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8-14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链球菌病猪链球菌链球菌

徐 晶

梨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梨树 136500

链球菌病是不同链球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链球菌病是败血症及淋巴结脓肿。急性链球菌病常见脑膜炎、败血症,慢性链球菌病常见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等。猪养殖行业中,链球菌疾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

1.1 不合理的饲养模式

一般来说,如果仔猪来自于外部市场购买,会增加链球菌病的发生以及流行的概率。很多商品猪养殖场都是从市场来选购猪苗,因此由于市场上猪苗的质量良莠不齐,难以确保猪苗得到完全的免疫,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猪苗往往需要进行长途运输,这也容易受到应激影响,降低仔猪的免疫力,增加其患病概率。

1.2 没有做好消毒工作

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的养殖场,很多饲养人员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并未重视消毒以及防疫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进行仔猪去势操作时,没有对所用的手术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因此也就会在人为原因的影响下,造成链球菌病的传播。另外,在猪场发生链球菌病以后,并未落实好隔离措施,造成病猪和正常猪之间的混合饲养,导致疾病的大范围暴发与扩散。同时,针对病死猪没有做好妥善的处理,也容易导致疾病的蔓延。

1.3 未做好免疫工作

为了预防猪链球菌病,就要进行疫苗的接种。在疫苗接种以后,往往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有抗体的产生。所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一般要在链球菌病流行季节之前就做好免疫工作。但是很多养殖场所安排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未落实到位,因此也难以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

1.4 受饲料中抗生素的影响

很多养殖场在猪的饲料中都会加入抗生素,在猪长期食用以后,其中的抗生素也会对于疫苗中的链球菌,产生抑制和杀灭的作用,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猪体内的抗体大大下降。

1.5 猪不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

在养殖场内出现猪链球菌病的暴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猪没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会使猪的健康水平下降,因此所接种的疫苗也难以产生较高的抗体,大大降低了疫苗的保护力。另外,面对外界环境所发生的改变,猪也不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应急能力,所以在外界刺激之下,就更加容易出现疾病的暴发。

2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学分析

猪链球菌病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该病菌会形成荚膜,多数链球菌是兼性厌氧菌,少数是专性厌氧菌。在细菌培养过程中,经24 h 培养呈现出灰白色,并具有闪亮的小菌落,菌落在0.5 mm,在菌落周围区域会发生溶血反应。在生化实验中,猪链球菌病具有分解葡萄糖的功能,不同菌株分解乳糖及山梨醇能力存在差异。结合猪链球菌病抗原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包括20 个不同的血清型,常见独立因子是荚膜多糖或者溶血素、细胞外蛋白因子。猪链球菌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及秋季发病率相对较高,呈现地区流行趋势。该疾病影响下猪的死亡率较高,对养殖户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传染源丰富,健康生猪接触病原菌后,通过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进入体内,部分患病猪自黏膜及皮肤系统致病,生猪发生外伤后,没有及时消毒,链球菌进入伤口,也会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及流行。

3 猪链球菌病常见症状

3.1 败血症型

该症型发生率较高,生猪发生疾病后,体温升高,最高达到41 ℃以上,高热长期不退,在发病后生猪精神萎靡,饮食量小、心跳速度快,鼻腔中存在浆液性黏液。部分患病猪耳尖、下腹呈现出血斑块,病程周期一般在4 d 以内。

3.2 脑膜炎型

生猪在发病后,体温增高,不愿进食,鼻腔中存在黏性液体,发生便秘,常见神经反应,包括后肢麻痹及磨牙、转圈,在猪舍中侧卧,四肢常见游泳状,最终进入昏迷状态或者死亡。

3.3 关节炎型

患此类疾病的猪体温增高速度快,存在明显的关节炎性病变,或者发生跛行,生猪无法站立。部分哺乳期仔猪感染后发生炎性病变,在疾病影响下,仔猪无法起身觅食,导致仔猪形体消瘦,病程一般在21 d 内。

3.4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此类疾病的患猪下颌淋巴结肿大,存在化脓病灶,淋巴结在触诊后有热痛感,对生猪觅食及吞咽功能产生影响。病情严重的患猪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化脓灶严重,皮肤坏死及变软,排出绿色粘稠液体。

