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实证主义下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

2023-08-10周儒云

区域治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实证主义西蒙命题

周儒云

广西师范大学

在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上,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被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管理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在包括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等多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也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由西蒙所开创的决策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已经成为当今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决策理论流派。从科学的发展和创立史来看,任何一门科学的创立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科学家们都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哲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西蒙当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在他的整个知识体系建构中,方法论研究总是被捧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分析《发现的模型》中的叙述可见——“反省汝治学之路,方法论与哲学问题的探求未曾怠慢与延误。”西蒙在学术生涯开端之时便对逻辑学有着充足的学习欲望,在他之后的学术生涯中逻辑实证主义成为了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这样的倾向将渗透在他的管理决策理论之中。

一、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

重先天感官经验,次形而上之 务 虚 学 , 实 证 主 义(Positivism)脱胎于实证哲学之母体,后者的创始人为“社会学之父”孔德,其广为流传的话语——“科学即实证”,表达了产生于实践行动中的客观经验是科学的表征的试金石的重要论断。自开创以来,实证主义盛行百年,历经三代,成为近代欧美最有影响力、势力最大的哲学流派[3]。西蒙的管理学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隶属于实证主义第三代(历史沿袭的新派)。基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境况,第三代开拓者们运用并不满足于初代实证主义认识论所诉诸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本源①。他们对本质属性的意义进行拓展式的逻辑分析,以形塑分流于孔德的实证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其称自身学说为逻辑实证主义的缘由[4]。

二十世纪20年代,维也纳小组②核心成员启动了数理逻辑赋能实证主义的思潮,此背景下,逻辑实证主义(又名逻辑经验主义)顺势而生。M.石里克著以《普通认识论》,鲁道夫·卡尔纳普著以《世界的逻辑构造》构建了理论基础。他们将研究核心定位于逻辑和沟通符号,即用逻辑推理分析沟通符号,确定符合真实情况的沟通。在最根本原则的确定上,为完成驳斥形而上之学的使命,其确立经验证实原则③,用现实表现对抗纯粹形而上思维展现。逻辑实证主义学派还提出,科学的本质是经验事实逻辑系统化的语言系统或命题系统[5]。它所倡导的经验证实原则构成为了西蒙管理理论观、价值与事实分离等观点的哲学基础,而它的目标—手段的分析方法则构成西蒙决策分析的哲学基础[6]。

二、逻辑实证主义与西蒙决策理论结合之可能性

逻辑实证主义与西蒙决策理论结合不是科学史上的偶然,而是具有切实基础的必然事件。一方面,西蒙作为逻辑实证主义忠实信徒,其亲手缔造的决策理论绝无可能不存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痕迹。追溯西蒙逻辑实证主义信仰的形成,就十分必要回到他的大学时期。1933 至1936年,西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攻读文学学士期间,他熟练地掌握了符号逻辑技能,并对逻辑学与哲学有着及其浓烈的兴趣。卡尔普纳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当时在芝加哥大学讲授逻辑学与哲学,西蒙特别喜欢听他教授的课。在此过程中,卡尔普纳对西蒙的科学思想发挥着启蒙作用。正是在他的哲学和逻辑学课程中,西蒙着手进行管理科学逻辑的研究[7]。西蒙也亲口说道:“鲁道夫于汝思想奠基至关重要,追溯自身对社会科学中的逻辑产生兴趣的初心,以及论文课题(在经过系统编辑后,定稿为《管理行为》)的形成,皆是起步于对管理科学的逻辑基础研究。”[7]综上所述,西蒙之所以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忠实信徒是源于他对逻辑学的热爱以及导师的引导。

另一方面,西蒙的决策理论是以自身的新行为主义为核心,而新行为主义又与逻辑实证主义的联系十分密切[8]。托马斯·哈代·黎黑曾论述道:“若谈到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关系,我认为后者囊括了前者的全部思想,甚至可以说后者实乃是前者思想架构下的心理学”[9]。受到逻辑实证主义思潮启发,新行为主义者将更多注意力投送到有机体内在的生物反映过程,通过科学检验确认了刺激与反应并不是直接联系的,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沟通变量④;接受对方主张的分析法⑤,目的在于编制一套不可破的理论方法修补华生的实验;其透斥着鲜明的物理执行主义⑥,把意识还原为操作,赋予理论以执行定义[10]。与此同时,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对社会的理解依赖在生活的试验场中利用科学手段得到结论。由此推知,西蒙缔造的新行为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有着极深的渊源。事实上,西蒙的决策理论随处都可以看到逻辑实证主义的烙印。

三、西蒙决策理论及其逻辑实证主义在其中的体现

(一)管理就是决策和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的区分⑦。相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五要素论并行论,西蒙的管理理论将决策置于诸要素中的核心位置。若试图对决策进行推理分析,势必寻找到合适的讨论单位,决策前提被认为拥有作为讨论单位的恰当属性,而对决策前提的推理讨论将建立价值要素与事实要素的区分的基底之上。

