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园故事

2023-08-04冯兴振

阳光 2023年8期
关键词:徐矿春晖矿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沿波讨源,不仅仅是出于好奇,而是冀望于从源头故事中汲取一份独特的力量。

去愚园一趟,是我这个徐矿人萦绕经年的愿望。

去年七月,我带领徐矿集团的党委中心组成员参观完“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之后,专程来这里“寻根”“探源”。

愚园在南京市集庆路鸣羊街向南百余米,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园林式的私人宅院,不大的宅门上刻着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写的“愚园”二字。它的主人是徐州煤矿近代化开采的创始者——胡恩燮。

那天雷雨阵阵,可丝毫压抑不住的是每个参观者心中的热情。很想知道胡恩燮的宅第到底是怎么样的、胡恩燮到底“奇”在哪里?

走进愚园,这里黛瓦白墙、绿树掩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园中有一湖碧水,名曰“愚湖”,垂柳环绕,翠荷点缀,生机勃勃。

据工作人员介绍,胡恩燮字煦斋,江宁人,祖籍安徽歙县,生于书香世家,家境殷实,清道光年间随父迁居南京王府巷。他自幼饱读诗书,工诗善文,但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他先到北京国史馆任共事,后到扬州任孔家涵厘局(即税务局)总办的副手,再到边城荒漠马兰镇掌管文书,等等。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也因此练就了坚韧不拔的体魄与心智。后因功被朝廷“赏蓝翎六品”,接着又被授候选知府。清光绪二年,五十二岁的他在南京城南购地置园,侍奉老母,乐享天年。他,也就成了愚园的第一任主人。

工作人员的介绍里,最吸引我的当然还是他筹办徐州利国煤铁矿的事情,每一段故事都闪烁着他实业报国的爱国情怀。

听着工作人员对他的介绍,看着园中的一屋一舍、一草一木,无不被这位先辈心里蕴藏着的家国情怀所感染、感动。

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一批大臣为“富国强兵”计,大力倡导兴办一批民用工业。光绪八年(1881年),七十一岁的洋务派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以发展实业、抵御列强入侵为由,上书光绪帝,建议开办徐州铜山县利国驿煤铁矿。得到批准后,左宗棠指令徐州道台程敬之派人“查勘确实,遴员举办”。程敬之力邀精于理财、广善交际的胡恩燮主办利国矿务。并让其子胡光国为其协理。

此时的胡恩燮已经五十七岁,淡于世事,在愚园内安逸生活多年,且患病在身,本已无意再做劳碌之事。对于程敬之的邀请,他初时多次婉拒。可当他深知“利国煤铁关系国家之富强”,便慨然应允。听到这里,我的心里肃然起敬,敬的是他年近六旬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把致力于“国家富强”兴办煤铁矿的重任扛在肩上;敬的是他不贪图安逸、明知困难重重依然“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胡恩燮受聘之后,便迅速着办利国矿务。1882年10月5日,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成立,成为现在徐州矿务集团的前身。他延聘英国矿师勘察“矿苗”,并亲自实地勘察,发现徐州“煤苗极盛”,并提出“煤铁并举”“以徐煤炼徐铁”的建议,并立即付诸实施。他亲自拟定招商集资章程,自筹资本,发行股票,募集商股银五十万两。这种募集股份的做法在当时的民族工业中并不多见。之后,他在利国蔡山打下第一眼煤井。徐州近代煤炭规模化开采由此展开。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884年1月25日终于出煤,当时的《申报》以“徐州利国矿井腊月二十八日见红(见红即见煤)”作了报道。他在积极引进西法开采煤炭的同时,还购买了外国先进的钻地机、吸水机、提煤机等设备,使徐州煤矿开采走上了近代化之路。这是一个开创崭新时代的壮举!从此,徐州煤炭开采彻底走出“土窑开采”的落后老路。

