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赋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10李亚鹏邵聪敏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李亚鹏?邵聪敏

摘要:网格化管理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典型实践,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托于大数据支持下的“网格”,社区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对居民需求做出回应,实现了精准化、无缝隙化和高效化的社区管理。然而,由于网络化管理的高度数字化带来了公共性丧失、数字悬浮等问题,使得居民对其质疑增多。此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社区的抗逆能力和恢复能力不足,也暴露了网格化管理的脆弱性。因此,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和社区应急韧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社区网格化管理;韧性治理;数智赋能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细胞,承担着党和国家意志在基层表达的职责。随着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服务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社区数字化平台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其中,社区“微网格”是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百米”的最新探索,旨在解决社区服务覆盖不够精细、居民对于数字技术不熟悉产生抵抗心理等治理难题。但是,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在服务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冗余、数字鸿沟和公共价值丧失等问题。数字化赋能的智慧社区,可以实现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无缝隙化和高效化,进而提升社区应对风险的韧性。然而,很多研究成果仅仅探讨了数字技术对于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作用,对于数字技术带来的社区治理难题却鲜有研究。在社区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普遍推进的当下,研究基层治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大数据支持下的网格化管理是否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数字技术在社区网格中的广泛应用与治理平台脆弱性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未来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为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文献回顾

(一)社区基层治理中的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在行政单位的治理层次下,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以实现基层社会服务与治理的精细化[1]。自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以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已迅速推广开来,得益于其社会控制、信息传递和社区服务的功能[2],可以通过对基层服务的重新整合以及“行政吸纳社会”的逻辑来应对人口激增、利益多元化的基层治理情景[3]。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基层治理中普遍采取网格化管理实现精准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单元网格,将社区大数据上报,使政府能够实现对疫情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并且以此做出科学的疫情判断和抗疫决策[4]。尽管网格化管理带来了基层管理效率的极大提升,但也面临着诸多质疑。对工具理性的过度推崇会导致根本性的管理制度等因素被忽视[5]。网格员只是信息的“中转站”,并不具备直接实施执法行为的权力,即发现问题靠“格内”,解决问题靠“格外”[6]。因此有学者提出,网格化管理作为单向一元的维稳平台应朝着多维平行的自治平台转变,即从碎片化管理向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转变[7]。

(二)数智赋能社区智慧治理

我国在2020年制定了全国50%以上社区实现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但当下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仍然在“信息化产品堆砌、数据收集”的初级阶段。未来的“韧性—智慧”社区在时间维度上“平战结合”,在空间维度上“软硬交互”,具有自我感知、预防和独立应对的特质,这可以从人机融通、网格化统筹、“平战”转换、城市—社区协同四个方面发力[8]。然而,数字技术是否能够提升城市韧性、赋能城市社区治理仍需实践检验。一些研究表明,基层数字化创新削弱了基层治理的固有韧性[9],这与智能和韧性的兼容性问题有关。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和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验证了智能程度与韧性提升的相关性,从而解释了智能和韧性的兼容性问题[13]。在未来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在城市韧性和社区治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三)社区脆弱性与韧性社区构建

社区脆弱性的兴起,源自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关注。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区脆弱性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关注焦点。Grange等学者将脆弱性与风险、暴露、灾害等同,认为评级加总标准化后的指數呈现能够帮助评估社区总体脆弱性[10]。而我国学者关于社区脆弱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社区脆弱性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了资源脆弱、组织管理脆弱和精神文化脆弱三个层次。其中资源包括社区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社区经济与物质资源;组织管理包括基于行政力量推动形成的组织管理力量、基于社区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管理力量;精神文化包括社区中人们的风险意识与知识文化水平。在基层事务指数级增长的当下,韧性社区的建设和培育已成为风险社会中社区治理的主要趋势。

(四)已有研究的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在社区治理领域对国内网格化管理实践进行了集中的深入探讨,智慧社区、数字赋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韧性构建都成为社区治理的研究焦点。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中的创新较多,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微网格、公园社区和社区营造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关于社区治理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网格化管理的大规模推广带来的数据鸿沟、公共价值丧失等负面问题鲜有研究。因此,在数智赋能基层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关注社区韧性提升与韧性社区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S市Y社区“微网格”治理的案例情景

2014年建成的Y社区是位于S市北郊的大型保障型居住社区,总用地面积5.76平方公里,共有楼底商铺70余户,公寓400余户,是集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社区。过快的城市化让整个社区呈现出居民安全感低、核心凝聚力弱等现实治理困境。为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Y社区积极推行社区微治理,坚持以“微”治“大”,实施网格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数智技术赋能的社区“微治理”,探索适应大型居住社区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微网格”推动社区治理组织化

Y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便民服务为切入点,打造“微网格+微服务”模式,激发社区治理活力,织密社区治理服务“一张网”,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首先,Y社区在原有社区网格的基础上,划细小微网格,建立双网格长制,缩小治理半径。Y社区将社区区域内的所有小区楼道、商铺、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形态组织划入99个“微网格”,在疫情防控期间,共有9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700余名党员下沉到微网格,大大减轻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微网格有利于资源下沉,夯实群众工作。Y社区的微网格員常态化驻扎小区,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高效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居民社区“停车难”等常见问题。

