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向日葵》走近梵高

2023-08-14邓金平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梵高向日葵

摘要:如果说用一条河流来形容西方美术史,那么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这奔腾长河中一艘披荆斩棘的巨轮。梵高成就了伟大而独特的绘画艺术,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坎坷的,但都无法阻止其炽热的艺术情感和坚定的艺术追求。梵高的作品画风鲜明,色彩浓郁纯真、充满激情,他把所有情感都融入笔触和色彩之中,用绚丽夺目的黄色描绘出了惊世之作《向日葵》,这可以说是他的化身,向日葵是最能表现梵高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题材。梵高的一生就如向日葵花期那样短暂,忙碌而又孤独,他极其渴望如向日葵那般拥有绚烂夺目的人生,因此将他称作“向日葵画家”一点都不为过。文章从梵高生平出发,围绕他的作品《向日葵》,分析其诞生及艺术价值,最后探究梵高的绘画艺术风格。

关键词:梵高;《向日葵》;艺术风格;绘画

梵高是荷兰杰出的后印象派画家,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0多年,但他在艺术道路上进行了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并且总结衍生出了独树一帜的绘画理解和技巧。他对于颜色的运用达到极致,其艺术成就影响了之后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时至今日依然是众多绘画爱好者的模仿对象。可以说,梵高的画作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并对世界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启示。

一、短暂的艺术人生

梵高(Vincent William Van Gogh),一位出生在荷兰新教牧师家庭的后印象派艺术大家。受母亲影响,梵高从小便喜欢艺术,他于1861年创作出了人生第一幅素描作品《猫》。进入社会后,他来到伯父的画廊做店员,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美术作品。直到1880年赴奎姆春游,才正式開始他的美术创作之路。之后辗转“艺术之都”巴黎,但不久后便离开,满怀希望地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开始了他最为辉煌的创作阶段。人生晚期,梵高因病返回巴黎接受治疗,并释放了自己在美术创作领域的最后余热。

二、怒放的太阳之花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巴黎,一待就是两年,这期间的生活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与弟弟西奥生活在一起,梵高不用担心生活费用,但最重要的是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其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对于颜色的使用和光线的诠释让他茅塞顿开。寓居巴黎是梵高绘画艺术风格与题材的转折时期:绘画题材从写人记事渐渐转向风物景观,画面色调也由昏暗阴沉渐变成颜色明亮多彩。就在这期间,他首次尝试以“向日葵”入画,画下三幅《两朵剪下的向日葵》与一幅《四朵剪下的向日葵》。尽管这些作品画面里的黄色、蓝色与绿色等色彩的表现仍未完全摆脱梵高前期创作沉重基调的束缚,也未能更加轻松鲜活地让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但其对于补色的运用对比效果,却是他早期画作中从未有过的新尝试,其刚劲大胆的笔法,经过调整也更加丰富。梵高想要描绘出他心中的向日葵:那金色的花朵闪闪发光,随着果实的逐渐丰满而绽放属于自己最后的美丽;坚韧的花萼中孕育着满是葵籽的花盘,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偎、相互映衬。黄与蓝、绿与黑相互交织,如同点燃的火焰不断升腾向上,朝着永恒的艺术信仰。此时的梵高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那就是向日葵。他向往太阳、渴望温暖,在梵高第一次描绘向日葵的时候,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精神颤动。自此,梵高开始真正向世界展示自己。

三、梵高的艺术风格

(一)朴实无华的绘画题材

从27岁起,梵高才算是真正开启了其个人的绘画生涯,直到37岁去世,短暂的生命未能阻止他对绘画的热爱。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时间里,竟创作了超过2000幅绘画作品,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高的绘画题材是随着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笔者将梵高的艺术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绘画早期、巴黎时期和阿尔时期。早期的梵高喜欢描绘普通平民的生活,他们平常用到的一些物品也被其当作静物描绘进自己的画面中。这一时期的梵高关注底层大众,反映他们的真实现状(图1)。之后,梵高前往巴黎学习进修,此时的他生活在美丽的“艺术之都”,周围的环境是静谧安详的塞纳河、繁华热闹的饭馆、阳光照耀的花朵,色彩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梵高的表现主题。除此之外,梵高也喜欢画自己,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但繁华的都市并不是梵高艺术创作的真正归宿,他热爱大自然,渴望描绘乡村的美丽景色。于是,他只身来到小城阿尔,春日的阿尔果园里百花齐放、色彩斑斓,夏日的向日葵金光闪闪、灿烂绽放,阳光下的麦田也是那么令人痴迷。在这里,梵高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向日葵、麦田、鲜花都是他描绘的对象。在这里,梵高描绘最多的也是他最喜爱的向日葵(图2、图3),朵朵不同的向日葵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渴求和热爱。除此之外,他也画了大量的麦田,空旷的麦田充分体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二)自由奔放的绘画技法

