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奶牛曲霉菌病的诊断

2023-08-08米腾腾丁玉林王金玲

中国乳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真胃霉菌性曲霉菌

米腾腾,丁玉林,王金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和农业农村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0 引言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Aspergillus)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均易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多发于家禽,羊、马和牛也可感染,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是吸入或食入霉菌孢子所致[1]。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或正常、个别病例会表现出间歇性腹泻,排出黑褐色并混有血块和肠黏膜的粪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2];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以肺部为主的各组织脏器结节性肉芽肿病变,心内膜、心外膜出血,真胃黏膜、肠黏膜发生坏死、脱落,肺脏实变,肝脏表面大小不等土黄色坏死灶[3,4]。现如今,曲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之一。在我国,饲料及其原料被曲霉菌污染也呈逐年加重态势,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史、大体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综合确诊了1 例奶牛曲霉菌病,为奶牛曲霉菌病的病理学诊断丰富资料。

1 临床病史

某养殖户从山东购买24 头6月龄的奶牛进行育肥,买回来后喂了数天发霉严重的玉米,1 周后有个别奶牛发病,体温升高,呼吸道症状明显,用各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病情有所好转,停药后,特别是阴天下雨时,又重新发病,发病20 多天。至剖检之时,已死亡多头。

2 尸体剖检

发病奶牛喜卧,精神沉郁,腹部皮下胶样浸润。下颌淋巴结水肿,真胃胃壁内见大出血性坏死灶。肝色彩变深,胆囊扩张;肾盂黏膜水肿;真胃黏膜可见一大的出血性坏死灶(图1),坏死灶直达浆膜层,易穿孔,同时密布小溃疡灶(图2);肺尖叶大部分发生实变,呈暗区色,整个肺表面和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脓肿,尖叶与胸膜粘连,肺心叶明显肺气肿(图3);心外膜出血,心内膜严重出血(图4)。

图1 胃壁出血性坏死灶

图2 真胃黏膜巨大的出血性坏死灶

图3 肺脏大面积实变,散在粟粒大小的病灶

图4 心内膜弥漫性出血

3 血涂片和肺触片检查

血涂片以及肺触片使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可观察到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增多,肺触片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

4 组织病理学变化

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霉菌性结节(化脓灶)(图5),结节内可见散在或密集生长的曲霉菌菌丝(图6);肝水肿明显,少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管上皮普遍变性,胞浆内可见较多的棕褐素颗粒。淋巴结水肿明显,部分心肌纤维变性。真胃从浆膜至黏膜层均发生坏死和化脓,有大小不等的霉菌性化脓灶(图7、8),结节内可见数量较多的霉菌菌丝(图9、10),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图5 肺组织内大小不等的霉菌性化脓灶 (40x)

图6 肺组织霉菌性化脓灶内的曲霉菌菌丝(400x)

图7 真胃肌层内的霉菌性化脓灶(100x)

图8 黏膜下层坏死-可见较多的霉菌性化脓灶(40x)

图9 真胃肌层坏死灶内的霉菌菌丝(200x)

图10 胃黏膜下层坏死和化脓,可见曲霉菌菌丝(400x)

5 诊断

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史、尸体剖检、涂片和触片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综合确诊了1 例奶牛曲霉菌病。

6 讨论

奶牛曲霉菌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牛体温正常、精神不振、眼球凹陷、食欲减退,少数病牛便中带血,瘤胃蠕动减弱,病程一般为3~5 d;病情较重者,食欲废绝,消瘦、久卧不愿起立[5~7]。本病例表现为阴雨天发病,病牛喜卧,精神沉郁,有呼吸道症状,与上述文献报道较为相似。

奶牛曲霉菌病病理剖检可见肺内散在淡黄色或灰白色小结节,呈结节性支气管肺炎变化。四个胃均发生病变,瘤胃主要表现为黏膜弥散分布大小不等的溃疡灶,真胃常见黏膜密布点状出血;卡他性肠炎,感染霉菌的肠段,肠黏膜呈淤血、充血、水肿和溃疡;肾脏萎缩;心脏表面微血管扩张,心内膜有出血点[8~10]。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霉菌性坏死、小脓肿、肉芽肿形成;血管变性坏死和菌丝性血栓形成;肺脏主要表现为感染初期各级细支气管、肺泡内可见大量霉菌菌丝、嗜中性粒细胞并发生变性坏死,菌丝也可侵入到支气管壁,肺泡间隔,破坏组织结构并发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发展到感染后期上述小脓肿周围有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构成霉菌性肉芽肿;瘤胃、真胃黏膜坏死,可累及各层,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周围、胃壁、肠壁均可见大量菌丝,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构成的细胞管型;心肌纤维变性坏死,间肌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8,10,11]。本病例表现为真胃胃壁内出现出血性坏死灶,心外膜心内膜出血,真胃黏膜密布小溃疡灶,肺脏尖叶发生实变,肺脏表面切面可见大小不等坏死灶,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霉菌性结节,肝水肿明显,真胃坏死灶从浆膜层直至黏膜层都发生坏死化脓,与上述文献报道较为相似。

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上,曲霉菌菌体呈浅蓝色,粗细均匀,直径7~10 μm,菌丝呈锐角分枝,放射状排列;在活动性病灶,菌丝呈较强的嗜碱性着色,有时可见圆形、卵圆形孢子;陈旧肉芽肿中央的菌丝发生变性、肿胀,粗细不均,嗜碱性减弱[8]。本文观察到的菌丝与参考文献报道曲霉菌形态基本一致。

曲霉菌病发生时,会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浸润,嗜中性粒细胞在与霉菌斗争过程中使部分菌丝发生变性坏死,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聚集浸润与变性菌丝、坏死组织积聚形成小脓肿,周围形成炎性反应带,随后机体机化,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形成肉芽肿。组织的坏死、溃疡灶形成与霉菌毒素以及霉菌性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的缺血缺氧关系密切。

曲霉菌病主要应该从预防出发,加强饲养管理和饲料管理,及时处理霉变的饲料,避免奶牛误食,杜绝投喂任何程度霉变饲料。一旦发病应该立即更换优质饲料,同时对发病牛进行对症治疗,例如发生腹泻时进行合理补液,防止脱水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使用维C、维K用以保护霉菌毒素侵害肝脏以及其他内脏的广泛性出血。

猜你喜欢

真胃霉菌性曲霉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奶牛真胃阻塞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多雨季节谨防家畜霉菌性胃肠炎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