(二)“微网格”助力社区治理数字化

数字化治理是基层治理与服务坚实的技术底座,对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支撑作用。Y社区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社区通”,以数字平台为抓手,运用数字化治理让居民入格、在格。充分运用平台公开发布公共事务,广泛汇集意见需求也是Y社区进行数字化的一大举措。Y社区的微网格员利用微信群及时在单元网格群内发布最新的公告、通告以及疫情防控知识,走访居民小区、辖区商铺门店逐户发放防控宣传材料,实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织密”与群众沟通联系的线上网格体系。并且每个居民区在“社区通”都有独立页面,居民和网格员可以有效有序参与讨论,及时解决问题与矛盾,让居民享有知情权。

(三)Y社区“微网格”治理遇到的瓶颈

尽管Y社区“微网格”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长期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治理碎片化,缺乏凝聚力。Y社区作为以高流动性和强异质性为特征的典型城市社区,社区主体间的多元利益诉求使得合作协同难度增加,并且社区建立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牢固的社区文化。“微网格”的治理模式使得各个网格的独立性变强,但缺乏整体一致性,社区凝聚力差。其次,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技术悬浮于治理之上。Y社区的技术应用的联动管理链条不完整,以社区为中心节点的双向联动链条因为缺乏信息技术支撑而无法有效运转,横纵向的沟通联动仍然依靠人员协调。除此之外,Y社区仍存在部分老年人无法跨越“数字鸿沟”的现象,社区通智能信息平台还未进行更多的适老化的整改。

四、数智赋能视角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逻辑进路

从Y社区“微网格”治理的实践可以看出,网格化管理平台方面技术导向的脆弱,数据悬浮问题制约了社区治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社区数字化进程中,应通过数字技术提升韧性来打造“数字+韧性”社区,这也是社区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数据悬浮:社区网格化管理效能提升的数字瓶颈

在城市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智慧社区和数字社区正逐渐兴起。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开发服务于民生的社区治理平台,但目前这些平台的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数据悬浮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部门间条块分割阻碍了社区数据共享。城市社区治理平台中蕴含着大量数据,但是网格化使得治理平台中的部门过于分散,削弱了社区数据共享性。其次,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城市社区的治理需求,普遍缺乏集合居民基础信息、社区房屋建筑监测信息等完整的数据系统。同时,技术治理也与实践脱钩,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落差,致使数据质量不高。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带来数字隐私泄露、数字信息所有权模糊与适用范围滥用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城市社区治理平台中加强数据共享和整合,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治理,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规范数字信息的权益与保护,提高社会各界对数字化社区治理的认知和接受度,促进数字化社区治理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韧性治理:数智赋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社区需要及时承接各种情况下城市骤增的服务需求与治理任务。然而,传统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问题凸显,社区治理亟需改革与创新。韧性治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更具自主性、适应性和变革性的可持续治理思路,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更新和实践拓展提供了新视角。唯有以高效能的韧性治理为目标,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持久弹性”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释放城市社区治理的活力,提升治理平台的效能,也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

五、“韧性+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了社区形态的急剧变化,单位社区和商业社区由于其高度封闭性导致“数据悬浮”和“碎片化”等“去组织化”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实现社区的“再组织化”[11]。本文提出了“韧性+网格”式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路径,以提升社区风险应对的韧性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效能。

网格赋权信息采集权限可以提升危机前预警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阶段前移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共识,这一目标的提出得益于数字技术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普及,如社区“微网格”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网格单元设置,在纵向维度降低信息沟通和传递成本、在横向维度实现信息等资源共享和整合[12]。但出于信息隐私和自治权的考量,社区居民对网格员过于宽泛的信息采集权限和行政权限颇有微词,因此对于社区网格员和网格长应当赋予其相应的合法权限。

党建引领激发志愿精神,提升危机中抵抗能力。社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街道办、基层党组织和业主大会提供了人员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危机时的党组织通过党员迅速凝聚起志愿队伍,极大地保证了社区应急队伍的人员充足。在今后的社区治理和应急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得到更好地体现,通过党员带动社区居民及时采取行动汇集社区资源来应对风险。

居民信任可以促成身份认同,提升共同体学习能力。无论是数字化治理还是韧性治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变革的过程中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社区治理是多方协作共同治理而非对立的零和博弈的过程,需要通过居民信任促成业主、居委会、物业彼此间身份的认同。在危机过后,社区应及时反思和学习,以提升社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单位:李亚鹏 邵聪敏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安.网格化社会管理及其非预期后果——以N市Q区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4(03):106-115.

[2]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03):24-30.

[3]江亚洲,施从美.从行政吸纳到双向嵌入:国家—社会关系视域下的网格化治理——基于苏州渭塘的经验探讨[J].领导科学,2019(18):30-32.

[4]周连根.网格化管理:我国基层维稳的新探索[J].中州学刊,2013(06):83-85.

[5]姜晓萍,焦艳.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J].理论探讨,2015(06):139-143.

[6]黄杰.数字时代,如何使社区更“韧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04):105-111.

[7]彭勃.基层韧性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策略[J].国家治理,2021(41):9-14.

[8]宋蕾.智能与韧性是否兼容?——智慧城市建设的韧性评价和发展路径[J].社会科学,2020(03):21-32.

[9]李博,沙勇忠.城市社区社会脆弱性的分化形态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社区的实证评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05):68-78,127.

[10]KEN GRANGER. Quantifying storm tide risk in cairns[J]. Natural Hazards,2003(30):165-185,214-220.

[11]唐任伍,郭文娟.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改革,2018(08):64-72.

[12]刘春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背景下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9(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