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盐碱地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2023-08-11宋思徐硕

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盐碱地开发利用

宋思 徐硕

摘要:当前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积极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袤的盐碱地发展大豆产业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具体探讨东营市作为全国最大可开发利用盐碱地之一大豆产业的发展基础,具体发展举措与成就,并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实现我国大豆稳产增产目标,维护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盐碱地 开发利用 大豆产业 山东省东营市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与饲料原料。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也是消耗大国,2021年我国大豆消费量1.17亿吨。然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我国的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2021年,中国大豆总产量1640万吨,进口大豆为9651.8万吨①,进口依赖度高达85%以上,深受跨国粮商垄断交易量的影响,难以拥有在全球市场上的定价权[1],这使得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转变我国大豆产业不利局面,就必须解决当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单产低与耕地不足两大问题。在不挤占水稻、小麦等种植空间的前提下,考虑到大豆耐瘠薄的特性,挖掘盐碱地潜力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是必然的发展途径。此外,培育耐盐碱大豆新品系以提高大豆单产无疑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2],这为大豆产业在盐碱地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东营市盐碱地大豆产业发展基础

(一)自然禀赋

山东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2.8-14.5 ℃,全年大于等于10℃的积温约4300 ℃,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50-960 mm,其气候条件满足大豆的种植需求。

东营市现有耕地为22.92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8%,其中2021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2.27万hm2,大豆单作种植面积7000 hm2;未利用地25.26万hm2,占总面积的30.65%,在未利用地中,盐碱地面积为11.23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62%,由此可见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試验场。且东营市土地成方连片,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利于推动现代大豆产业的发展。

(二)种质资源优势

东营市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平台,推进种质资源搜集工作与分子育种工作。一方面,东营市的大豆种质资源库近几年不断扩大,已搜集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1134份;另一方面,东营市搭建起了精准高效生物技术育种平台与分子育种服务平台以提升育种效率,同时建设国家耐盐大豆区域试验基地2个,研发“东科豆4号”“科豆35”等性状优良的盐碱地大豆新品系4个,建立了1047.19 hm2野大豆原生境保护区,积极推动了良种繁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东营市通过加强与当地大豆种子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黄河口耐盐碱大豆育繁推示范基地、齐黄系列品种扩繁基地等,推动耐盐碱大豆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

(三)政策支持

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护航大豆产业行稳致远。2022年3月东营市政府研究编制了《关于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针对大豆产业发展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一是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建设规模化大豆种植基地;二是推广盐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新模式;三是改善种植的技术条件,提高农机的适配度;四是加强大豆种业创新;五是延长大豆发展的产业链,打造优质品牌[3]。

此外,东营市农业农村局与财政局研究共同制定了《2022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一县一策略”要求,各县区相关部门制定本县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实现因地制宜种植。根据《实施方案》,东营市各县重点围绕“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实现农机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四个目标开展大豆产业发展的工作[4]。

《实施方案》还配套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大豆种植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涵盖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全过程,不仅为种植户在品种选择、模式选用等方面提供了建议,在如何提高播种质量、如何进行科学田间管理、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等方面也提供了具体的意见,对豆农们开展大豆种植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为培育种子龙头企业,提升种子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助力走出大豆种业“卡脖子”的困境,东营市政府还提出了大豆品种自主选育奖励实施细则,鼓励种子企业自出选育大豆新品种,对独立自主选育并通过国家或山东省审定的大豆新品种的东营市种子企业实行奖励制度,针对每一符合标准的大豆新品种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四)科技技术支撑

东营市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抓手,拥有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等众多科研平台资源,为培育盐碱地大豆育种、种植、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5]。此外,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中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进科研团队与高素质人才,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8项[6],为打造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形成盐碱地种业“硅谷”提供了雄厚的科研团队与人才支撑。

二、东营市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一)实现优质品种创新

东营市发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平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建设,着力突破耐盐碱品种大豆育种的核心技术。当前在已培育出的新品种大豆中“齐黄34”与“科豆35”的表现较为突出,是较为稳定的高产优质耐盐碱代表。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年际降雨变化大导致的旱涝灾害频发且土壤盐碱化严重的自然环境,1995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过有性杂交与系谱法选育出大豆品种“齐黄34”,其具有高产、优质、耐逆、广适的优良特性[7],适合机械化规模耕种,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导品种和主推的四大核心品种之一,其特性如表一所示。“齐黄34”在东营市的盐碱地上表现突出,2021年实收4516.41 kg/hm2,远超我国2020年大豆平均1979 kg/hm2的单产成绩,2022年又以4910.4 kg/hm2实现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突破。

此外,“科豆35”品系也在试验田中表现出来耐盐、抗旱、抗涝、高产的优良特性[11-12]。

(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近几年东营市大力推广盐碱地大豆种植工作,重点培育耐盐碱大豆品系并实行配套良种管理,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并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良种推广。如图1所示,自2016年以来,东营市稳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由2016年仅有的757 hm2逐步扩大至2021年的11204 hm2。2022年东营市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3678.5 hm2,大豆单作种植面积为10672 hm2[13]。

(三)推广新型种植技术

为破解耕地资源制約,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东营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是一种在传统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符合“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14],这种模式能够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效应,高效利用光肥资源,实现协同地上地下资源发展的技术目标。同时,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在年际间实现大豆与玉米交替轮作养地,提高机械化播种、管理、收割作业的效率[15],在一技多用、用养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的生产目标。