绘画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梵高在技法运用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造就了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而没有经历过系统绘画学习的他更是在技法上未受到约束,其画面从来不拘泥于某一流派、某一技法,手上的画笔跟随他的内心飞舞在画面上。他曾在书信中这样说道:“当情感十分强烈的时候,画画就不考虑画法了……画中的笔触就像演说或书信中的单词一样,一连串地循着次序出现。”以他的《向日葵》为例,15朵不同向日葵的描绘技法多样,他在描绘种子时运用点彩画法,一粒一粒的种子在点点颜料的组合下显得特别真实;而表现花瓣时,则使用厚重的颜料不断地进行层层叠加,并通过对油墨的运用,使笔触更加流畅,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怒放的效果;对于花茎的描绘更是显得质感十足(图4),扭曲夸张的笔法把向日葵表现得姿态多样,且深深浅浅的笔触让花茎交织在一起,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的动感;背景用纯色进行大面积平涂,但远看平整的背景里却蕴含着激烈夸张的交叉笔触。综上所述,梵高的画面表现使用的并不是单纯的印象派画法,他的笔触自由奔放、饱满有力,不被传统的技法所束缚。其绘画方式独特、夸张,画笔在不断的流动扭曲中来表现事物。梵高用笔触来表达内心的热烈和孤寂、激荡与冲突。

(三)纯粹绚丽的绘画色彩

可以说,如今我们一提到梵高,就能联想到向日葵,更进一步地说,提起他,在脑海里就能想象出那明亮绚丽的颜色。确实,对于颜色的运用和掌控是梵高最为独特的一点。在他的绘画里,色彩是表达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能够迸发出其狂热的内心情感,他的色彩饱满、绚丽且充满激情。他致力于色彩的解放,使色彩强度和表现力达到极致,是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但是,早期的梵高也是循规蹈矩的,那时他喜欢用荷兰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同时又受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所以他的画风纯朴、写实,画面昏沉、阴暗。

在巴黎时期,梵高认识了一些印象派画家及其画作,印象派对于颜色的运用和光线的表现给梵高以极大的触动,让他对色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他又痴迷于日本浮世绘明快、亮丽的颜色。于是,他大胆地对颜色进行新的创作尝试,画面从原来的灰暗沉闷逐渐变得明亮起来。梵高从未停止过他的艺术探索,逐渐地,他厌恶印象派对于色彩自然真实的要求,他需要的是用色彩来表现真实的情感,而不是冰冷的表象。于是,他迅速地逃离印象派,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

最后,他找到了那个地方——小城阿尔。在这里,梵高绽放出了真正的艺术辉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这里,他的画面完全脫离早期那种灰暗和沉闷,整体变得明亮、绚丽,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色相、明度、饱和度。梵高的《向日葵》就运用了绚丽的黄色、纯粹的蓝色、单纯的绿色等多种纯色,他将鲜明的颜色组合起来,从而构造出明亮鲜艳的色调,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和爱情的渴望。

(四)热烈深刻的绘画情感

梵高成为后印象派的巨匠和表现主义的先驱,是因为他对于色彩的解放,使色彩的表现力达到极致,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赋予绘画作品以深刻情感,注重表现个人的新鲜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直观感觉,他把所有的激情与冲动都融入自己的笔触中。向日葵是梵高最喜欢的绘画题材,是因为向日葵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太阳,又象征着他自己。如向日葵追逐太阳一般,梵高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希望,他认为向日葵能够给人带来希望,想要通过向日葵向参观者传递他的精神世界,因为他孤独、潦倒,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需要倾诉但是唯一的朋友高更也离他而去,所以他只有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把所有的情绪都融入其中。观赏他的画作,就能够从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期盼与挣扎。

梵高的一生短暂且坎坷,但一生的潦倒和不受认可并没有浇灭他内心如火般的热情,他的苦难与不得志成为其艺术的催化剂,用绚丽的色彩和饱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他所向往的精神世界。他热爱色彩、分析色彩,想要用色彩的独特效果来表达独特的内心情感。他对于色彩的表现手法打破了很多艺术流派的束缚,包括用色彩表现激情的浪漫主义、表现固有色的古典主义、表现形象的印象主义,并且直接影响了后面的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然而,梵高在意的并不是要改变谁和引导谁,他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他对于色彩的运用达到了如臂使指的地步,再加上狂放不羁的笔法又不失细腻的内涵,使他的画作富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热情,从而散发出无尽的艺术魅力,滋润着整个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田野。

生命虽然短暂,但艺术永留世间,艺术的本质就是为了唤醒人类埋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向日葵就是梵高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与化身,他为之疯狂并用尽生命的力量去描绘它。梵高就像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将太阳、向日葵与自己融为一体,谱写出一首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生命交响曲。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5-35.

[2][美]比尔.克里夫.当代艺术家油画材料与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34-41.

[3]范真.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J].时代文学(上),2010(03):199-201.

[4]马凌霄.浅析梵高绘画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7(24):83-84.

[5]赵海峰.关于《向日葵》与走向毁灭的梵高的分析[J].艺术科技,2014,27(03):161+133.

[6]王亚娜.用中国画美术主体语言角度来解读《向日葵》[J].人间,2016(03):53.

[7]于琳琳.从梵高《向日葵》看油画之美[J].艺术评论,2016(12):166-169.

[8]邢春如.世界美术绘画鉴赏[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53.

[9]耿立新.理性的色彩:后印象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24.

作者简介:

邓金平(1995—),男,土族,青海海东人。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梵高向日葵
梵高的世界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星月夜》和梵高
向日葵
被盗窃的梵高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向日葵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