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福县:一校一特色,探寻减负提质有效抓手

2023-08-07曾宪瑛王锋旗刘小花

江西教育A 2023年7期
关键词:孔子足球红色

曾宪瑛 王锋旗 刘小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2022年6月16日,安福縣蒙岗岭公园的崇德楼,嘹亮歌声响彻云霄,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一场盛大的“千人红歌大合唱”正在这里举行,吸引众多观看者驻足。平都第二小学将学校的“崇德大舞台”搬到了毗邻的崇德楼,师生用红歌大合唱的形式,表达“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决心,这是学校打造“双减”特色项目“崇德教育”的一项活动,也是安福县推行“一校一特色”的一个缩影。

在安福县城的繁华地段,有一处文化气息浓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是很多游客的打卡地。紧邻孔庙的平都第一小学,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确立以“传承和发扬国学孔子文化”为学校的“双减”特色项目。

一走进校园,16块以孔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映入眼帘,教室幕式窗帘印有《论语》原文和注释,还有古诗词、国学经典图文,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楼、连廊、大门内外的宣传栏设计与孔庙融为一体,巧妙地将孔庙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

2022年4月,学校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成功申报第2294号孔子学堂后,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孔子学堂“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学堂堂训结合,围绕“读孔子”“讲孔子”“演孔子”“寻孔子”四个方面创设孔子学堂特色课程——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让学生每周开展“童声说《论语》”活动,书写、绘本孔子名言;开办孔子教育思想讲堂,举办纪念孔子诞辰座谈会;举办校园艺术节和一年级启蒙礼、三年级成童礼、六年级毕业礼等活动;以“寻孔子儒家文化精髓”为主题,组织师生开展孔庙研学活动,培养一批批优秀的红领巾小讲解员。

学校还设立孔子奖励基金,筹措资金5万余元,每年教师节隆重表彰“仁爱奉献好老师”“仁爱奉献好员工”“仁爱奉献好家长”;充分发挥孔子文化辐射作用,与学校所在的铁井社区合作,安排教师志愿者到社区举办“孔子思想讲堂”,引导社区居民、学生家长,读经典、学书法、兴礼乐、倡民俗、传家风,鼓励学生家长讲仁爱、尊礼仪,形成家校社共育合力。

东望崇德楼、西毗东山文塔的平都第二小学,取“崇善仁德、尚学有成”之意,确立“崇德教育”为“双减”工作特色,打造文化、实践、展示三大学生成长平台,崇德尚美、崇德尚智、崇德尚体、崇德尚艺“四轮齐驱”,心灵导航、家校合作、悦读阅美、智慧作业、花样跳绳、快乐足球、文雅书画、悦动舞蹈精品活动“八面开花”,探索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凸显的育人之路。

洲湖中心小学以“打上红色烙印,厚植红色基因”等红色文化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探索德育新途径,深入挖掘本土革命资源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红色校园确立为全校师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源头活水,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学校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结合校园布局打造“红船建党”“八一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等场景,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红色主题教育。校长王涛文介绍,红色课程实现各年级全覆盖:一年级学生介绍红色革命人物,二年级学生讲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三年级学生讲早期革命斗争史,四年级学生讲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五年级学生讲长征故事,六年级学生讲抗日战争历史。同时,推进“五能”达标育红苗,让学生能听完整的党史故事、能说代表性革命人物故事、能读红色家书、能写深刻感悟心得、能演唱红色情景剧,这些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通过“五能”,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红色教育。2022年,洲湖中心小学被评为吉安市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必须摆在首位,对这一点,安福县认识深刻。

安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小军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学年为联系学校上一堂思政课,同时大力推进德育阵地建设工作,县里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在安福中学、洲湖小学、严田中学、平都一小、平都二小、平都三小、城关中学等学校打造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元素;投资2600余万元改建县级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拟于今年暑期投入使用。”

安福县教体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刘文娟告诉记者:“教体局将德育工作纳入党政会议议事日程,建立了局班子成员挂点学校制度,班子成员每学期到挂点学校开展以党的二十大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宣讲,目前已宣讲40余场;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和学习培训机制,落实相关人员待遇,加强思政教师理论培训。”

教体局党工委委员张赣秋介绍,2022年全县获省级三项文化教育先进学校2所、先进个人57人,“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省级先进个人17人;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市级奖23人;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和乡村文化特色开展红色研学。目前,已打造以武功山三年游击战旧址群为主的西乡片区、以彭坊乡三线记忆小镇为主的南乡片区、以山庄乡荷溪村毛泽东故居为主的东北乡片区、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主的中心城区四条红色研学线路,各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40余次,参与学生1万余人。

