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以五邑大学为例

2023-08-10罗文敏

区域治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侨乡入党理想信念

罗文敏

五邑大学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呈现稳步上升、均衡发展的态势,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愈加重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

五邑侨乡文化是侨乡文化的重要分支,具有其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五邑地区应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的内涵,并充分将其运用于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不断提升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其中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生力军,其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观念和行为都会影响教育效果。在自编的《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问卷调查中,选取了五邑大学340 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31 份,其中中共党员85 名、中共预备党员65 名、共青团员169名、群众1 名。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必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经对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等开展调查、访谈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存在以下情况: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

调查显示,85.8%的同学认为申请入党是认同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地位,追求更崇高的理想信念;85.2%的同学认为申请入党能更好为他人、社会服务;82.18%的同学认为申请入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入党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态度,入党动机属于理想信念型。[4]32.33%的同学认为申请入党以未来报考公务员岗位、基层就业岗位等。这部分的大学生出于自身利益角度,片面考虑将来工作和发展的需要,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入党动机属于功利导向型。53.78%的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家人的影响。这部分同学需辩证看待,一方面由于老师、家人以及身边的党员同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收到他们实际行动的感召,入党动机属于被动影响型;另一方面在入党问题上没有保持独立思考,过分依赖身边人的意见,人云亦云,入党动机属于盲目从众型。36.56%的同学认为申请入党与其他奖项一样,是一项荣誉,这部分的大学生入党为了“面子”或者“不服输”,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入党动机属于虚荣攀比型。

(二)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标准有待提升

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党员政治合格,维持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调查显示,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实际的发展标准有待提升,存在部分未全面发展的学生入党的现象,对申请入党人员考量的因素不够全面、标准不严。在实际党员发展工作中主要考虑学生的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而忽视了党员表率、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流程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教育有所欠缺,导致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未能达到预期。

(三)大学生入党前后存在思想变化

调查显示,对于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44.71%的同学认为这是极个别的情况;39.88%的同学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把关不严所导致;71.3%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不可取,党员应随时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大部分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都应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随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五邑侨乡文化现状及利用现状及存在的困境

调查显示72.21%的同学认为目前五邑侨乡文化宣传广度不够,了解的人不多;57.7%的同学认为文物建筑、侨乡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足;46.64%的同学认为侨乡文化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不足;46.83%的同学认为五邑地区非遗文化缺乏传承,保护意识淡薄。由此可见,由于当前文旅资源开发不充分,搭建的宣传交流平台不完善,对五邑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不足等原因,在如今网络飞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五邑侨乡文化的实际应用研究较少,未能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党员教育”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总库内容达2.3 万,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相关检索,总库内容为1078 项。运用文化资源进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是重要的教育培养方式,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上。[3]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文化”为主题检索,共找到期刊论文66篇,几乎没有运用侨乡文化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的相关研究,关于教育的研究成果亟待进一步发掘。[3]

三、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五邑侨乡文化内容的认知程度调查

根据调查,93.05%的同学有了解过一些五邑侨乡文化的历史及现状、通过网络、报纸及文献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仅有6.9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清楚或者不太清楚其内容。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实地、网络、报纸等方式对五邑侨乡文化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仍停留在浅层,五邑侨乡文化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96.38%的同学愿意主动了解五邑侨乡文化的内容;94.86%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或非常需要把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

(二)五邑侨乡文化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两者融合提供了条件

广东江门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经过数百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五邑侨乡文化,兼容开放的五邑侨乡文化具有浓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当地孕育的革命英雄、爱国华侨、杰出科学家等众多人物身上展现出爱国爱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扶贫助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进取精神,至今仍然影响一代代的人。[3]五邑地区拥有开发和利用侨乡文化资源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独特的精神传统是对本地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亟须充分有效利用,促进两者的更好融合。

(三)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与基本国情、地情相结合,当前的教育应着重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及地区发展史,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不断丰富理想信念的内容体系,如五邑地区华侨捐资助学的家国情怀、五邑地区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的探索创新等,引导广大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革命英烈的故事鼓舞人,以先进模范的事迹鞭策人,让广大党员在思想信念上受洗礼,进一步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四、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一)以五邑侨乡红色文化为基础,加强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近代以来,五邑地区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红色革命故事,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构成了五邑侨乡精神谱系,这些植根于五邑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广大党员厚植爱国主义最鲜活、生动的素材。

(二)以五邑侨乡历史名人为典范,促进党员高尚人格的塑造

五邑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成就诸多彪炳史册、流芳千古的人物,他们被深深地镌刻于地名之中,激励和感染着人们。如明代岭南大儒陈白沙、清末维新运动政治家梁启超、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文雍、“红色特工”龚昌荣、新宁铁路的设计者和创始人陈宜禧、美洲华侨领袖司徒美堂、“东方画坛巨擘”李铁夫等一批哲学家、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外交家,他们在各自的舞台演绎着精彩人生和传奇故事。

与这些历史名人相关的文化基地有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龚昌荣故居、陈宜禧故居、司徒美堂故居等,此外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更是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浓缩精华,馆内藏品与珍贵的文字相片材料生动再现了华侨华人的生活轨迹、爱国情怀、高尚人格和革命先锋精神。这些历史名人事迹构成宝贵的德育资源,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塑造高尚人格品行。

(三)以五邑侨乡发展沿革为脉络,加强党员的社会主义教育

江门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三角西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2]伴随着祖国日益强大的步伐,江门也走出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从偏安闭塞到珠西枢纽,跨越七十载,铸就了五邑侨乡的辉煌。从江门近百年来的发展沿革来看,跃然纸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缩影。五邑侨乡的发展史为催人奋进,激励人心,鼓励五邑地区党员干部把“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结合起来,把促进江门高质量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永葆初心使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四)以五邑侨乡艺术文化为素材,引导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五邑地区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史,艺术珍品数不胜数。文学方面有明代诗人陈白沙的《云潭记》、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美术方面有司徒乔的素描《三个老华工》、司徒绵的油画《到金山》、东方画坛巨擘李铁夫的油画《革命烈士蔡锐霆就义》等。

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曲艺方面有恩平木鱼、大鳌咸水歌、开平卖鸡调等;民间技艺方面有荷塘纱龙、泮村灯会、鹤山狮艺、礼乐龙舟、新会葵艺、新会鱼灯、白沙茅龙笔等,这些文学民俗艺术资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洗涤仍保持其独特的韵味,也深受五邑地区人们的喜爱。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文化艺术的元素,增加党员沉浸式的学习体会,提升其文化品位,同时创新党员教育的开展形式,提高他们对五邑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侨乡入党理想信念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