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08-13张先创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张先创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前期种植投入成本较低,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新时代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对于粮食产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优化马铃薯种植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需要充分做好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保证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增加种植者收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实践,以贵州省马铃薯种植为例,探究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促进马铃薯高质高产,推动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6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32;S532       文献标志码:B

马铃薯不仅是一种蔬菜品种,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马铃薯售价较低、口感较好,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粮食作物。马铃薯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作用[1]。

马铃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的土壤中种植,对气候及种植条件并不严苛,能够良好地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具有较高的成活率,种植过程操作十分简单,更是农户家庭种植的不二选择。马铃薯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种植,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加。

文章以贵州省马铃薯种植为例,探究先进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马铃薯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空间,从而实现优质高产,推动当地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1 马铃薯种植特点、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缺乏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专业人员

当前正处于农业技术迅速发展阶段,多种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相关部门在马铃薯种植技术上的投资较少,这就导致无法运用先进设备、采取先进技术来研究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也会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难以取得预期种植效果。从本质上看,马铃薯种植过程并不复杂,甚至对种植地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也较低,但是研究先进技术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技术理念、先进设备,还需要研究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然而在马铃薯种植技术研究层面,符合研究要求的技术人员占据少数,加上设备资源配置匮乏的问题,研究人员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2]。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聘请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研究,为广大院校的农业种植技术研究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机遇,以此来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力量。基于对马铃薯种植技术足够的重视程度,确保专业人员在进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先进设备,推动农业种植技术进一步发展。

1.2 马铃薯种植生长主要特点和条件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种植前应先确认种植地情况。马铃薯喜凉,属于低温作物,地下薯块的形成和生长需要透气性较好的土壤,较为凉爽、湿润的土壤和气候环境能够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贵州省气候温凉、植被环境良好,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具有十分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具有周年生长的优势。另外贵州省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雇佣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节省种植资金,有效提升农户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贵州省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生产以及销售大省,种植面积在全国省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贵州省政府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马铃薯先进种植技术和各项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基地建设,不断研究马铃薯种植情况,新增了许多马铃薯品种,同时注重提升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和效益[3]。马铃薯产业为解决当地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贡献力量较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2 马铃薯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实际土壤、地形特点以及气候,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应优先选择脱毒品种,对提升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类品种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大幅度提升成活率。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对于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极强,面对极端恶劣天气及自然灾害时的抵御能力十分强大,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的资金投入提供保障,是农民种植的首选。在实际选择马铃薯品种的过程中,应选择经过反复试验且取得优异成效的优良品种,薯种表面呈现光滑的状态,禁止选择表面形态坑坑洼洼的品种。完成种植之后喷洒百菌清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马铃薯抗病虫害能力。

2.2 切块催芽

切块催芽是提升马铃薯种植后成活率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大型大批量种植还是家庭种植马铃薯都需要利用该方法催芽,能够提升马铃薯种植成活率。种薯切块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每个薯块具有1~2个薯芽,切块之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杀菌清洗薯块,洗掉表面细菌,避免將潜在的病虫害带入土壤中对其生长期产生危害和威胁。同时能够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助于马铃薯更好地出芽。该方法能够提高马铃薯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农作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2.3 种植地选择

马铃薯对土壤地形和气候环境要求不高,种植操作简单,相较于其他作物成活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较好的地块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马铃薯的种植周期,种植出来的马铃薯外观较好、质量较高、口感清甜,对马铃薯生长十分有利。种植前开展精细整地工作,避免土壤中有上一茬农作物和农药残留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影响。

2.4 播种

种植时间是影响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播种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和马铃薯生长特性,科学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当土壤温度适宜时就可以进行开沟播种,在畦田上设置10 cm深的种植沟,依照双行三角规律开展播种工作。科学合理施肥,不能施用过多肥料,避免灼烧马铃薯,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也不能施肥过少,否则养分过少无法满足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并且会使其受到病虫害威胁。种植地保证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在地面上铺设滴灌设备,种植后覆盖地膜,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

2.5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马铃薯的质量,确保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覆盖地膜不仅能够保温保墒、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还能够控制各类杂草生长,对于促进马铃薯高产稳产有积极作用。

