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卷入风暴中心的新闻业,不值得考虑了吗?

2023-08-14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新闻业新闻学广播

“理科590分报新闻学?你会崩溃的。”

“别报新闻学,你闭着眼睛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摸一个都比新闻学好。”

“如果我是家长,这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然后帮他报个别的。”

2023年6月,“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这些观点引发热议,新闻学专业一时冲上风口浪尖,一部分人还将视线转移到了新闻行业。

曾经,人人都想挤进新闻界

新闻业的主体大体上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机构,二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机构具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通讯社等,如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闻媒体开始迅速扩张。20世纪90年代,新闻业进入黄金时代,新闻学专业随之成为“爆款”专业。21世纪初,随着都市报的崛起,媒体机构纷纷招兵买马,新闻业迎来井喷期。

一位曾在热门报纸担任记者一职的网友回忆起自己20世纪90年代的收入时,说道:“钱发下来,还没来得及存很行,下个月的又发了。”新闻从业者工作体面,待遇不错,让那时的新闻学专业一度成为录取分数很高的文科专业之一。那时的新闻从业者,人人羡慕,被认为捧着金饭碗。

近几年,新闻业受到市场和数字技术的强烈冲击,传统媒体的衰落肉眼可见。加之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某种程度上处于近乎隔绝的状态,难以及时应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这种落差就格外激起人们的焦虑。

数字时代下新闻业的未来

在互联网的冲击和新兴媒体的挑战下,新闻业确实陷入了困境,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永远存在,新闻业需要的是重新定义,是转型,是拥抱新技术以实现融合发展。而转型与融合的路径选择是“一体两翼”,即内容为主体,自建平台与对接平台为两翼。目前,各大传统新闻媒体秉持移动优先策略,全面布局各大平台,创建融合创新中心、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发力“直播+短视频”、视听产品等新增长点,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传统新闻业已经走在蜕变为大传媒、新业态的现代传媒业的路上。

1.音视频新闻

许多调查发现,随着电子设备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音视频形式呈现的新闻受到人们的欢迎。更好的网络质量使得除文字和图片之外的其他内容形式成为可能,智能手机的普及则加速了视觉新闻、短视频和播客的发展。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数字新闻报告”显示,近年来音频新闻消费持续增长。许多媒体致力于发展播客,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忠实的用户群体,并吸引年轻受众。报告中提到,新闻播客很受年轻听众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听众欢迎,3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年长的人更愿意听新闻。另外,数据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每月收听播客,其中,12%的人定期收听与新闻有关的节目。虽然在大多数国家,新闻播客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美国、瑞典、澳大利亚三国的新闻播客消费市场发展迅速。研究发现,具有深度内容、解释性质的新闻播客和长篇访谈节目是比较受欢迎的播客类型。

拓展链接:播客节目制作工作对口专业有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如录音艺术、影视技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不少播客机构或组织正走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这意味着一个播客团队也有运营和商务对接方面的人才需求。

2.沉浸式新闻

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简称“XR”)技术成为新闻业的一大技术支点。扩展现实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

VR技术直接推动了“沉浸式新闻”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报道模式,并与其他高新技术一同将新闻叙事带到了新的高度。在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就推出了“ABC News VR”项目,用户可以“亲临”叙利亚战区,在新闻中沉浸式体验当地情况。而AR技术在新闻业中最基础的应用为通过手机等小型终端设备的“扫一扫”功能和屏幕让传统媒体“动起来”,将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实现交互化的新闻传播。比如,英国的《地铁报》和加拿大的《今日本拿比》都允许用户通过扫描纸质报纸的方式来加载隐藏的数字内容。

·《求学》提醒·

目前,已经有不少媒体尝试使用扩展现实技术来吸引年轻的用户,3D设计或许会成为媒体未来看重的技能。

新闻工作或许没有你想的那么有趣

人们通常将新闻机构中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编导、剪辑师、制片人、网管等称为新闻工作者,其中记者和编辑是新闻工作队伍中的主要成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记者和编辑这两个职位的相关情况。

1.记者

记者通常是指在新闻机构中专门从事采访、撰写新闻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被誉为“无冕之王”。曾几何时,记者以镜头为长枪,以笔尖为利剑,竭力追寻事件真相的热血形象深入人心,激起一大批有志者投身新闻行业。实际上,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拥有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工作日常,大多数记者更多的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新闻选题,部分基层记者甚至经常往乡里跑。

