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8-08胡绍轩陈代松

绿色天府 2023年5期
关键词:树龄古树名古树

○文/胡绍轩 魏 坤 陈代松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广大群众的乡愁记忆,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在生物学研究中,被称为“活化石”,在文物保护语境中,被称为“活文物”,而在林业发展中,又被誉为“森林中的瑰宝”。

达州市位于川渝陕结合部,地处嘉陵江、汉江上游,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支点”,是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重要城市,森林丰富,生物多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58%。加强达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对于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传承历史文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达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古树名木分布情况。截止2022年12月,全市现有古树名木3626株。

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74 株、二级古树318 株、三级古树3234 株。按古树权属分:国有967 株、集体2025株、个人528株、其他106株;按行政区域分:万源市1003株,大竹县751株,达川区678株,宣汉县376株,渠县375株,开江县232 株,通川区211株。按树种分:黄葛树最多1086株,其次是柏木981株,上百株的有银杏、黄连木、马尾松等,红豆杉6株。

全市树龄最长的古树,位于大竹县庙坝镇福城村的黄葛树,树龄1258年,树高14米,胸围760厘米;胸径最大的树,位于大竹县庙坝镇古榕社区的黄葛树,树龄222年,树高16.5米,胸围1250厘米,胸径3.98米;最有名气的树,位于万源市太平镇牛卯坪的“红军铁坚杉”,树龄达292余年,胸径1.3米,树高约28米,冠幅达20米,曾是徐向前元帅在万源玄祖殿打仗时的拴马树。2014 年,在国家森防总站开展的“美丽中国—人文古树保健行动”中,这株“红军铁坚杉”被评为四川省五株人文古树之一。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一是高质量开展资源普查认定。从2016 年起,市、县绿化委员会组织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城市建成区内外的古树名木资源开展了全面普查,2020 年底,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对一、二、三级古树进行了认定、公布,2021年、2022年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新增或调整的二、三级古树开展了认定及公布。

二是全面推进古树“身份证”挂牌工作。2020 年底,完成了古树名木的建档挂牌工作,全市古树挂牌率100%。每株古树均配有二维码,确保每棵古树都有“身份证”。大竹县2020年还针对城市规划区内开展了古树后备资源(树龄为80—99年)调查工作,共挂牌保护82 株后备古树,摸清了重点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分布、树种、树龄、生长势等基本情况。

三是全面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按照古树名木权属类别,在完成古树挂牌后,各地制定了统一的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将古树的日常管护责任分别落实到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小区、村民小组或个人等权属单位和个人,并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

四是扎实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行动。2021年,大竹中学、达州市民康医院大竹分院、夕阳红老年公寓、清水镇驷马村等单位在报告县绿委办古树险情后,各相关单位主动自行开展了抢救排危工作,耗资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2021年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下达省级林业草原改革发展专项资金40万元专款用于万源市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万源市林业主管局已征集梳理亟需抢救复壮古树20株,目前正在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措施。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无明确的政策依据。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行为客观导致了权属人所有权和收益权有所损失,现有《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达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文件无明确的古树名木保护补偿规定。例如:大竹县团坝镇赵家村3社有1株权属为朱裕富个人较为珍贵的润楠,2014 年8月经鉴定为古树且挂牌后,朱裕富多次到省、市、县古树主管部门及政府上访要求得到补偿,并多次起诉到县、市、省法院。目前,该树补偿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缺乏专项经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难以完全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古树名木等级给予日常养护责任人适当养护补助,可以根据养护状况、费用支出等情况给予养护责任人适当奖励”,虽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向各级财政申报了日常养护的专项资金,但几乎都未予以解决。国有和集体组织的古树名木可以采取行政手段规定其保护责任,但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难以说服其开展保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支撑不足。古树名木保护专业性极强,甚至需要“一树一策”保护,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在古树名木树龄鉴定、价值认定、抢救复壮等方面的人才队伍、技术研究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实现精准管理的难度较大。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堪忧,有害生物危害严重。部分在房前屋后的古树名木生长空间受到限制,枝干无法伸展;生长在山坡的古树土壤大多贫瘠;林中散生的古树光和营养竞争剧烈等严重影响古树正常生长。随着古树树龄越来越大,生长进入衰退期,养护复壮难度增大。同时。古树极易受到病虫危害。如开江县232株古树名木,其中近半数的古树感染病虫害。

社会公众参与意愿不够,保护意识不强。目前,公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一是居民区周边的古树,存在堆积杂物(垃圾)、改变古树周边土壤性质、随意攀折等影响古树生存的行为;二是人为损害时有发生。由于古树年代久远,村民往往会把其当做神树,在古树旁修建寺庙、烧香、点蜡烛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古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三是个别建设工程在规划上未考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或者避让,存在非法侵占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情况;四是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未能正确认识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对于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仅当做一般树木进行管理,并未对古树名木保护有明确认知。

宣汉县古树名木分布在37个乡镇(林场),共涉及150个村(社区),据不完全调查,古树名木周围居民的相关保护知识知晓率为80%,有保护意识的仅占55%,在该县每月开展的全覆盖巡查中,月均发现张贴刻画、拴绳挂物等现象56例,复查整改到位率仅为53%。

对策及建议

建立非国家所有古树名木保护补偿制度。建议各级政府依据《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一、二、三级古树及后备古树保护职责划分,建立非国家所有的古树名木保护补偿制度,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补偿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其中一级古树由省财政予以保障,二级古树由市级财政予以保障,三级古树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并以地方立法或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保障实施。

拓宽资金渠道落,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费。一是建议国家和省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在年度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或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中,按照各地古树名木分布情况,切块下达市、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二是市、县财政要将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日常保护管理必要经费予以保障,林业、园林主管部门负责将日常保护管理费兑现到责任主体。三是各地可以通过古树名木捐资认养、公益募捐、互联网植树等渠道,广泛筹集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弥补各级财政投入不足。

加强保护队伍建设,提高古树名木管理水平。各级林业、城市园林主管部门要组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研究,建立古树名木咨询专家库,适时进行古树名木鉴定和认定,加强有效跟踪监控,特别要对亟待抢救复壮的古树名木编制“一树一策”方案。技术力量不足的县(市、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管理考核,组织公检法和林业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科学开发利用,彰显生态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森林公园创建、景区打造及城市公园、社区环境提升建设中,把古树名木作为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统筹保护性开发,赋予生态文化内涵,设立宣传标牌,建立旅游景点,让游客、群众留住乡音记住乡愁,实现古树名木在利用中得到更好保护发展。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通过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程、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及查处损坏古树名木违法典型案例的宣传等,加大对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观赏价值的宣传,讲好古树名木故事,提高群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进行监管和保护。市、县(区、市)政府及时发布公告,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使保护古树名木、珍爱绿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保护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猜你喜欢

树龄古树名古树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古树绿荫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