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残障托养机构发展辅助性就业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2023-08-10毛思卿

区域治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托养辅助性人士

毛思卿

湖南师范大学

自有人类,就有残障人士。第二次全国残障人士抽样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已达到8296 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的近7%,且每年的残疾新生儿数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使我国残疾群体越发庞大。

残障托养是指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障人士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服务。近年来,随着各地残障人士保障政策陆续出台,我国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残障人士按规定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生活质量提升,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事业整体向好发展。

就业作为每一个社会人获取相应报酬并满足其需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就业权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基于残障人士群体的特殊性,残障人士就业在社会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媒体作为当今时代价值观念传播最有力的话语平台,其传递的信息深刻影响公众对差异性群体的认知、态度和行动。自2011年起,“互联网+”时代来临,给许多人创造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给了残障人士的就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15年来,随着电商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获取社会关注。中国残联、人社部等15 部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扶持残障人士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中着重于提出“互联网+”创业,对残障人士利用网上就业创业的,给予经费扶持,互联网在促进残障人士就业方面的作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了解残障托养机构发展辅助性就业的现状,比较准确地把握残障人士就业需求特征及残障机构辅助性就业的优化发展路径,近日,作者对长沙县Y 残障人士托养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采访研究,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残障托养机构发展辅助性就业主要问题及需求。

一、当前残障托养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Y 托养机构中发现,该机构在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性就业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次调查中已接受各类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82 人,15~19 岁残障人士8 人,20~29 岁残障人士18 人,30~39 岁残障人士14 人,40~49 岁残障人士18 人,50~59 岁残障人士23人,60~69 岁残障人士1 人。从残障类型上看,该机构智力残障53 人,精神残障17 人,肢体残障4 人,多重残障8 人。按残障等级分类,该机构包括一级残障3 人,二级残障4 人,三级残障2 人,四级残障17 人。从以上的服务人群特征来看,服务对象的残障情况较为复杂。

为了分析研究残障机构辅助性就业发展频频受限的原因,作者从Y 残障人士托养服务中心的宣传形式、项目类型、资金流通等方面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一)宣传声势小,成效不佳,社会影响不够

微信公众号平台是该机构开展宣传活动的主阵地。笔者选取其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宣传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宣传的内容和宣传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笔者以2022年1 月10 日到 2023年4 月8 日这15 个月公众号推送的消息为样本,对该公众号发布内容进行分析:从数量与时间上看,在此期间共发布 33 条信息,且推送时间不规律,每次推送 1 条,从信息形式上看,主要为图片、文字;从信息内容上看几乎均为工作报告(共 30 条),主要用于介绍和总结日常开展的活动,内容篇幅短小;从原创维度上看,其原创比例达到100%;从传播效果上看,其阅读量和转发收藏量在 30-200 不等,受众关注度较低,平台宣传效果不理想,社会力影响有限。

由上可知,该公众号发布内容大多采用报告式报道的风格,格式雷同且内容重合度高,话题新鲜感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对读者的吸引力较低;从宣传方法上来说,微信平台作为机构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机构仅将其用于信息发布,在实际宣传推广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平台自身附属的社交、游戏、外链等功能,社群相对封闭,扩散范围较小,以至于用户接收信息随机性强,未达到利用平台进行宣传的目的。

(二)辅助性就业项目类型单一,不能真正解决残障人士家庭困难

该机构从建立伊始就将产品加工作为辅助性就业发展重点。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机构项目实施情况,对其项目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机构主要通过老师教授学员制作纸袋、中国结,带领学员参加农疗基地劳动帮助学员就业。学员的劳动报酬是根据订单数量,按件计费,最后平均分给每个学员, 每人每月100-500 元不等。

由上可知,从形式上来看,此类项目易开展,工作简单重复,对学员技能要求低,但项目内容形式单一,同类型托养机构已经拓展了其他多种形式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包括代加工产品,手工文创产品和自主创业等,比如“喜憨儿洗车中心”就是典型的成功的自主创业案例,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连锁洗车行,创造了很多岗位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而该机构仍以小件加工为主要形式,辅之以简单的农务活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残障人士因劳动方式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其身心正常发展。从收益上来看,该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较低,学员所得报酬比较低,按照此标准发放辅助性就业报酬,仅仅使部分学员勉强维持生活,不足以保障身体上的药物治疗费用和日常生活开支等费用,不能真正解决残障人士家庭困难。

(三)机构资金来源有限,设施更新不到位,无法满足智能化需求

与主要依靠服务性收费投入运营的提供收费服务的机构不同,该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提供的辅助性就业服务属于无偿服务。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机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对其机构现行资金和设施状况进行分析。

成立至今,机构一直获得长沙县民政部门、县残联的鼎力支持,这是政府所代表的传统福利支持,除此之外的机构的资金收入还来自广大社会民间力量激发的社会捐助支持和机构目前辅助性就业带来的产品收益。机构的支出主要用于支付房租、教师工资、学员的衣食住行、维持机构日常运转等,刚性支出多,同时笔者重点关注到目前机构所有教学设施仅包含智能化多媒体投影设备1 台,电脑1 台,音乐播放器1 个,教学设施落后,智能化程度低。