在平都第三小学,有一条安福县的“星光大道”,成为学生们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或者同学的照片,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

为了让这条“星光大道”更加璀璨,平都第三小学特地设立了“十月十节”项目,打造系统全面、充满魅力的创美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智慧学生”。这些获“星”学生的照片分类贴在道路两侧的橱窗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生每年在校期间10个月,有10个节日,分别对应10种“星”,校长刘海涛烂熟于心——1月艺术节,进行艺术手工创意,书法、美术、摄影竞赛与展示,表现突出的获“才艺之星”;2月民俗节,开展写春联、猜灯谜、诵读传统节日古诗词活动,制作特色美食和手工作品,进行民俗活动情景表演展示,表现突出的获“传承之星”;3月友爱节,开展学雷锋活动、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和友爱之星评选,表现突出的获“友爱之星”;4月阅读节,学校、班级和家庭共创三级阅读空间,搭建阅读交流互动平台,表现突出的获“阅读之星”;5月科技节,开展科普学习、挑战竞赛、科技展演,表现突出的获“科技之星”;6月园艺节,组织插花、种植、缝纫、家务等活动,表现突出的获“劳艺之星”;9月礼仪节,学习礼仪知识、学唱礼仪歌曲、了解名人礼仪故事、主动践行各种礼仪,表现突出的获“礼仪之星”;10月向阳节,组织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旧址、参加红色征文、读红色经典、举行红色书画展等活动,表现突出的获“向阳之星”;11月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传统体育游戏比赛和徒步拉练活动,表现突出的获“运动之星”;12月益智节,组织学科知识竞赛和玩转学具竞赛,表现突出的获“益智之星”。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吉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足球)训练基地,向省体校输送一名U13女隊员,获全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第四名,获全县中小学生足球比赛冠军……很难想象,这些荣誉都属于安福县一所农村小学——寮塘中心小学。

寮塘中心小学以普及为重点、以育人为导向、以竞赛为牵引,通过“以球育人、以球促学”普及校园足球,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爱好,不断深化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形成“足球环境熏陶人、足球文化感染人、足球比赛锻炼人、足球精神鼓舞人”的校园足球文化特色。

在校长余小波的引领下,学校按照“快乐足球、健康成长”的理念,将校园足球与“崇礼教育”深度融合,把“足球因子”全方位渗透到教育工作中,营造“阳光、和谐、健康、快乐”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自信、文明、快乐、拼搏”的团队精神。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每周一节的足球课。低年级学生开展足球操、足球游戏等活动;中高年级开展足球基本技能训练,进行足球比赛,实行足球游戏和系统的足球业余训练“两条腿”走路。各年级学生都配有足球教材,每周大课间活动开展足球兴趣小组活动。

在寮塘中心小学,学生们都以能参加足球队为荣。二年级以上班级,班班都有足球队,每个年级有年级足球队;在班级和年级比赛的基础上,选拔感兴趣且有一定足球技能的学生,组建男足、女足校级代表队及校预备队。每个学期球员都要更新,形成从班级足球骨干到年级足球强将,再到校级足球精英,从下到上、逐级拔尖的校园足球活动模式。年轻的足球教练肖立忠,最受学生欢迎。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依然以能进他带的校队为骄傲。学校每年涌现一批足球特优生,被城北学校初中部作为特长生录取。

目前,全校学生足球运动的参与率达90%以上,学生们在足球运动中找到了快乐。

初夏时节,走进金田初中,你一定会被优美的校园环境所吸引,更会被压满枝头的累累硕果所惊艳——成片的杨梅园,几乎每棵杨梅树都被鲜红的杨梅压弯了枝。人们不禁要问:在有四百多名学生、人来人往的校园里,这些成熟的杨梅是如何做到不被随意采摘的?

