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的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8-10梁金淼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小学高年级

梁金淼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当今数智化时代的产物。混合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跨时空性,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必由之径,也是未来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方向。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正面临如下问题:在线环境缺乏课堂情境性,学生学习兴趣消减;学习资源支持服务不足,学生深度学习受阻;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面对如此困境,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设计情境体验式在线教学,营造学生学习临场感;甄选合适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加强家校的协同合作,共同监督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混合式学习;新型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7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26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文件强调要变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可见,随着国家教育变革的价值导向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混合式学习是学生优化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应然路向。混合式学习作为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的一种结合体,需要以多媒体技术为学习工具、以手机或电脑为学习媒介。相较于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律意识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强,对于手机APP、电脑的操作水平也更为熟练。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中,我们更容易推行混合式学习。然而,以往研究更多以大学生或初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着重通过实证研究考查混合式学习在具体过程教学中的设计、应用以及评价等相关问题,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探讨尚且不足。因此,本研究将弥补这一不足,从学理层面探寻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呈现的异质性。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的特征

汤少冰指出:将线下学习方式和线上数据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起来的混合式学习正在重构课堂教学样态,如微课自学、小组合作、互动互评等形式不断涌现,课堂已然成为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关键场所[1]。混合式学习改变了师生在以往传统教育中的固有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合作探究能力被广泛放大,对于拥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在教师所创设的跨时空的多元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实现高效率学习,无疑是混合式学习的价值旨归。基于上述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正逐渐呈现以下特征。

(一)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内在的学习能力和外在的任务要求自觉地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即混合式学习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自身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产生自主的意识和反应,并据此主动执行自我的学习任务。換言之,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拥有了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空间,在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学习时,更要自主地设定适切的学习任务,合理进行时间规划,灵活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有效监督自身的学习行为,科学且恰当地评价自我学习过程,逐渐走向自主学习。

(二)学习的合作性

混合式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例如,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难困惑时,可借由“他者”的力量,在合作互动中解决困惑,构建新的认识。此外,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合作交流对象有限和固定,且受到一节课的时间限制,使得合作学习效果倍受阻滞。因此,混合式学习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就更多问题与更多同学交流学习,分享学习心得,展示学习成果。由此观之,混合式学习既能补充与延伸线下合作学习,又能使得学生随时随地在线上进行合作学习。

(三)学习的探究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探究性,即小学高年级学生并非以被动接受知识为目的,而是以主动建构知识为根本目标诉求。具体而言,探究性一方面体现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自主发现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并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查找与收集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线下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寻求教师的帮助,与教师面对面地深入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资料,最终根据自身查找的资料,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

(四)学习的跨时空性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混合式学习是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中应用的体现。受智能技术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跨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知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个体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平台,变被动为主动,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毋庸置疑,混合式学习使得学生从“坐在教室里的读书人”变成了遨游在“云端”之上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得知识的学习者。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面临的问题

(一)在线环境缺乏课堂情境性,学生学习兴趣消减

混合式学习的在线教学环节脱离了真实的教育空间环境,容易导致在线课堂缺乏情境性,使得学生无法保持长时注意和持续投入。其一,当前我国在线学习并非学校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主流教学方式,这也使得部分线上教学活动成为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延续。例如,在线教学活动中的问答环节,往往由学生自行浏览题目并对问题作出回答,无法做到与教师的瞬时沟通,缺少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也无法用可视化的表情、动作及语言符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穷理尽妙的探究。其二,不同于教师、同伴持续真实在场的实体教育空间,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静态电子设备。具身认知理论曾指出身体参与互动是认知建构的核心标识。然而,缺少对学习者“在场感”的关注,是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的“通病”。长此以往,在缺少情境性与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个体难免产生枯燥与厌烦的心理,以致学习态度懈怠、学习兴趣日渐消减。