2.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种植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应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施肥工作。马铃薯对于物质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需要考虑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针对马铃薯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浇水和施肥管理。完成播种环节后对马铃薯进行适当的施肥、浇水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合理浇灌,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4]。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氮、磷、钾肥,同时适当施用有机化肥,应严格把控施用量。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有机施肥和无机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为马铃薯营造适合生长的空间。春季耕种马铃薯时,需要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当作底肥施入地块,在整个施肥的过程中考虑土壤结构以及马铃薯生长需求,如果出现营养不足情况应及时追肥,确保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养分。培土能够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效减少匍匐茎。为了避免生长在田间的杂草与马铃薯抢夺养分,可以喷施乙草胺抑制杂草生长。苗期破土引苗,花期以及结蕾期需要将花蕾全部摘除。

例如贵州省冬播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播种时间通常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按照60 cm和25 cm控制行距和株距,依照品种对播种密度进行调整,完成播种工作后可以喷洒乙草胺,以此来控制和减少田间杂草生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杂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杂草与马铃薯抢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出现植株发育不良的情况。马铃薯破土成株之后,应及时进行补栽,并且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培土和松土,确保马铃薯根部的深度能够达到20 cm左右。

3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3.1 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防治

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其中早疫病与晚疫病的发病概率极高。患病初期,马铃薯的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斑点,随着病情扩散,植株整体出现萎靡状态,无法吸收养分,严重时还会出现大面积枯萎,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导致马铃薯枯萎死亡。马铃薯患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和干旱高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科学合理地施肥和浇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马铃薯患病。晚疫病给马铃薯带来的危害极大,发生晚疫病的地块通常会减产5%~10%,情况严重时甚至会达到3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晚疫病严重为害马铃薯的茎、叶、花以及浆果,病部呈现出淡褐色的斑点,分布在马铃薯叶片的边缘部位,使叶片出现卷曲的情况,最后造成马铃薯枯萎和死亡,因此需要做好该病害的防治工作[5]。

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选择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强,在马铃薯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应对田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处理,避免患病植株对其他健康植株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大面积感染。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时,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防治,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

3.2 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

黑胫病对马铃薯的破坏性较强,种植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种植前期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马铃薯患有黑胫病时,马铃薯果实个头变小,颜色出现变化,整体呈现变黄的趋势,发病严重时马铃薯叶片颜色会呈现黑色,并且伴随着枯萎,还会散发出一股奇特的味道。黑胫病的传染性较强,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会导致大面积感染。

为了切实防止黑胫病的发生,确保马铃薯生长处于健康环境,避免种植户受到经济损失,应在播种前用0.01%~0.05%溴硝丙二醇溶液浸种15~20 min,也可以使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 min,这2种方法都能有效减少此类病虫害的发生。

3.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治理病虫害较为常用的一种措施和技术手段,在多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都有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该种防治方式是通过控制与管理马铃薯生长过程来实现。如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脱毒马铃薯品种能够在实际生长中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确定种子是否经过检疫,还可以对种子进行杀菌灭菌处理,提升马铃薯种子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免疫力。在栽种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实时监测马铃薯生长状况,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此外,可以采用輪作换茬模式耕种,增加土壤中养分,促进马铃薯吸收,从而培育出更加优质的农作物。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更加符合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应对该防治措施进行大力宣传,避免农户为了防治病虫害施用大量药剂,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物防治对于环境的伤害较小,基本上不会出现药物残留情况,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口感以及营养价值,只需要对马铃薯可能产生的病虫害和天敌有充分了解,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培育,再利用其天敌灭杀病虫害。

可以利用玉米和谷子等农作物作为茬口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害虫,利用七星瓢虫与食蚜蝇等捕食蚜虫,同时也可以应用高科技手段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法,主要原理是利用虫子的趋光性来捕杀病虫害,在合适的距离内放置诱杀灯,确保其不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影响且防治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要想提升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引进到马铃薯种植中,利用高效的先进技术实现提质增产,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病虫害防治,从马铃薯品种选择到日常田间管理,整个过程都需要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监测,降低农药使用量,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经济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晓艳.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21(10):55-56,58.

[2]王勇.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40(16):58-60.

[3]张益宁.陕西靖边县马铃薯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8):67,69.

[4]张瑞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9):122-123.

[5]魏永侠,席兴文,张慎凤.山东滕州地区马铃薯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3):74-75.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