APP下载

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2023-08-14刘敏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水价节水用水

刘敏玲

广州市花都区小型水库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800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高,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强化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效果,利用国家政策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科学改善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状态,促进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1 区域水资源发展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庞大,受人口基数影响,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高,而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工业产业发展引发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要合理规范当前国家区域水资源的运用情况,全面执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最快速度解决水环境污染、干旱缺水等问题,就要在使用水资源期间严格落实区域水资源的使用标准,全面管理各类水资源,找出引发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的具体原因,再根据水污染的程度与原因设置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当前城镇居民的用水形式多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充分融合,当地表水遭受污染,将极大影响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从水污染的原因上看,影响水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原因为工业废水污染,要明确水污染的整治方法,找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手段。

2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方法

2.1 科学强化污水治理力度

优化区域水资源的统筹规划,根据区域水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污染状况及时调整治理方法,使用不同类型的污水回用设施。一是政府通过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规法律,明确城市内部污水回用与排放标准,搭建合适的污水处理标准系统,增强污水资源的科学化控制。二是适当开展与污水处理相关的监督控制工作,将当前国家区域优质水资源的应用标准投放到监督系统中,科学关注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过程,强化污水控制的更多细节,利用对污水的专业化处理,有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效果,改善区域水资源的运用状态。三是及时关注与污水排放相关的各类厂房,及时检测制造类企业、棉纺类企业与厂矿类企业的污水排放标准,定期关注该类企业的污水排放状态,对污水排放过程进行针对性控制[1]。

2.2 完善污水处理方式

在开展水资源的保护时,恰当找寻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当前较为常见的污水处理形式包括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与物理处理法等。具体来看,在采用生物处理法时,多采取生物转盘、接触氧化形式与活性污泥等,在该类举措的影响下,污水内部的有机物会被适时消减,完成该项处理方式后,其产生出的污泥含量较少,增强管理维护的便利性。采取物理化学处理法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浮选、吸附活性炭与砂率等形式,其多运用在水质变化幅度较大的污水中,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2]。当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泥沙、钠等金属物质时,要利用混凝剂及时消减污水内部的大块物体,再借用沉淀池来完成曝气操作,添加熟石灰以后,将已经过沉淀的污水进行多次沉淀,污水内部的有毒物质则会被留在沉淀池中,并排放出达到标准的水资源。在使用物理处理法时,可借助滤膜形态,不断缩减污水中的水资源负荷,在完成水质内部功能的多方面处理后,有效提升水资源保护效果,增强水资源使用质量。

图1 物理化学处理法的应用过程图

2.3 加强节约用水的习惯

坚持和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大力宣传节水知识,强化公众节水观念,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唤醒市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习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用水的全过程,展示水资源可能出现的浪费情况、污染状况和排放情况,不仅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探索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方法。在传统观念中,水资源保护的概念较为抽象,若想增强该类资源的整体保护力度,要将抽象概念转变成具象事物,强化水资源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性,引导人们自觉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城市居民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方法,根据区域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情况与居民条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加强节水宣传,尤其是强化家庭节水的方法,倡导家庭用水的循环利用,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营造节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便科学完善水资源保护状态,保障地区水资源的整体运用水平。

3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路径

3.1 设置水资源控制技术

若想增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水准,要在日常工作中恰当设置水资源控制技术。在观察到不同类型的水污染现象后,要依照国家政府出台的法规法律,对水质污染的责任进行合理调查,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污染责任,对违法排污的单位或企业实行严厉处理[3]。同时,进行水资源利用状态的检测时,要明确不同区域的水质测试标准,将该项标准代入到对应质量测试中,增强该项质量检测的针对性。应用水资源控制手段时,相关部门应合理搭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网络系统,将与水资源运用相关的信息数据投放到该项系统平台中,严格记录与处理水资源的应用过程,通过对水质数据的合理观察,找出水资源出现污染问题的具体位置,增强水资源质量控制的合理性。在关注水资源利用状态的过程中,要与涉水部门进行良好沟通,及时了解当前区域水资源的使用状态、污染情况,再根据该类信息选择合适的水资源控制手段,有效改善水资源使用状态,明确水资源内部的各项数据指标,为此后水资源的持续性应用奠定较佳基础。应用水资源控制性手段时,要合理关注该类资源的使用细节与区域应用量,再利用多种水资源保护方案,强化该类资源的运用状态,缩减该项资源可能出现的浪费现象,图2展现了污水循环处理的具体状态。