生猪不同症状,剖检存在差异。急性败血型患病猪常见血液凝固不良及黏膜、浆膜出血,或者发生鼻腔及咽喉充血等。肺部充血肿大及全身淋巴病变,心包中存在黄色液体,脾脏肾脏肿大,生猪也会发生胃肠道黏膜充血。而脑膜炎型患猪则是常见白细胞弥漫浸润,患病猪发生脑脊膜及脉络纤维蛋白渗出,自脉络进入上皮细胞及外周单核细胞,此处可对细菌进行观察。关节炎型生猪常见扩张出血,关节表面发生浆膜炎,关节囊厚度增加,滑膜中存在滑液增多的情况,滑膜有一定量的红斑,滑液中检查到炎性细胞。

4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过程

4.1 微生物学诊断

在微生物学诊断过程中,需采集患病猪的脾脏及血液、脑脊液、脓肿等样本,通过分离培养方法,结合培养结果,对细菌形态及生化特点进行分析,完成综合诊断。外观检查出为革兰氏阳性小球菌时,呈现短链排列,其中的血琼培养基呈现灰色及露珠状菌株,在血清学检查过程中,与猪链球菌一致后,可确诊生猪患病。

4.2 血清学诊断

在血清学诊断过程中,主要是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或者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检测方法进行分析,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查稳定性良好,操作方式简单,性价比相对较高,可快速检出结果,在我国各级兽医单位检测中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检查中具有可行性。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在分子生物学诊断过程中,常见的诊断方式是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芯片技术、基因分型技术等,此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对生猪的链球菌血清类型进行分析。自其中分离菌株后,分析是否为致病菌株,但此类方法及设备对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操作方式相比血清学诊断方式较为复杂,在兽医临床中没有广泛应用,但需要对血清型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分子生物学诊断。

4.4 其他诊断方式

在猪链球菌病诊断过程中,临床常见涂片检查及生化试验等方式,通过培养基判断疾病。除此类方式外,通过药敏实验也能诊断疾病,将分离的菌株涂抹在链霉素、头孢等药敏试验纸片上,观察菌株生长情况,从而分析菌株抗生素是否耐受。通过动物接种实验,也能对生猪的病变脏腑器官情况进行分析,将病变脏腑器官研磨后,使用离心机分离,将一定量的上清液与正常小白鼠接种,观察小白鼠的发育情况及生理变化,从而分析小白鼠是否感染猪链球菌病。

5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5.1 预防方法

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发生猪链球菌病与生猪免疫力低下相关,提升生猪免疫力,预防猪链球菌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养殖户饲养过程中,应当关注仔猪饲养,此时的生猪免疫力较差,合理搭配饮食具有重要意义。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使仔猪有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发育。也要对猪舍环境进行管理,保持猪舍通风,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生猪接触到链球菌。断脐及去牙等操作中,应当关注消毒,避免在此类操作时发生感染。规模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当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其他猪舍生猪引入,需要引种时,对引种的生猪进行检查,引种前先隔离,未检测出致病菌后,可以完成引种。定期免疫接种对预防猪链球菌病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疫苗有多价灭活苗及弱毒冻干苗等,接种后均能见到良好的效果,保护率高达75%,在选择疫苗过程中应当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根据说明书进行接种。

5.2 治疗方法

链球菌中血清型较为复杂,生猪养殖过程中需展开药敏实验,选择抑菌能力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生猪发病后病情危急,为抑制传染病传播,往往无法展开药敏实验。对此,常见可供选择的药物是头孢菌素及链霉素等,此类抗生素在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针对体温增高的病猪,适当注射安乃近也能尽快退热。若病猪为关节炎型,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是樟脑酒精及松节油等,在患处涂抹即可见到显著的效果,有利于达到消肿止痛的功能。脑膜炎性病猪应当注射维生素B,注意感染控制。淋巴结脓肿型病猪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脓肿位置切开,将脓肿位置冲洗后,在其中撒磺胺结晶,生猪的愈合效果更好。也可根据病猪情况,采取地塞米松与青霉素联合治疗,每天注射3 次,地塞米松每次1 ~4 mg,青霉素每次注射2 ~3 万U/kg。根据病猪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反应合理选择用药方法,可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链球菌病猪链球菌链球菌
一例黄颡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羊链球菌病多发 防治方法看这里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