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2023-08-10喻颖

区域治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经济

喻颖

贵州理工学院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急需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要顺应社会变革趋势,从传统单一、片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脱离出来,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为其更好地就业夯实基础。由此可见,积极探索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到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中,以满足企业、社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培养经济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时,需要结合以下内容:

(一)具备两种知识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认真努力地学习后,应储备两种知识,一种是经济学理论,另一类是专业知识。这两种知识要求学生深层次的掌握,并具备将其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应以这两种知识为主线[1]。

(二)拥有两项技能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两项技能指的是,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及现代经济技术手段,同时还要拥有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确保学生在日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将专业技能落到实处,避免出现理论无法结合实际的情况,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掌握两种工具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开展工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熟练使用两种工具的能力,一种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种是外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能,其竞争能力会更强,也会更受企业的青睐,因此高校有必要将这两种工具的应用方法教授给学生。

(四)满足三种需求

三种需求指的是,国家、市场以及社会。我国教育制度在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三种需求,对此,高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国家对高素养人才的需要,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助力于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2]。

(五)服务两种经济

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要服务于行业经济的发展。由于高校遍布我国各个省市,在运行过程中,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其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时,要面向地方政府与企业,助推当地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成为现实。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性质属于行业高校,为其所在行业储备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在新时期,这类高校多由地方政府管理,或者由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因此为行业经济的发展而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科缺乏特色

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多,使得该专业一度成为热门专业,是许多学生第一志愿,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均有意创设经济管理类专业,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高校在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其中学科特色优势不足,是导致该专业学生无法成长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校未能考虑到所在地区以及行业的特点,对经济学专业的认知不够全面,在创办课程、制定人才方案时,准备工作不足,导致人才培养大纲过于同质化,存在严重雷同的情况,缺乏自身的特色,给学生长效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缺少实践教学

许多高校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还在沿用传统僵化的人才模式,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将教学重点全部放在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授课上,忽视了实践教学,即便有实践课程,但因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缺少相应的教学机制,使得实践教学表面化,最终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现阶段,高校常见的实践教学有,实验室学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这种单一的实践形式,缺少实效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3]。

(三)教师能力不足

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理论结合实践,即学生要有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渗透到社会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从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相关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还有待提升,难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到实处,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学生综合能力无法快速升高,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使得学生社会适应性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路径

(一)调整经济学专业设置

首先,在规划设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实用性。在制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考虑多方面内容,不仅要符合教育部对经济学类专业课程设计的要求,还要满足三大需求,增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出这门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要展现出专业特色优势。专业理论课程的设计,既要完善成熟,还要系统科学。一门专业涉及到多门课程,不同的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占据的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高校系统的设计,每一门课程的学分以及学时,确保核心课程的重要性能够得以凸显,同时还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综合素养,将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计,既要注重校内与校外的融合,还要将专业内与专业外有机结合[4]。

其次,对于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要以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在专业框架体系内,适当扩大选课范围,为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以及自由度,选择个人比较有兴趣的课程。并且每一门课程至少要配置两名教师,学生可基于个人喜好,选择授课教师,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最后,教师在规划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活动时,要从多个角度,凸显出专业课程的特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极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从被动接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知识背后的内容,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总体而言,高校要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独特的优势特征,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所需,设计出独具特色、实用性与专业性并存的经济学课程,推动学生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发展。

(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因此,高校要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更好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渠道和路径。高校经管类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如在社团活动、趣味竞赛以及艺术表演等课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获得特殊的奖励。

其二,设置实践任务。高校经管专业有必要结合专业特色,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如经管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以及市场调查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价值,避免其流于形式,授课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到实践任务中,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实操技能,还能够强化其团结意识和协作能力。

其三,建立实践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建设产学研基地,使其成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中,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机会,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取得进步。

其四,完善评价机制。为检验出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要制定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手段,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促使经管专业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闪光点,以及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推动其在专业领域越走越远。

(三)强化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综合能力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以及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与考核,并将考核内容与评奖评先相挂钩,以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和热情。高校要深刻意识到,授课教师在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做好教师的开发、培训以及引进工作,通过外出学习、定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强化经管类教师的综合素养,确保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传达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避免因专业课教师综合能力不足,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阻碍到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对此,高校要根据培训内容,设置考核目标,针对考核成绩达标、综合能力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其精神层面的鼓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强的教师队伍,为应用型人才的养成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5]。

四、其他路径

(一)加强校企联动

高校要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二者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要为经管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使其有机会得到锻炼,而高校要考虑到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能力强的人才,二者在友好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助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联动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和渠道,因此高校要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提出彼此的诉求和需要,高校可缓解企业人才不足的局面,而企业能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相应的岗位机会,从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确保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为学校、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二)开展科研活动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概念,这种概念涵盖的内容较多,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如“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等。在实践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及内容,选拔相应的学生,参与到文献整理、实验论证以及信息采集等工作上,让学生在工作期间,发现问题,深层次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潜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科研创新精神以及职业精神,能够在经济管理领域发挥出特长。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响应国家号召,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利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解决企业用工荒、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中,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学分制以及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制定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形式,为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