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经验做法

2023-08-14李巍仑王齐浩李耐振

山东水利 2023年5期
关键词:德州市节水型节水

李巍仑,王齐浩,李耐振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近年来,德州市水利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突出抓好水资源优化配置、严格管理、全面节约等工作,推动建立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全市常规指标内引黄9.76亿m3、8.35亿m3,连续2年引黄不超标。连续18年实现粮食增产不增水。先后荣获“全国现代化灌区创新示范基地”“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1 主要做法

1.1 推进全域水系连通,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一是加快“十四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抢抓全省水网建设机遇,加快实施德州水利“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供水保障、河湖水系连通等6类98项重点水利工程,大幅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保障全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二是加快推进城区水系连通。按照“先连通水系、再系统提升”的两步走思路,加快实施城区水系连通工程,畅通中心城区“四纵、三横、二十七廊”水循环脉络,构建“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生态水系大格局。2022年,建成向城区供水提升(一期)、横河、减马横河、老马颊河综合治理等主体工程,提高中心城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快2022年度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新建平原水库、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9大类24项重点水利工程,补齐现代水网工程短板。另外,积极开展城区新水源地规划选址工作,保障城区长远用水需求。

1.2 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严守用水控制红线

德州市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年下达县(市、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定高耗水项目名录,解除黄河干流超载区前,禁止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取水项目审批。开展取水口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8万多个取水口进行规范整治,纳入规范化管理。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全市年取水1万m3以上的非农取用水户实现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年许可取用地表水50万m3以上及取用地下水10万m3以上的单位,全部纳入国家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监管。安装远程计量设施800余套,全市年取水3万m3以上的取用水户全部实现远程监控。

1.3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创建平原、陵城等8个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达到73%。1)农业方面。自1999年以来,连续实施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基本衬砌完毕,干渠输水率提高到85%以上。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征集和推荐旱地小麦试验品种11个,推广耐旱小麦4.67万hm2。近年来,德州以仅占全省4.3%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省8.2%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7%的粮食。2)工业方面。共有纳入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的用水单位名录企业35家,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2家企业成为省级节水型标杆,1个工业园区成为省级节水型标杆单位。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超定额水价,第一档水量执行现行基本水价,第二、三档水量在现行基本水价征收标准基础上分别加价1倍、2倍,倒逼工业节水增效。3)城市方面。创建德州学院和山东华宇工学院2所节水型高校,建成节水教育基地3处。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142.5km2。建成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18处,日处理能力63万t,用于景观用水、生态补水及部分企业生产用水。

1.4 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先后争取陵城区、平原县等10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及省级试点。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封停浅层地下水井3000眼、深层地下水井1944眼,压采水量1.4亿m3,浅层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部完成,深层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全市地下水总量年度控制指标6.9亿m3,2020年、2021年实际用水量分别为5.6亿m3、4.43亿m3,均未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市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非农用水中地下水使用量占比较2017年下降8个百分点。

1.5 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

一是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市累计完成47.93万hm2农田的改革任务,约占耕地总面积80%。2019年以来,共筹集资金4315万元,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二是加快水权水市场建设。宁津县成为全省农业灌溉水权交易示范区,年均交易农业水权量100万m3左右,带动全县农田灌溉年均节水约600万m3。三是实施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到户改革。实行机制、队伍、管网改造、水价“四统一”机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推行县级自来水公司直接管理服务到户,目前已完成97%,降低管网“跑冒滴漏”等损失约1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州市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m3,仅为全国的1/10、全省的61%,低于500m3的国际严重缺水线。随着2020年被划为黄河干流水资源超载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从用水结构上看,德州市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80%,其他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约占20%。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节水改造,工业和生活节水有了很大提升,“十四五”期间已无较大节水潜力。未来落实“四水四定”、守住水资源承载能力上限,关键是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

3 建议

3.1 加快现代水网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2022年6月以来,紧密衔接国家水网和山东现代水网,编制《“德水新韵”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构建“一河六带、三通成网、一网多能”德州特色现代水网。11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由水利部、省水利厅、中国水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的高规格咨询会。坚持改革精神建设德州特色现代水网:一是河河畅通,打通县界、乡界卡点,实施河道拓宽,探索“提闸为河、落闸为库”,河库建设一体化模式,解决“有水留不住、无水就买水”的问题。二是河库专通,宁乐庆东片、平夏武西片、中心城区片,分别铺设水库供水专用管道,实现洪水走河道、灌溉走渠道、饮用水走管道,各行其道,改变“一河多用、挤兑使用”局面,使每年雨洪资源不再因水库蓄水而白白流入大海。三是库库连通,推进全域库库联通,通过管道连通全市重点水库,实现引江水、引黄水互补利用,解决“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好”问题。

3.2 精打细算用好水,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

一要扩大水源有效供给。坚持“五水共享、四水共治”,充分发挥黄河水、长江水、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强化中水回用,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水源使用效益。二要严把取水准入关。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生产力布局中,把节水优先和总量控制作为第一原则,严禁新上高耗水项目,牢牢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三要推进深度节水控水。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单位,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生活节水,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节水效能,促进用水方式持续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3.3 从严从细管好水,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一要优化德州市引调水秩序。加强德州市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科学组织引黄上下游轮灌用水,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让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二要加强用水监督管理。按照省控制指标要求,加强市级集约节约用水指标考核,倒逼用水红线指标落实到位。每季度通报各县市区用水情况,继续对德州市年取水1万m3以上的非农取用水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对超计划的暂停供水,确保超计划用水问题动态“清零”。三要抓好取用水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全市取用水排查整治行动,对违规取水、严重超计划取水、取用水不计量的,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尤其是要完成农业灌溉机电井取用水专项整治与非法开采地下水专项清理整顿,持续整治取用水乱象,规范全市取用水秩序。

3.4 深化管水机制创新,激发节约用水潜力

在供应端,加快宁津县全省农业灌溉水权交易示范区建设,健全完善水权交易流转机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全省水资源市场化交易探索总结经验。实施2022年临邑、庆云2个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持续封停深层地下井,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深层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在需求端,深入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水价机制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到2025年,基本建立反映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推动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开展全市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改革,减少企业办事环节,提高非农用水监管效能。

猜你喜欢

德州市节水型节水
坚持节水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节水公益广告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型抽水马桶
节水妙想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