由上可知,机构主要依赖于外源性支持,但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机构在运营过程中支出的成本不能很好的平衡,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供免费服务机构的发展困境,导致机构出现资金不足,无法及时供给更新设备。在现代化教学设施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该机构不能充分满足残障学生智能化教学的需求。

二、新媒体视角下托养机构辅助性就业优化路径

针对这些问题,机构应该增强宣传意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智能化水平。以互联网为媒介,多平台参与,扩宽传播渠道,增强机构影响力;除此之外,互联网因其时间灵活、地点自由的优势,对残障人士身体素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强度对残障人士相对适宜;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残障人士就业形式,解决机构辅助性就业形式单一的问题,为许多重度残障人士、女性残障人士等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也实现了机构自造血功能。

据中国残联实名制数据统计,目前,残障人士通过网络实现就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等行业,每年约有20 多万残障人士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创业。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适合残障人士的新业态新模式还在不断涌现。新媒体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全面到来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不仅通过互联网充分展示自我,还在互联网新业态下获得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以中国残障人士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例,2017年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平台稳定的残障人士和企业用户达到25 万,职位总量有8.2 万个,在线投递简历有35 万件,发布政策信息3万多条,日访问量也超过了2 万人次。新的互联网业态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残障机构辅助性就业注入了一种造血的新途径。

依托此环境,作者针对残障机构辅助性就业提出以下几点优化路径:

(一)拓展互联网平台,打通电商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建议都积极鼓励政府勇于作为,不断创新残障人士的工作治理方式,细化对残障人士的服务,帮扶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和实现就业。同时,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借助智慧助残服务平台来充分整合利用各方助残资源,是解决推动残障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的新途径。

由此可见,机构可以积极与政府联合,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残障人士居家就业平台,让残障人士实现不出户即可就业。政府就业服务保障部门通过有针对性地为残障人士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运用互联网传播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等方式,更好地为残障人士提供居家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服务范畴,利用互联网平台,如抖音,淘宝,快手等,将残障人士创作的手工艺品用以商品交换,所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残障人士本身的发展,实现资金循环。机构可以结合残障人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运营师、新媒体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先培训后比赛、以赛促训”的方式,同政府联合举办相关比赛,比如:残障自媒体设计比赛、残障电商带货比赛等,利用互联网打通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提高其利润让互联网平台把好的就业项目提供给残障人士,使其在获取稳定收入的同时,能够发挥平台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从而实现足不出户的服务。

(二)结合自身优势和爱好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

残障人士在就业过程中,不但要面对因健康人的歧视而被“隔离”的困境,同时他们也在这种“社会排斥”的压力下,产生了怀疑和否定了自己的能力的想法,导致残障人士就业观念更加消极。将互联网与自身优势结合,有助于树立残障人士的信心,帮助残障人士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实现自身的再就业。

由此可见,机构可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自身独特技能与优势,将自身兴趣爱好及个人技能发展成为互联网+职业模式,探讨适合残障人士的新职业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使残障人士发挥自身作用,塑造积极的就业观。例如:对于拥有良好嗓音条件和对文字有敏锐洞察力的残障人士,为他们开设专门的培训学习,使其成为有声主播和配音师或是文案作者;对于爱画画,打游戏的残障人士,鼓励他们学做线上漫画师或是成为游戏代练。

(三)同互联网企业合作,引入商业模式

作为公益机构,托养机构的主要“输血者”是政府,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成为托养机构的唯一“输血”者,机构还必须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在“输血”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机构可以通过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形式去实现自身的造血,将进行过就业技能培训的残障人士视为合作企业员工,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企业部门,建立自己的团队,形成自己的运营模式。比如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开设线上特色的工作室,如手机剧本杀,线上手工作坊等,所得收益可以用于满足残障人士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用于机构的运营,即实现残障人士就业的同时还可以造血。若机构通过创造商业平台,激活身障者自身价值,将实现社会公益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造血式”帮助方式不仅解决了弱势群体就业的社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奉献他人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残障机构通过开展辅助性就业的服务,使得服务对象获得相关学习技能、通过进行劳动锻炼和训练,提高了自身的劳动技能。而在新媒体时代,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更好地优化自身功能的同时实现残障群体在就业和融入社会等多方面过渡,增强了残障群体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与传统托养机构辅助性就业模式相比更为科学与合理,使其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获得高额收入,同时既丰富了日常活动,又拓宽了人际圈,健全自身人格,从而助力实现残障群体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托养辅助性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我院辅助性用药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残疾人托养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选择※
——基于广州市的实证分析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的检测及意义
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意涵、建构挑战及政策选择
结核病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多功能辅助性T细胞1的检测及分析
医院托养模式中医康复治疗痉挛型重度脑瘫3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型和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