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高考真题,精准高效备考
——以2022年各省市高考真题分析为例

2023-08-08鲁爱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考题尺度命题

鲁爱华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从2020年开始,高考命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山东等级考为代表的试题正在向新教材内容靠拢。全国卷命题风格依然是脱俗大气,问题角度独特。亦有湖南、湖北、安徽、广东、辽宁等地方正进行着命题探索,而浙江选考一年两考有着自己的试题风格。在高考命题百花齐放的当下,大量试题资源为高三备考提供研究范本,从地理学科视角看,呈现出“新”的命题趋势。

一、全国卷是地方卷命题人员与考生共同学习的范本

在备考复习中,要将全国卷作为试题研究的主体,国家考试中心的试题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引领性。地方卷的命题思想与命题技术不约而同地向“全国卷”靠拢。怎样研究有效果呢?一是刷题,刷高考题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研究,要限定时间来做,这样可以模拟高考,使做题的体验更深;二是阅卷,订正答案,特别是综合题,一定要研究答案,学习高考答案的表达,给不给分,为什么给,都要弄个明白,阅卷时要给出小分和总分,了解自己的整体水平;三是反思,思考平时学的与高考考的有何不同,如何转换?关键是让学有所用,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体会学习的价值,要明白解题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变知识理解为书面表达。只有从高考真题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才能洞悉命题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找准备考的思路。

二、命题都在“新意”上发掘新材料、探索新问题

高考命题为了公平,需要选用科学严谨的素材,同时还要回避老师们能够找得到的资料,比如师生普遍订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学术论文、大学教材等会成为专家们选题的途径。在命题语言上,多是他们熟知的大学教材语言,考生答题需要进一步转换,加以理解。好材料是成就好命题的基础,地理学科前沿的研究往往成为命题人选材的一手资料。选材时,命题团队还要论证材料的科学性,设置问题常常是大学生的认知视角,不太在意高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同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问题呼应材料,问题间紧密联系。命题的角度尽可能回避常规设问,一定是考生没有练过的,宏观问题通过约束角度限定答题方向,小切口,深剖析。

下面通过一组模拟题与高考题进行关于“汽车”主题命题视角的比较:

模拟题:

(1)据图分析吉利汽车在国内厂址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2)简述这次并购对吉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意义。

(3)并购后,吉利集团保留了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哥德堡的研发和部分生产机构,这样的安排有何地理意义?

(4)简述我国发展汽车产业带来的经济意义。

高考题: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高考题在问题设置类型上不重复,而模拟题的问题中出现了三次“意义”;高考题从微观角度关注个性化问题,如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高考题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造成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模拟题关注的是汽车产业的“生长”,而高考题关注的是“衰退”。

三、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匹配问题情境,有意识增加新教材内容考查

高考命题对于知识考查是抽样,地理考点众多,一套试卷不可能将所有知识覆盖,并且不同教材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试卷能够涉及的考点只是一部分,但一定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主干,是教材中最核心的内容。下面以山东等级考为例,结合鲁教版新、旧教材内容对比如下(表1):

表1 2022年山东等级考考点归纳

具体而言,试卷中具有明显新教材特征的内容主要有:“双核结构的形成与影响”属于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海水盐度原本在旧教材中删除了,现在属于新教材“海水性质”一节;“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原因分析”属于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第19题关于“碳排放计算以及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是最能体现新教材特色的开放性题目。

2023年高考以新教材内容为背景的试题还将会明显体现在试卷中。2022年湖南第17题,以种植结构“非粮化”为背景,考查了“造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的原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很好地将新教材内容与考核目标结合起来。

四、将能力考查作为提高区分度的主要手段

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必然要通过能力考查实现较好的区分。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要想提高区分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考查学科能力。地理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往往将四项能力考查相结合,后两项能力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上。

下面以2022年全国乙卷第7题为例,探讨前两项能力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2022年全国乙卷,7题)图1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7题。

图1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解读】首先,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从流量的概念入手,“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然后,获取和解读图像地理信息,O、P两点的流量相同,即单位时间内通过O、P两点的水量相同,由于P点水位高于O点,故P点流速较慢,O点流速较快;最后判断1958年7月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变化的先后顺序。需要考生把握“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洪水期间,在没有大支流加入的河段中,同一断面上总是首先出现最大比降,接着出现最大流速,然后是最大流量,最后是最高水位”,因此,该曲线是由O到P逆时针变化,进一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可得出:O点水位上涨,P点水位回落。综上,A选项正确。

【答案】7.A

五、注重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回放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几乎出现在每一套试卷中,它也是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题目,这与平时的学习息息相关。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自然地理过程是命题的主要方向。要想答出此类题目,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规律,把自然地理学透、学明白。在回答综合题时,要把握事象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前因后果,不可一般性地罗列原因,因为答案具有递进的特点。

由于在空间科学材料实验中针对热电偶信号的精度要求在微伏级,因而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硬件设计中,通过放大调理电路的设计,系统接地方式的选取以及相应的抗干扰设计,从而减少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信号检测精度[1]。

【例2】(2022年山东等级考,18题)(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2)。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3)。

图2

图3

(2)说明图2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解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水系演化的结果,需要推断形成的过程。据图可知,原来的雅斯河水系变成了乔治湖水系和雅斯河水系。造成一分为二的原因是中部的断层,东侧下陷,西侧抬升。古河道也是因为地垒的形成,地势升高,河水失去补给。

【答案】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地势东高西低,水流向西汇集,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河流;地壳运动,形成科拉林地垒,河流被阻断;被阻断的河流汇水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六、在不同尺度下考查探究问题的能力

区域是有尺度的,没有尺度约束的命题是不完整的。大尺度下地理命题探讨的是地理环境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区域环境的演化,如例2探讨的“水系的演化过程”。小尺度下的地理命题探讨的是某一要素在小范围地区的变化,如2022年海南选考第16题,同样是对地理过程的考查,以示意图呈现信息,让“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以小见大,聚焦外力作用,深入剖析壶穴形成的原理。

未来命题更倾向于微观问题的探究,这样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主动区分问题的“尺度”,宏观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宏观的,微观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微观的,二者不能混搭。

【例3】(2022年河北选考,10,11题)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图4(图略)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 >Ⅱ>Ⅰ D.Ⅱ>Ⅲ>Ⅰ

11.相较于Ⅰ、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

B.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

D.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解读】本题呈现的是中国地理的西南局部地区,属于小尺度地区,影响降水量、径流深的因素也涉及了不同尺度。第10题,图示区域为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是大尺度下的影响因素,Ⅰ区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Ⅱ、Ⅲ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Ⅱ区由于受地形阻挡,地形雨较多,年降水量最多,地形因素属于小尺度下的影响因素。Ⅲ区位置靠南,受西南季风影响程度大,降水量较多。与Ⅲ区相比,Ⅰ区远离海洋,受东南季风影响程度小,降水较少,故选D选项。

第11题,分析Ⅲ区径流深较小的原因,影响径流深的因素属于小尺度问题,就位置而言,该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渗漏多,位于亚热带,蒸散发较强,地表水存储条件差,故选C选项。

【答案】10.D 11.C

所谓命题趋势,是命题中所呈现的共性特征,也是未来的一种倾向,高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试题资源,关键是如何选择,优化复习,研究高考,把握规律。

猜你喜欢

高考题尺度命题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高考题怎么改编(一)——集合篇
宇宙的尺度
9
两道“线性规划”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