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踝泵运动干预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实践研究

2023-08-05尤梦洁钱红燕吴晨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5期
关键词:踝泵偏瘫动力学

尤梦洁,钱红燕,吴晨(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患者多病情危重,卧床时间长,免疫力下降,再加上脱水治疗以及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等临床操作,更易造成血流速度减缓,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1-2]。DVT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其中物理预防以踝泵运动、梯度压力弹力袜以及间歇充气压力泵等应用较为广泛[3]。踝泵运动主要通过活动踝关节,带动其下肢肌肉收缩,从而促进血液回流,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4]。与其他物理预防方式相比,踝泵运动的应用无需依靠仪器设备,操作便捷,安全有效,且经济性更高,患者接受度更高。既往踝泵运动单个动作持续时间通常在5-10s之间,患者需要坚持的运动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及执行率,干预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指出,踝泵运动中通过适当缩短患者背伸及跖屈时间,可使其运动执行率及依从性提高,有助于改善DVT预防效果[5]。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不同节律踝泵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5)、B组(n=35)和C组(n=34)。A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85±5.26)岁;平均入院Caprini评分(3.45±1.33)分;受教育水平:小学14例,初高中15例,高中以上6例。B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3±5.39)岁;平均入院Caprini评分(3.41±1.20)分;受教育水平:小学15例,初高中13例,高中以上7例。C组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55±4.96)岁;平均入院Caprini评分(3.39±1.07)分;受教育水平:小学13例,初高中15例,高中以上6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脑卒中偏瘫,临床诊断与《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6]中关于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相符,并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认;②神志清楚,能够配合相关治疗和运动干预;③入院Caprini评分大于等于2分;④病情稳定,一侧肢体偏瘫,瘫痪肌力分级小于等于3级,另一侧肢体运动正常,健侧可完成主动踝泵运动;⑤住院时间超过2周。排除标准:①合并昏迷、精神障碍或患精神性疾病;②既往存在下肢创伤史;③入组前经B超检查显示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④患肢肢体伴有表皮溃疡或气性坏疽等严重皮肤病变;⑤合并严重心脏系统疾病或周围血管疾病,不适宜开展踝泵运动;⑥近期有DVT预防药物使用史。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脑卒中护理。①常规予以用药指导及用药监测,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②强化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③指导患者科学、健康饮食,及时补充所需营养。④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⑤按照2次/d、30min/次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直至患者出院。

三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起进行主动踝泵训练,训练时间自上午8:00起,至下午17:00止。

A组:引导患者选择平卧位,最大限度向上做勾脚动作,保持脚尖朝向自己,踝关节背伸30°并维持该状态10s;引导患者用力绷脚,脚尖最大限度向下踩,跖屈45°并维持该状态10s,以上为一组踝泵运动。

B组:引导患者选择平卧位,最大限度向上做勾脚动作,保持脚尖朝向自己,踝关节背伸30°并维持该状态5s;引导患者用力绷脚,脚尖最大限度向下踩,跖屈45°并维持该状态5s,以上为一组踝泵运动。

C组:引导患者选择平卧位,最大限度向上做勾脚动作,保持脚尖朝向自己,踝关节背伸30°并维持该状态3s;引导患者用力绷脚,脚尖最大限度向下踩,跖屈45°并维持该状态3s,以上为一组踝泵运动。

三组训练频率均为1次/h,20组/次。持续训练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干预前、干预后2周,分别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品牌:迈瑞,型号:UMT-400)检测三组股静脉血流量(blood flow,BF)、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②凝血功能指标。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3ml,予以3500rpm离心处理10min,获取上层血清待检。通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品牌:希森美康,型号:CS-5100)及配套试剂盒对三组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③DVT发生情况。干预后2周,分别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品牌:迈瑞,型号:UMT-400)对患者下肢实施检查,判断其是否出现肌间血栓或血管内血栓。DVT发生率=血栓发生人数/总例数×100.0%。④对比三组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通过例数(%)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描述形式为(),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多组间对比行F检验,两两对比行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流动力学水平 三组干预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2周,三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C组各指标高于A组、B组,B组各指标高于A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aP<0.05;与A组相比,bP<0.05;与B组相比,cP<0.05。

2.2 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三组干预前D-D及FI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干预后2周D-D及FIB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C组指标低于A组、B组,B组指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aP<0.05;与A组相比,bP<0.05;与B组相比,cP<0.05。

2.3 三组DVT发生率、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 C组干预后2周的DVT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C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A组、B组短,B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A组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三组DVT发生率、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本身为DVT的高发群体,若患者合并瘫痪或长期卧床,则DVT发生率更高,更易引起残疾和死亡等严重后果[7-8]。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DVT的预防主要通过分子肝素类药物以及华法林等药物来实现,通过使用该类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DVT的发生,但此类药物可能会造成皮下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问题,存在一定风险[9]。踝泵运动作为物理预防DVT的有效方式之一,不但能够避免药物预防造成的不良反应,而且具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性高等优势。但是,既往踝泵运动中各动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能会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影响其运动执行率,不利于改善DVT预防效果,故改良常规踝泵运动对改善DVT的预防效果有重要意义[10]。

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C组(勾脚背伸、绷脚跖屈各3s)患者股静脉BF、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A组(勾脚背伸、绷脚跖屈各10s)和B组(勾脚背伸、绷脚跖屈各5s),B组上述指标高于A组(P<0.05);C组D-D及FIB水平低于A组和B组,且B组指标较A组低(P<0.05);C组总DVT发生率较A组低(P<0.05)。这说明,通过改良踝泵运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股静脉血流状况及凝血状况的改善,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推测原因为,踝泵运动通过指导患者脚尖向上勾,可使其胫骨前肌肉发生收缩并变短,帮助患者小腿三头肌放松,使之伸长,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会对患者血液以及淋巴液造成积压,促进血液回流,而肌肉放松过程中可使新血液重新流入,从而使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改善,达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DVT的目的[11-12]。通常情况下,踝泵运动中踝关节跖屈45°至背伸30°持续3s时,患者股静脉血流及屈伸肌群力量已经处于最高峰状态,3s过后患者血流速度及肌力均可逐步下降,故训练过程中将踝关节屈伸位持续时间控制在3s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训练效果,DVT预防效果更明显。同时,踝泵运动中维持背伸及跖屈状态的时间越长,则执行难度越高,患者运动完成度及依从性越低,适当缩短其背伸及跖屈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水平及DVT预防效果[13-14]。D-D及FIB均为临床判断DVT形成的敏感性指标,其中D-D升高可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提升体内高凝状态,而FIB短期升高可导致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增加血液黏稠度及血栓发生风险[15]。改良式踝泵运动通过适当缩短踝泵运动中的背伸及跖屈持续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状况,使其血液黏稠度得以下降,并对其凝血功能状况进行改善,减少DVT形成。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在三组患者中,C组患者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A组耗时最长,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主要是因为,改良式踝泵运动通过适当减少踝泵运动中的背伸及跖屈时间,能够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DVT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改良式踝泵运动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降低DVT发生率,同时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踝泵偏瘫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