新型种植技术推广方面,东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成立帮包联系工作组,进行前期调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帮助农户解决相关技术与政策问题。同时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市级专家指导组,综合分析大豆种植地块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智能农机应用的需求,指导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农机装备改装、大豆品种选择。以农机融合为例,专家与指导小组结合各县现有农机条件和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导农机合作社按照大豆玉米4:3或6:3种植需求对原有农机具进行改装,指导农户进行生产[16],以此满足全市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需求,有效打通种植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

(四)提升豆农生产积极性

为提升豆农的生产积极性,东营市制定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通过提升大豆种植补贴力度,改革工作机制,推动农企合作等途径帮助豆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提升豆农整体收益。

在财政补贴方面,2022年东营市出台的《意见》中提出将给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2hm2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97.75 元/hm2的种植补贴,2248.88元/hm2的大豆单作种植补贴,针对未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农机具,将按照50%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在中央与省级补贴的基础上,不足的部分由东营市、县政府给予补齐,在资金方面较大程度地激励了豆农的种植积极性。

在工作机制改革方面,东营市各区、县实行领导分包工作机制,分层下沉、逐级推进,各县区将种植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主体、地块。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培训的方式,设立国家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并鼓励农民利用农科讲堂、“云上智农”等平台进行线上答疑学习,致力于解决农户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品种选择、机械使用、病虫害治理等难题。

在推进农企合作方面,以龙头企业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与当地农户达成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大豆,在推广“齐黄34”“徐豆34”等优良大豆品种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同时开展订单农业,向农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在选种、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购环节均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合理解决种植难题,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向农户分享大豆产业链的效益。

(五)打造大豆全产业链

东营市以大豆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推进大豆产业发展“走在前、作表率”。发挥“齐黄34”作为优质的豆制品加工原料的优势,东营市与多家大豆加工龙头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如禹王集团、香驰控股有限公司、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等,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平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具有盐碱地特色的高标准大豆产业集群,共同推进优质大豆品种培育,建设优质大豆生产基地,进行大豆全产业链开发。一方面,向需求端延伸,通过“订单农业+全社会服务”模式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实现大豆全程信息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确保优质大豆原料供应[17];另一方面,向供给端延伸,推进大豆精深加工,实现大豆加工产品提质增效。如山东万得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品质植物蛋白智能工厂示范项目,进行功能性大豆蛋白产品研发推广,向特医食品与植物基食品等领域延伸发展[18]。

三、启示

一是因地制宜促发展。东营市所处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地盐碱瘠薄,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东营市大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改地适种”的发展观念转变为“改种适地”,遵循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培育耐盐碱大豆良种,建设国家耐盐大豆区域试验基地,因地制宜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配备配套农机进行生产运作,符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战略要求。

二是大豆产业链全链条开发增效益。基于大豆产业链条长,可开发空间大的特点,东营市积极开展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的合作,通过多种模式对大豆种业、种植业与加工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推进大豆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从源头保障优质大豆原料的供应,在供给端实现了大豆产品的提质升级,同时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实现大豆产业在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政策与技术驱创新。在财政扶持方面,东营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鼓励种业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培育优质大豆品种并进行推广,同时也对农户大豆种植实行补贴激励,有效推动良种推广;在技术扶持方面,东营市依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平台引进科研团队,推动耐盐碱大豆品系的培育与试验,并在推广种植环节配备相应的指导团队,有效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推动东营市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泽林,赵旭.山东省粮经作物播种比例演变及结构优化研究——基于1986—2015统计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7):164-17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3]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dongying.gov.cn/art/2022/3/9/art_245895_7382.html.

[4]东营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EB/OL].http://dyny.dongying.gov.cn/art/2022/6/16/art_40954_10289845.html

[5]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2):183-188.

[6]颜世龙.黄河入海口 东营正澎湃[N].中国经营报,2022-04-04(B13).

[7]纵瑞收,徐冉.大豆新品种齐黄34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0):89+98.

[8]吴迎涛.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特征特性与高产种植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2):79-80.

[9]徐冉,王彩洁,张礼凤等.大豆品種齐黄34的“七动”推广体系建设与应用[J].大豆科技,2019,No.161(04):1-5.

[10]张礼凤,徐冉,王彩洁,李伟.高产、广适、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齐黄34[J].农业知识,2021(23):34-36.

[11]王延斌.亩产264.8公斤 黄三角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N].科技日报,2021-10-12(002).

[12]韩扬眉.亩产超500斤!耐盐碱大豆破纪录了[N].中国科学报,2021-10-18(004).

[13]赵炜,祖爽.山东东营:夯实大豆产业集群发展根基[N].农民日报,2022-08-13(007).

[14]杨文钰,雍太文,王小春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No.75(15):149-151.

[15]雍太文,杨文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成效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154(03):20-22.

[16]张文敬,雷蕾,张琦.从“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N].人民政协报,2022-04-14(001).

[17]徐锦庚,李蕊.滨海盐碱地  焕发新活力[N]. 人民日报,2022-05-18(004).

[18]郑艳艳.山东省优质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2(04):49-51.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猜你喜欢

盐碱地开发利用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