一位基层记者就曾分享过她的工作日常——

“手机24小时待命,去最偏远的乡镇时需要在崎岖的公路上开5个小时的车再走上1个小时的路,危急时刻永远冲在最前线。我们采集的新闻素材大多来自乡镇村寨,所以下乡是家常便饭。而在身体经历了早出晚归的奔波之后,大脑还不得空闲:要及时撰写稿件,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体力与脑力连轴转很容易让人疲惫,更别说遇上突发情况我们还要跟进报道,一连住在村里好几天。就算是有崇高的使命感支撑,还是抵挡不住劳累,因此要想吃这碗饭,首先得问自己能不能吃苦受累。”

还有业内资深人士直言,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一点天赋。但单纯靠天赋也不够,记者还需要有好奇、勤奋和不到黃河心不死、多多怀疑的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闻大多是“跑”出来的,“佛系青年”千万别来这个行业,否则就是自我折磨。

由于新闻涉及内容广泛,所以除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机会成为一名记者。

·小贴士·

记者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记者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新闻敏感度以及丰富的知识、流畅的文笔等基本素质,善于准确、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按工作媒介的性质,记者又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等。

文字记者一般集中于报社、杂志社及通讯社,主要以口头或书面采访、文字写作为采写手段,需有较高的文字修养,同以图像为报道方式的摄影记者相区别。

广播记者的采写手段除语言、文字以外,还包括使用录音设备制作有声新闻或实况新闻,如进行录音专访、录音报道、实况转播等。除了基本素质,广播记者还需要具备适应广播传播特点的特殊素质,如较好的口才和熟练运用广播设备进行现场采访、收音的能力。

电视记者的基本任务是采集音像素材和其他新闻事实,制作电视新闻和专稿,或作口头报道。同样的,除了基本素质,电视记者还需要具备适应电视传播特点的特殊素质。比如,得体的出镜能力,较强的视听表达能力,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等等。现场抢拍能力主要针对摄像记者而言。

2.编辑

在新闻界,编辑通常包括报纸编辑、广播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等。

报纸编辑是指在报纸出版过程中,从事有关组织、审读、编选、加工稿件以及设计版面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策划,选稿,改稿,组版,校对,审核,交付印刷,这些都是报纸编辑的日常工作内容。

广播新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将文字、声音、音乐等素材组织并加工成能通过广播台播出的完整的新闻节目,其工作对象是来自各个渠道、以各种形态呈现的广播稿件和素材。从流程方面来看,其可分为广播新闻前期编辑(负责选题拟定、构思策划以及组织和筛选稿件等工作)、广播新闻中期编辑(负责审核、修改和加工广播新闻稿件等工作)、广播新闻后期编辑(负责编排广播新闻节目内容,撰写新闻提要、串联词,安排节目录制、合成以及导播、监听等工作)。从内容方面来看,其可分为广播文字编辑、广播音响编辑等。此外,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还包括收集和处理广播节目播出后的反响。

电视新闻编辑则要统筹好节目的内容组织工作和内容开发工作,包括新闻选题的策划与管理,重大新闻报道的组织工作,背景性、前景性信息的开发工作。此外,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做好新闻节目内容处理工作,包括电视新闻的选择、文字稿编辑和电视新闻声画素材的编辑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编辑有可能需要上晚班。

·《求学》提醒·

与记者相比,编辑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但编辑同样需要具备新闻敏感性和广博的知识,且这一岗位对从业者的文字运用能力要求更高。部分优秀的文字记者在合适的时候可以转入编辑岗位。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行业或将出现新的岗位,比如计算科学记者、自动化编辑、人工智能道德编辑和编辑室工具经理等。

总的来说,新闻行业的衰落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才具有较多的工作机会,但仅通过张雪峰的这番话就断定新闻学专业和新闻行业不值得考虑太过武断。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张雪峰当时是针对这位考生的情况进行答复的,并不具有普适性。

新闻行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这是否意味着任何一门技能都有“过时”的可能?在风险社会中,自我调适的应变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说到底,如何取舍專业和就业行业,这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以及什么样的人生。

猜你喜欢

新闻业新闻学广播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