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千兆”深度覆盖低成本融合解决方案的研究

2023-08-04吕沛锦杨占春尹以雁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网入户运维

吕沛锦,杨占春,尹以雁,周 熹,杨 丹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1)

1 “双千兆”网络项目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双千兆”网络项目的建设与应用存在以下常见问题,亟待改善。

(1)千兆接入室内末梢感知差、入户难、成本高。根据统计,云南省现网用户投诉中,由室内深度覆盖不足引发的投诉占全部投诉的65%。目前,5G室内深度覆盖仍然以室分覆盖为主,但5G室分造价高,导致需求受限,需求满足率不足30%。同时,5G 室分入户覆盖施工难、物业阻力巨大。在现网用户投诉中,25%的投诉客户和32%的低满意度回访客户反馈Wi-Fi 上网感知不佳或全屋智能无法良好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用户对全屋智能业务发展需求巨大。虽然家庭宽带(以下简称家宽)业务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入户接入,但数字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缺少承载实体,难以较好解决地无线上网感知差的问题[1]。

(2)无线与家宽技术优势协同互补差、规建投资重复多。当前无线与家宽2 张网的价值分析、规划设计环节较为独立,在规划建设环节缺乏融合的数字底座和统筹平台进行分析与设计,难以将5G 无线的移动性、低时延、广覆盖等优势与家宽的稳定性、大容量、易入户等优势进行互补,容易导致无线与家宽2 张网业务忙闲不均、质量优劣不平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传输设备、动力设备、机房设备等配套资源上,2 张网各自独立规划建设,无融合数据平台统筹推进,导致不能相互借力快速发展,同时极易造成重复投资[2]。

(3)入户服务进门难、次数多、成本高、感知差。在运维中,无线网的现场投诉处理、优化、测试等日常优化工作与家宽的安装维护工作往往相互独立,上门服务内容、人员队伍、工作流程整合不足,且无融合的调度平台和现场支撑工具,经常导致多专业频繁入场、重复运维,既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又降低客户感知[3]。

2 基于ToC 和ToH 双网设备融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面向个人(To Customer,ToC)和面向家庭(To Home,ToH)双网设备融合的解决方案。

2.1 产品设计理念

基于ToC 和ToH 双网设备融合的产品设计理念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ToC 和ToH 双网设备融合产品设计理念

基于“一根缆、两张千兆网、零破坏入户”的设计理念,对楼宇级入户的无线网络和家宽网络进行融合改造,提供一种一级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与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二级分纤与5G HUB、三级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与射频拉远单元(pico Remote Radio Unit,pRRU)的3 级整合技术方案,使得5G室分与家宽共享传输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实现5G无线与家宽Wi-Fi 融合的“双千兆”入户[4]。

2.2 技术要点

(1)社区机房级整合。将无线5G BBU 与家宽OLT 进行机房整合,高度共享动力与传输等配套资源,如图2 所示。方案在5G 机房新增近端合并单元(Merging Unit,MU),将5G 新空口(New Radio,NR)信源的射频信号耦合进光纤分布系统,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组帧,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通过光纤传至下一单元。

图2 社区机房级整合示意

(2)楼层级设备融合。将无线5G HUB 与家宽二级分纤融合为一体化设备扩展单元(Extention Unit,EU),EU 对原有无线5G HUB 及家宽二级分纤进行融合,并放置于楼层竖井。EU 有2 路输入,一路为5G BBU 光纤接口,另一路为原有家宽的光传输信号(OLT 侧)输入,设备将此2 路信号进行融合在入户光纤上传输入户,使设备传输线路减少一半,如图3所示。

图3 楼层级设备融合示意

(3)入户设备融合。将无线pRRU 与家宽ONU融合为一体化的设备RU。RU 对原有无线pRRU 与家宽ONU 进行融合,RU 集合了无线Wi-Fi、5G 无线信号射频的功能,真正做到5G 无线与家宽“双千兆”融合入户,如图4 所示。

图4 入户设备融合示意

3 基于ToC 和ToH 双网运维数据融合

3.1 模型设计理念

以“双千兆”硬件设备集作为一点接入“基石”,搭建无线与家宽深度融合的“三对齐、四协同”立体网络评估模式,将网络感知评估的最小粒度细化至楼宇级、家庭级,并整合无线与家宽设备资源、运维资源,打造规建维优双网一体的数字底座,如图5 所示。