(二)学习资源支持服务不足,学生深度学习受阻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在线课程的兴起使网络学习资源不胜枚举,如何在繁多的学习资源中寻找优质且适切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群体的相关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随着线上学习资源种类多样性和资源获取便捷性的提升,教学出现了资源利用率较低、学生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2]。虽然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但他们的学识基础比较薄弱,“学力”与精力都显然不足,这就迫切需要教师甄选合适的学习资源,营造有利于深度学习的资源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学习资源能够在个体之间实现共建共享,这给予学生许多交流和选择的机会。然而,在面对虚拟化的网络学习平台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动分享的意识还有待提高[2]。学生往往会羞于表现自身,甚至进行“自我封闭”,这也使得合作学习停留于浅层互动,这种弱交往状态显然无益于个体深度学习的实现。由此可见,学习资源支持服务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表面状态,即停留于机械理解与记忆而无法实现高效的整合与迁移。

(三)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

在线学习的出现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网络设备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不少学生依旧习惯于遵循被动的学习发生逻辑,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相对较弱,尤其当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不仅会产生挫败感,还会导致反思步骤无法完成,影响在线学习情感体验,致使整体学习效果不佳[3]。以往的学生学习主要以课堂学习模式为主,离开了课堂学习的在线学习,学生往往会缺乏自我规划、约束与控制能力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由幼稚走向自觉,由依赖渐趋独立。其一方面在追寻不受限制与约束的完全自由,另一方面又无法在完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良好的自我管控,这也使得他们于在线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环境所干扰。例如,小学生在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或是由于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或是因为缺乏家长或教师的有效监督,会不由自主地把学习界面转换成其他娱乐界面。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混合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情境体验式在线教学,营造学生学习临场感

由于混合式学习具有跨时空的特性,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学习空间中进行学习。然而,这也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影响——缺乏真实的课堂情境,学习兴趣低下。在此因素的影响下,设计情境体验式在线教学,营造学生学习临场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情境体验式教学以情境认知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元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其积极情感体验[4]。是以,在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应创设虚拟的体验式在线教学情境,提高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化的导入环节;在课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或设计教学游戏互动,或关注研讨与反思,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交流互动效果。其次,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秩序,营造学习临场感。于个体而言,临场感表示个体身处网络场域中的主观感受,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及知识吸收效果,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将知识与教学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和感知中习得知识。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人共享的软件平台,有效运用在线学习平台中的符号进行交流,给师生营造一种真实上课的场景,提升学生于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二)甄选合适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加涅曾指出,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学习资源共同作用于学习过程,其中外部学习资源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内部心理发展阶段相匹配。唯有如此,有效学习才有可能出现。这也意味着在实行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的独特内部条件,甄选合适的外部学习资源。其一,在线上自学阶段,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挑选学习资源。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资源的布置上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自主调控学习节奏。换言之,教师在甄选学习资源时应遵循学生相应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确保学习资源选择的适切性,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其三,教师在线上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学,而且要考虑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包容性和互动性的环节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在在线课堂学习中的自信心与安全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分享自身所拥有的学习资源、提出建设性的观点见解来说至关重要。

(三)加强家校的协同合作,共同监督学生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混合式学习时,离不开家校的协同融合育人。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线下课堂学习时,以教师的管束与指导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发生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家进行线上自学时直面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脱离了教师的可见范围,这时就需要家长对其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管。那么家长如何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性?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之间具有不可逆性,即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引发高层次需要,而个体学习自主性则属于高层次的需要[2]。因此,家长可以将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转变为学生基于需求的学习。例如,家长可以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沟通,通过标杆效应、延迟满足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总而言之,混合式学习不是各自为战,而是需要家校的相互合作。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举措,监督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注意学生的用眼健康,注重劳逸结合。相应地,学校也应争取家长的理解,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小學高年级学生的混合式学习为研究视角,阐述了混合式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和跨时空性的特征,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破解之策,以期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现代技术手段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少冰.混合式学习是促进课堂教学重构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06.

[2]白倩,张舒予,沈书生.面向混合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8):107.

[3]薛以胜,邢海花,郭学品,等.“以学评教”视角下混合式学习策略的研究[J].教育观察,2022(2):79.

[4]徐瑾.基于情境体验的在线教学设计研究——以数学学科《指数函数》的教学为例[J].轻工科技,2021(8):169.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小学高年级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