在本源理论层,西蒙受教于鲁道夫·卡尔纳普,并作出诸如此表达:“事实命题,是见于客观加之主观及其变化的逻辑话语陈述。从原则机理出发,面向事实命题,主客观相对应的检验手段可供人们确定其命题的真伪性。”基于此,我们的主张可简单化陈述为:为判断一个逻辑命题存真存伪,若存在客观对照体,正确的做法是衡量其与所认识客观事实的差异,在没法达成的情况下,则需要运用联系的规律,找到同形式同意义且能够进行横纵比较的命题进行对照,再采用执行科学方法推导而出。在此存在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价值命题与事实命题不存在推理路径与参照必要,这是由于伦理命题的被框定的内涵是浮于现实之上的“应当如何”,而不是不依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综上所述,我们没有任何办法从经验上,或是理性地检验伦理命题的正确性[11]。

在西蒙谈到的决策中,“事实”和“价值”以互异的哲学身份存在,该互异不仅体现在两个问题之间,还体现在同一问题的不同组成部分中,即单位决策中普遍包含事实与伦理的混合成分,二者统一于决策的矛盾体中。在此,有必要明确价值与事实的内涵,价值指向“对象的应该属性”,而事实则指向“对象的展现属性”。于如此阐释下,“在认定决策的真伪属性上,只能从事实出发,价值应该被最大化排除在外。管理者为完成绩效而采取的策略是否有效将被认定为一个纯粹的事实问题。”为完成两个祈使句的单向或双向推导过程,基于上文陈述,构建事实前提为中介是一个可行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在现实的应用中,价值命题总是同事实命题掺杂混合,二者的边界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出不同清晰度。但就现实的企业发展来说,完成最终策略的制定必须以一定的价值前提为起点,这一前提就是组织理想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西蒙区分价值要素与事实要素的目的在于排除价值要素,建构科学的管理决策理论,将价值要素归结于组织目标,这反映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求。

(二)决策的过程与目的-手段的分析方法⑧。价值与事实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当时存在的分析方法难以解释,因此,决策理论首创“目的-手段”方法进行阐释,但它的应用并不限于思想表达工具。事实上,就理论价值而言,其完全可以称得上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拥有独立的执行域。通过运用该方法,西蒙完成了建构独特的管理决策分析工具的创新,而通过对方法背后理论思想的解析,我们也可以透析西蒙对逻辑实证主义原理的运用。

完整的决策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最后形成多个方案以备择取。究其本质,是为达成决策者预期目的提供多元化合适的手段。辩证来看,目的本身又可以看作原有目标的手段,换而言之,决策中的目标结构特征是层级式的,沟通符号共称为“目标”却具有不同地位的。“目标层次系统中的每一层次,必定包含双层含义,上层对下层称之为目标,下层对上层转为手段”。将其意义照应现实,目的-手段层级系统既可以成为个人行为的特征,又可用于解释组织行为的特征。出于现实的复杂性,真实的行为很难达到高度的目的一手段整合,它们并不同于树形结构,由主干到枝叶不断细分,而通常展现出集中度偏低的网状结构,具体的显现出越居于高层次、贴近主干,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联性越弱,整合性越差。

由此可见,西蒙对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构建与应用颇为重视,并且其在管理理论研究中同样也坚持了这一思想。这同样在另一层面反应了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求。

四、结语

赫伯特·西蒙提出决策理论,以及之后开创决策理论流派都以一贯之于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上——维也纳学派,这给我们后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经验与启示。划时代的伟人缔造的革命性理论拥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后人在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进行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构建时也非常有必要寻根自己的思想基础。着眼于国内,党和国家号召科研从事者构建基于本国国情的理论模型。在此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思想根基,助力我们观察创造描绘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思想。

注释

① 传统的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对于可感现象界的认识,任何知识的产生都应该归功于可证实的经验。

② 维也纳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小组”,它起源于石里克于1924年建立的经验科学哲学问题小组。1929年,卡尔纳普、纽拉特和哈恩共同起草《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小组》,正式宣告维也纳学派成立。

③ 这个原则认为,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任何命题只有表述经验,即只有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一个陈述是有意义的必须满足:(1)它断言某事是真,只是因为所使用的词必然或总是要求这个陈述是真;或(2)它断定某事能通过经验的证实被判断为真或假。

④ 以托尔曼为例,托尔曼提出了包含中介变量在内的行为公式 :B = f(S、P、H、T、A)(B代表行为变量,S 为环境刺激,P为生理内在驱动力,H 为遗传因素,T 为训练或过去经验,A 为年龄因素)以弥补经典行为主义简单的S-R 公式之不足。

⑤ 新行为主义者赫尔的理论中运用了大量的逻辑分析及假设-演释系统。他想以此建立一个精密的定量假定,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说明行为。

⑥ 操作主义(Opera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学说。主张以操作行为来定义科学概念。其核心是对概念的操作分析。认为一切科学概念均以经验为基础,经验就是经验着的人的活动,即行为和遭遇。它们由一系列操作构成。因此确定一个概念的意义的基本方法不是指出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内容,而是指出与使用这个概念相关的一套操作。

⑦ 事实要素是指可以通过检验来确定其真伪的要素,而价值要素却是不同通过检验或实验来判断其真伪的。

⑧ 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策略。纽厄尔和H.A.西蒙1959年提出。基本观点: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先确定一系列子目标,把每个子目标作为达到最终目标的手段,通过逐步缩小问题的现存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差距,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西蒙命题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充分检查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可废止性与法律实证主义
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