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说,胡恩燮的办矿之路并不顺利。蔡山煤井仅仅挖了头层煤,就因“土泉泛滥”被迫停采。后来,他又到贾汪的青山泉、泉旺头等地继续勘探,虽查明“遍野皆煤田”,但由于中法战争影响,股金只收到原计划的三分之一,无法继续建井开采。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被迫变卖家财,日夜焦思,荡产经营,终致积劳成疾,病体难支,再加上老母去世,使他精神倍受打击,1887年他正式辞职回到南京养病,并责成其子胡光国继续办好徐州利国矿务。父子接力,惨淡经营,只为了心中的一个“利国富民”梦。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啊!正是由于他那一腔为国图强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虽然他实际主持徐州利国矿务总局只有短短的五年,之后二十余年则由其子秉承其方略经营。但是胡恩燮对徐州煤炭开采方式改变的功绩是巨大的,徐州利国矿务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启蒙是永载史册的。

从徐州利国矿务总局到徐州矿务局再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一路走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企业名称如何演变,“强企报国”的思想不断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徐矿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十多亿吨,十亿吨煤呀,催动了时代的列车,点燃了千家万户的炉膛。抗美援朝时期捐献一架战斗机,创造出锚杆支护新工艺,率先承包经营,率先放开煤价走向市场。近五年来,面对本部资源枯竭困境,主动扛起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的重任,坚持“五满”理念引领,实施“一体两翼”发展路径,建设“六大能源基地”,坚持“三为”导向,实施“五大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创出“三大样本”,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23年3月29日江苏徐矿能源股份公司在沪市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核准制下,上市的最后一批企业,圆了徐矿人的百年上市梦想(徐州利国矿务总局于1883年发行股票,距今正好一百年)。我想,对于徐矿所取得的成绩,胡恩燮老前辈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在愚园参观的过程中,我还能深深地感受到胡恩燮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开明实业家,内心深处不被人觉察的善待矿工的悲悯情怀。

他在自己撰写的《煤说》一文写道“窃观天下力作之苦,夫有若煤夫者”(煤夫即礦工),意思是说:天下出苦力的人,没有比煤矿工人再苦的了。可见,他对矿工怀有深深的悲悯情怀。对于社会底层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劳动群体,他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极力改善他们的处境,采取了“病假付薪、出井洗浴、保障安全、工伤救治”等制度,也许矿工的福利制度自此开始。

清朝末期的煤矿开采,矿工们每天在低矮的巷道里挖煤,口中衔着一盏煤油灯,双肩拖着煤筐,艰难地劳作,淋水、汗水混在一起,浑身上下沾满煤灰,只有眼珠子和牙齿是白的。上井之后,夏天可以去河里洗澡,冬天只能用水擦洗身子。为改变这一现状,胡恩燮起初在井口附近用芦苇席围建了一个简易的洗澡间,后来又置办了设施好一些的澡堂。他在《煤说》中记述:“煤夫更番力作出井之时,宜预备浴锅,酌发新衣,浴后更换。”

胡恩燮还对矿工的人身安全十分重视。“煤壁煤穴,亦必用大木支撑。凡煤夫,最惧地水,地水将至,煤带红色,谓之挂红,即不令煤夫下井;又凡闻有臭煤之矿,必预设通风之井,并仿用避火洋灯,预防轰然之变。”

对于出工伤的矿工,他积极救治。“(煤夫)手足有破烂之处,制良药敷治之”“休息之日准其会亲友家人,适其情志,将人人有生人之乐趣”。

矿工们出的是苦力,收入却不高。为防止他们赌博输钱或遭受班头克扣截留,保证人人有积蓄,胡恩燮制定了一系列办法。“总局逐日逐名将应得及所付钱数登明经折,交本人手执。遇有疾病歇工,由班头带同本人到局如数算给。则人人有积蓄。既可免班头克扣,且可课其勤惰,又免赌博等耗,庶人有恒心,各知奋勉,可杜种种弊窦。”

正是由于胡恩燮对矿工身怀善待之心,所以在管理上能够坚持以人为本,这种情怀是少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商者却有着超越利益之上的追求,并把这种追求落到实处。听着他的故事,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我想,这才是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不屈抗争中出现的“脊梁”。这种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善举,不正是我们这些在企业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今天正在积极践行的诺言吗?!近年来,我们徐矿集团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为民造福的情怀,以“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为追求,以建设“家”文化为载体,大力实施“底线、基本、质量”三大民生,关注关爱“困难职工、特困家庭、弱势群体”三大群体,认真办好“涨工资、提待遇、美环境”三件大事,职工的收入实现翻番并连年增长10%以上,位列全国煤炭行业前列。出台高含金量的“产改十条”,实施产改“双十行动”,每年坚持为职工兴办“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打造“共同富裕”国企示范的目标越来越近。今后,我们仍然要不满足、不懈怠,继承和发扬胡恩燮的善待矿工的仁爱情怀,千方百计落实好“三三民生”长效机制,持续建设高水平和谐幸福企业,让四万徐矿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