图5 “三对齐、四协同”立体网络评估模式

3.2 主要技术点

(1)利用AI 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数字孪生实现大数据建模,构建多维异构智慧运维模型,实现4 维动态评估。紧盯无线、市场以及家宽,实现市场、无线、家宽各专业网格数据对齐,支撑优化人员和市场网格人员协同、支撑交付与网格需求协同、弹性调度与业务变化协同以及客户需求与网络结构协同,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最大化创造效益。

利用电子地图、网络爬虫及地图AI 识别等技术,构建无线、市场、家宽对齐的高精度3D 数字地图,使现网问题“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5]。通过建立社区地理位置档案库和楼宇库,融合无线基站、家宽光交箱、分纤箱、资源点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标准化、IT 化处理ToC 和ToH 资源模型和性能模型,构建社区级、楼宇级的双千兆融合资源库和性能数据库,将无线、市场、家宽多维质量评估指标汇聚成质量问题热岛,直接凸显无线、市场、家宽三网问题共性点。

(3)构建精准的区域级场景网络指标体系,落实无线与家宽数据价值融合性发掘,节省人力物力开销,充分发挥组合性效益。以区域化评估模型为基础,将无线、市场与家宽纳入同一套网格体系,实现网格对齐。将网格数据汇聚到区域场景内进行汇聚综合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组建无线、市场、家宽协同团队,改变传统单部门、单专业单兵作战的模式,突破专业领域与人员技能的壁垒。无线、市场、家宽3 条线紧密协同,联合作战。将原来点对点的沟通方式改为扁平化的网状沟通,实现运维一体化。提升前后端信息交互及协作效率,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前后联动互相支撑,开展联合攻坚,使网络建设有效投资、精准发力,节省人力物力开销,充分发挥组合效益。

4 基于ToC 和ToH 双网服务触点融合

4.1 模式设计理念

基于“一个入户触点,两张千兆光网”的设计理念(见图6),提出了一个入户接口,通过一次家庭级网络定制分析、一次网络建设或改造,给客户提供2 张高质量的千兆光网。通过入户融合性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数字服务一点接入全程支撑的新运营模式,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感知。

图6 基于ToC 和ToH 双网服务触点融合设计理念

4.2 主要技术点

(1)通过嵌入式无线与家宽网络感知分析模型,建立家庭画像信息库,让用户享受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以家庭级入户数字接入为目标,构建嵌入式无线与家宽网络感知分析模型,将楼宇级质量评估细化至家庭级的专属感知保障,嵌入客户生活场景,贴近式分析无线、家宽个人级真实感知情况。基于分析模型,建立家庭画像信息库,形成标准化的家庭级网络评估体系,为用户提供入户级专属的家庭无线与家宽网络质量融合解决方案,让用户享受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2)开发“双千兆”质量服务App,快速解决室内无线网络数据获取难的问题,提升家宽侧数据对无线侧的支撑能力。客户端App 设计基于业内主流框架,可以适配不同机型,集成了入户无线信号和宽带质量检测功能。家宽工程师上门安装宽带和维护宽带时进行入户信号测试,快速解决室内无线网络数据获取难的问题,补足无线网络信号测试盲区,为无线优化工作提供新的参考维度。

(3)设计“双千兆”人工智能物联网家庭数智化解决方案,实现泛智能设备有效接入智慧生活。结合5G 网络高可靠、高并发的特性,实现在家庭宽带网络抖动的情况下,家庭设备的稳定连接与快速响应。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和物联网设备连接平台,可提供多语种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感知智能能力,结合5G网络低时延、高宽带的特性,实现毫秒级、高精准的用户指令识别与行为分析,为融合5G+数字家庭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5 结 论

充分挖掘基于ToC 和ToH 双网的设备融合、运维数据融合、服务触点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和运维流程重构的方式实现5G 无线千兆和家宽光网千兆的规划、运维、服务及解决方案的融合,提升网络运维价值,充分发挥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双网入户运维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基于LTE的双网承载无线集群和信号业务的设计分析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基于双网的GYK远程维护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关于FTTH平移入户难解决方案的有益探讨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