挂在树干上的小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彭柏林、李鹏林、李宇涵……副校长阳秀介绍,这是学校开展的爱树护树主题教育活动,每名学生在校园内认领一棵树,利用课余时间,为其除虫、施肥、浇水、除草等。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自然非常珍惜、悉心照看。

再往前走,是一片柚子树,大小不一的幼果挂满枝头。记者笑着提醒,挂果数量太多,要把过密过小的果子摘去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校长朱鄂海憨厚地笑了:“学生舍不得,不让摘啊!”在他看来,呵护学生的幼小心灵,远比其他方面更重要。

金田初中总占地面积73亩,其中杨梅园3亩、桂花林 4亩、蔬菜园2.5亩、楠木林3亩,水稻田一块,这些为学校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开展综合性劳动教育,坚持推广“四个一”项目:一棵树,伴我成长;一块地,绿色蔬菜;一丘田,知农懂耕;一块布,洁净校园。这些劳动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文化,提升自学自理能力,达到劳动育人、劳动改造人、劳动激励人的目的。

让学生亲手培育一株植物,经常浇水、观察,看着它慢慢变化,生长、开花、结果。学生想着早点相见,每天都有一点小期待。这种愉悦,只有亲自体验才会有;看着它长成或凋败,心情随着起伏,也学着遇事从容面对。

初夏的蔬菜基地,已是一片生机勃勃,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应有尽有,长势喜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见证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亲手体验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学校特意在校园荒地开辟了一块学生实验稻田,面积约150平方米,聘请有经验的农户或技术人员向学生传授水稻的种植知识,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学生们参与清理稻田及周边场地,改良土壤,准备好稻种,育秧苗,插秧,田间管理(施肥、除虫、保证水源、拔草等),收割……每月每个班级兴趣小组成员写一篇笔记,谈种植水稻的感受或心得;学期末邀请技术员和学校行政人员对稻田情况和学生表现进行评估,评选出稻田实验基地先进个人若干名。

金田初中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从“一块抹布”做起。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每人带一块抹布来校,将抹布固定在课桌一侧;每周末返校进行一次大扫除,不仅要将垃圾清掉,还要利用抹布将桌椅、讲台、风扇、窗台等地方的灰尘擦拭干净;将“进入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将课桌擦拭干净”定为班规,学生相互监督;每学期写一篇文章,评一批劳动标兵。“一块抹布”活动,在洁净校园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增强了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位于城郊的城东学校,学生主要是附近居民、工业园区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存在困难;学生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压力较大;家长平均文化程度不高,辅导孩子作业,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能力有限。基于此,学校以“和美教育   阳光育人”为“双减”特色项目,开设了课后服务和周末社团,依托设立社团、校队等形式组织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书之韵、艺之韵、动之韵“三韵”课程,共有90多个课后服务社团,一至九年级学生全部参与各类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走进城东学校,书香浓郁。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借阅方便,不断充实的班级图书角,让好书唾手可得。学校制定学生阅读目标,确定课外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经典阅读书目和古诗词背诵篇目;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设计制作阅读卡;统一制作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比赛、优秀读书卡展览和评比、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等活动;举办“诗词小达人”“阅读明星”“阅读挑战王”等评比活动,成立文学社,创办校报校刊,为学生搭建好文笔展示平台。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艺、科技、社团课程,通过多元菜单式课程,满足学生个体化需求。文艺类包含手势舞、合唱、声乐、中国舞、吉他、书法、剪纸、手工、国画、简笔画等社团。信息技术类包含机器人、电脑编程、电脑绘画等社团。体育类包含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足球、篮球、中华武术、体能等社团;打造大课间特色活动,把小学绳操、武术操与跑操相结合,中学韵律操与跑操相结合,让体育与国学、体育与音乐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利用多种类型的教育滋养心灵,培养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创造性,充实成长时间,让每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快乐成长方式。

据刘文娟介绍,安福县采取“5+2”模式,拓展阅读、音体美、舞蹈、书法、非遗传承等课后服务项目,实现中小学有需求的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推动39所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周末托管服务,全县中小学成立各种类型的周末兴趣社团1000多个,聘请志愿服务人员120名。

对安福县深入推进“双减”特色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的变化,刘文娟信心满怀,又如数家珍:目前,全县已创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学校5所、江西省文明校园5所、吉安市文明校园9所,省乡村温馨校园1所、市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1所、县级特色项目学校8所。2023年将新创建县级特色项目学校12所。此外,严田中学的香樟文化、瓜畲学校的舞龙舞狮、洲湖中学的复真文化传承、城北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都很有特色。到2024年底,全县所有学校力争实现“一校一特色”的目标。

在安福,每所学校都在努力探寻减负提质的有效抓手,全县“双减”工作特色不断突显。◆

猜你喜欢

孔子足球红色
红色是什么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