不知不觉中,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名叫“春晖堂”的地方,这里据说是整个愚园最核心的建筑之一。它处在内园的中心,是胡恩燮专门为母亲建造的。愚园之所以能够建得如此美观、精致,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要“筑园养亲,隐居不士”(李鸿章语)。从园中厅堂的建设与命名便知他是一个孝敬老母的大孝子,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对母亲深厚的感恩情怀。

在南京,胡恩燮“雪窟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也为他赢得了孝子的美名。光绪皇帝闻知此事,对其赞赏有加,敕建孝子牌坊,旌表其孝母之举。

在愚园内,胡恩燮为母亲专门建设了“春晖堂”、“无隐精舍”。他借用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把四周环境优美的一栋房舍命名为“春晖堂”,以彰显他修筑愚园、奉养老母的初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胡恩燮的母亲经常到“春晖堂”赏花饮酒,每当此时,胡恩燮便抚琴奏曲,以博得母亲的欢愉。他曾写过一首诗,专门对“春晖堂”的情况进行描述:“堂址广方丈,春光围四周。暖风槛外来,惠然吹莱衣。娱亲进旨酒,寸草心依依。此中有至乐,敢曰酬春晖。”在“春晖堂”后面还有一間古色古香的房子,上书“无隐精舍”,这里则是他为母亲建造的专门诵经拜佛的地方。虽然地方不太大,但布置得精巧。这两处专门为母亲建造的房舍,体现了胡恩燮处处为母亲着想、时时不忘尽孝的感恩之情。

古人讲“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会真心对别人,更不会有什么担当。可以讲,“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为人子女的“试金石”。如今,在徐矿,我们仍然大力弘扬“孝”文化、“好人”文化,并把它作为“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每个季度、年度都会评选表彰“徐矿好人”,把孝老爱亲作为一个类别进行评比表彰。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了徐矿新疆夏阔坦矿业公司的王玉久,他不远千里、背着母亲从四川到新疆上班,做到了忠孝双全。当然,这样的例子在徐矿还有很多。我深深地感到,胡恩燮为我们每个人做出了榜样;我也相信,徐矿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忠孝双全的“好人”员工。

或是胡公厚爱,这一刻大雨骤停。我站在愚园的高处,放眼望去,心思蹁跹。这园林式样在满是名园的江南并无太多惊艳,为何却令我们倍感亲切?商贾巨富如过江之鲫,为何独独胡公令我们心生温暖?忽然想到这便是情怀的力量了,胸怀里有比金钱利益更温暖更可贵更为博大深远的亲情、友情、家国情,这故事才有了穿越时空直达人心的力量,虽历百年都未曾稍减。

虹销雨霁。在这短短的数小时内,我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纪,与徐矿的奠基人胡恩燮作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心灵也如被这酣畅淋漓的大雨仔细地濯洗通透了。

回望愚园,一缕阳光刚好神奇地照亮了它的门楣。轻风掠过,我相信:愚园故事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冯兴振:1965年5月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在中国作家网、《文艺报》《北京文学》《雨花》《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有作品被《散文选刊》转发,著有散文集《永远的湖边草》《我的乡村我的乡亲》。散文《母亲》荣获中国散文华表奖特等奖,入编中学生语文教辅书。散文《家乡的芦苇》入选《2013年中国最美的散文》一书。

猜你喜欢

徐矿春晖矿工
水木荣春晖
春晖
探究煤炭矿井火灾及防治策略
金牌挖矿工
我请战,到一线去!
——徐矿集团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协同地方战“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唱给父母的赞歌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吴春晖藏石欣赏
矿工老李
徐矿集团获澳大利亚10个探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