图2 污水、雨水循环处理的流程图

3.2 强化水资源运用效率

一方面,在加强水资源运用效率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根据水资源的使用状态,合理搭建节水工程。比如,利用区域水资源时,可适时调查当前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与应用标准,再根据当前用水量来完成水库建造。借助不同规模的水库可有效存储多余水量,高效缓解可能出现的水流量不足现象,全面增强水资源整体供水能力。利用水库还能高效发展水产、养鱼,不仅解决区域内部存在的用水问题,还能促进该类人群的经济发展。若某些区域的雨水量较大,可在雨水量大的地区搭建储水池,将更多雨水储存到对应的水池内,既能应用在绿化浇灌、农业灌溉中,还能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若想提升水资源整体使用效果,还要对水资源的污染管理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当前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类型为工业用水污染,在改善该类水资源污染的过程中,要不断升级转型区域内部的更多产业,使更多产业朝生态行业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传统工业企业,利用该项举措来不断缩减工业企业的高污染、高能耗,提升水资源重复使用的效果。此外还要将各项水资源高效利用方式运用到节水灌溉中。比如,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科学更新灌溉技术,将自发灌溉手段、滴灌技术与防渗技术相结合,适当节约水资源,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科学规划。图3展现了全新灌溉技术使用过程中,监测农业灌溉的系统平台。

图3 监测农业灌溉过程的平台展示图

3.3 加强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建设

为加强水资源应用的可持续性,要对水生态进行恰当保护,在多个区域打造水生态文明系统。一般来讲,相关部门在持续利用水资源时,要合理设置该项资源的发展管理目标,即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与节水优先等,将价值含量较高的节水理念投放到水资源运用中,使区域资源环境、经济与人口达成平衡,稳步推动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建设。在完成水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内容后,要将各项内容细节严格落实到水资源的应用中,不断探索水资源的使用与保护性技术,合理规范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现象。执行水资源的应用管理制度时,要明确该项资源的具体使用状态,使政府部门与其他多个部门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适时了解水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更多问题,并明确该项资源的保护性措施。应用水生态文明系统期间,要合理确认当前不同区域水资源的运用指标,即水质达标率、用水效率与用水量等,借助对该项指标数据的合理控制来找出水资源利用现状,实现节水效果。当前部分区域在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时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要对产业严重问题的生态开展科学修复,增强水生态的整体保护利用力度,使水生态文明系统建设成为现实。

3.4 合理控制水价

在控制水资源的利用状态时,还可利用水价控制来保障区域居民的用水量。进行水价控制时,要明确当前经济杠杆的实际价值,高效使用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由于水资源带有极强的商品属性,开展供水工作时需将水的商品价值展现出来,确认该类价值的内部规律,再利用水价变化来调整水资源的产业结构。城市水价在实际应用时,要充分展现效益原则与成本原则,比如,开展水价分类,即依照不同的性质将水资源使用划分为经营服务用水、工业用水与居民生活用水等[4]。明确了用水类型后,再将水价细化,使其形成利润、税金、费用与成本等,再对各项应用标准进行合理规范。限定城市内部的供水价格时,要严格遵循节约用水、合理收益与补偿成本等基础原则,再依照用水类型收取对应水费。进行水价调整的过程中,要将水价计价与当前水价进行适当融合,使水价的调整更具科学性。日常工作中还可采取水源替代形式,即利用回水来代替自然水源,再根据该类水源的应用量变化改变用水价格机制,明确自来水与回用水的价格比率,找出两类水价的真实性关系。相关部门管理层在规范用水制度时,还要恰当搭建出供水价格变化的审批申报制度,找出供水量与水价的变化关系,再对水价进行针对性调整。调整水价期间,要适当增设公告制度、价格决策制度与专家评审制度等,再将供水成本与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融合,增强水价调整的监督管理力度。

3.5 完善治水方案

正式开展水资源的专业管理前,要及时摸清区域水资源的应用状态,根据其形成的具体问题,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治水管理方案,使该方案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增强水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在当前的水资源应用中,若存有水质污染现象,则会使区域水资源质量恶化,使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若能合理整治该类水体污染,不仅能保护水资源,还会提升该类资源的利用效果。创新治水方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适时搭建防洪控制系统,对区域内部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区域管理层还要增加水资源利用的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多项手段来规划水资源的使用方式,明确不同用水行为对水资源应用的影响,切实改善当前部分区域存在的用水问题。进行水资源的区域性整治前,要适时明确当前区域内部水资源的应用情况与运用问题,找出问题中存在的污染类型,再利用对污染内容的针对性控制来提升治水效果,有效改善区域水资源的使用问题。因此,在开展水资源的持续性利用时,应为该项资源制定出长期使用方案,合理把控水资源使用时的更多细节,将各个细节的处理方式都存储在治水方案中,使该项治水工作更具针对性,为此后区域环境的持续性改进打下较佳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水资源保护与持续性利用为当前水资源管理中的重点内容,相关部门要合理探寻水资源的运用状态,明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使用标准,将水资源利用保护等内容充分融合,加强水资源使用质量,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保障水资源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水价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节水妙想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