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综艺节目的受众效用
——以《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为例

2023-08-03覃子桐

声屏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效用婚礼婚姻

□覃子桐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看综艺节目的需求与效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受众作为研究本位,通过探究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洞悉背后的动机与心理需求,从而理解受众的媒介选择。该理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以赫卓格、贝雷尔森对广播媒介和印刷媒介的研究为代表,随后英国学者麦奎尔等人对电视节目的研究使理论逐步深化。1974 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正式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1]

近年来,综艺节目风生水起,各类型节目不断推陈出新,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综艺节目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大多研究站在理论视角,对某一类型或某一个综艺节目的受众需求、成功因素等方面进行探究。如学者王锐琦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指出推理类综艺节目满足了受众的消遣娱乐需求、好奇心需求、情感共鸣需求、体验参与需求、追求刺激需求、人际关系需求、自我审视需求等七大需求,从而得到受众认可。[2]林晏竹以观察类综艺节目为分析对象,指出观察类综艺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又指向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工作、婚恋、亲子关系等方面问题,使观众受到启发,更好地去调节自身行为。[3]张诗菀对观察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作个案研究,指出该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偷窥猎奇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认同需求。[4]学者汪子璇认为明星纪实类真人秀《奇遇人生》通过旅行体验节目定位、明星嘉宾身份塑造、“去剧本化”的开放叙事空间、跨文化的内容呈现等手段赢得受众。[5]

需求与效用是节目价值的一体两面:从内容供给角度看,节目的定位、主题、形态、内容安排等要满足或贴合受众的需求,才能达到传播效果和商业价值;从受众的角度看,节目对自身有效用是观看节目的动机或动力。在经济学领域,“效用”一词常被用来衡量消费者拥有或消费某一商品或服务时对欲望的满足程度。从“效用”角度分析综艺节目,可窥探受众试图从综艺节目中“得到什么”,以及对节目的满意程度。相比“需求”,“效用”视角更契合“受众本位”的节目创作理念。对于一档既有的综艺节目,欲探究其收视效果和成功因素,受众效用更具有解释力,因此本文偏重采用“效用”的说法。

综艺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的受众效用分析

婚恋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于2022 年4月16 日起每周六22:00 在湖南卫视播出。该节目首次将目光聚焦于婚礼这一极具仪式感而又庄重的环节,受到众多观众的关注。节目播出以来,获得CSM 全国网、CSM64 城等收视冠军,芒果TV 播放量破3 亿,相关话题阅读量12 亿。[6]以下结合英国学者麦奎尔的研究框架,分析婚恋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的受众效用。

转换心绪:缓解对婚姻的焦虑和畏惧。近年来,婚姻焦虑问题日益凸显,国人对此分外关注。根据我国民政部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4.3 万对,跌破了800 万,创下了1986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30 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达48.2%,创下了新高,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年轻一代对婚姻的焦虑与恐惧。[7]湖南卫视婚恋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呼应了婚姻焦虑这一社会痛点,以美好婚姻幸福生活的正向立意试图缓解社会的婚姻焦虑。该节目以“父亲嫁女儿”的视角,围绕一场场婚礼,记录下翁婿相处、婚礼策划的过程,在平铺直叙中呈现婚姻的美好以及平凡且温暖的日常。受众在节目中感受到婚姻的正能量,唤起了自身对于婚姻生活的期待,缓解了对于婚姻的焦虑。另外,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晚22:00,在一周的忙碌疲惫后,受众通过观看节目,跟随节目的主人公体验其爱情故事,感受他们或喜或悲的情绪变化,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其中,缓解疲惫感。

节目播出后,众多网民表示“感觉婚姻也没这么可怕了”,更有网民直呼“期待婚姻生活”。可见,受众通过观看节目接触婚姻、了解婚姻,进而接受婚姻,缓解了婚姻带来的压力情绪,获得了消遣快乐,而这正契合了麦奎尔所提出的电视节目满足受众的“转换心绪”效用。

调节关系:加强人际互动。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通过社会互动和情感连接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人际关系包括“拟态”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结合节目分析,前者指向受众对于节目出场的人物、主持人产生“熟人”或“朋友”的感觉;后者指向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谈论节目内容,达到融洽家庭关系,建立交际圈的目的。

《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采用星素结合的模式,邀请了五位颇具知名度的艺人共同组成“幸福无限工作室”。五名艺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多年婚姻经验的蔡国庆负责与男女双方的长辈沟通;自带幽默气质的大张伟负责为婚礼制造惊喜;婚庆策划师胡婧文以其专业性保证婚礼的完美呈现;两位“福将”沈梦辰和白举纲作为刚领证不久的年轻人,最能和节目中的新人产生共鸣,前者负责女方沟通,后者负责男方沟通。五名艺人原有的粉丝基础,加上受众长期观看节目,使得受众对艺人产生熟悉感,从而构建起“拟态”人际关系。

由于受众与素人嘉宾所处环境、身份更为接近,素人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让受众有更多的情感共鸣,也因此产生话题,在现实生活的沟通交流中,促进人们的社交,加强了受众的社会连接。节目嘉宾的发言同样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提供谈资,如面对新婚夫妇无车无房为爱“裸婚”的举动,嘉宾大张伟顺势提出了问题:在面对爱情和物质,是选择爱情放弃物质,还是放弃爱情选择物质呢?这一问题不仅引起其他嘉宾的讨论,更为受众社交提供话题。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了有关节目和婚姻问题交流的集散地,如节目中一名新郎为让远嫁新疆的新娘和新娘的家人放心,在房产证上署名女方且为独有,这一举动引发了网民的热议。在微博话题“丈夫买婚房为表诚意写女方独有”中,众多网民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见,通过观看节目受众越来越乐于接触和讨论婚恋话题,这也为受众今后的异性交往和婚姻问题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自我确认: 帮助受众调整自身行为。我国的婚恋节目自1988 年《电视红娘》起见诸荧屏,先后经历了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现场相亲、以《我们相爱吧》为代表的明星恋爱和以《心动的信号》为代表的“素人恋爱+明星观察”等热门模式。[8]纵观恋爱综艺的节目形态,多是聚焦于夫妻关系或婆媳关系,而《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别开生面,将翁婿关系提到大众议题,这也为翁婿如何相处提供参考示范。

根据节目设置,在举行婚礼前,岳父和女婿二人要同住三天。在第一期节目中,新郎施康根据婚礼策划环节设定,前往新娘石慧家中与岳父岳母以及石慧的外公同住,也即三代翁婿同住。外公年轻时操劳家事,照顾子女,如今年事已高,岳父为了更好地照顾外公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如今施康看着岳父对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感慨万分,称“身为一个男人应该像叔叔一样”。三代翁婿同聚一堂,责任传承自然交接。良好家风在三代人手中传承的同时,也引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受到启发,不经意间反省思考,从而去调整自身行为,这表现为自我确认效用。自我确认效用是指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可为受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通过这种比较,受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9]

该节目不仅向受众展示了翁婿相处之道,也为夫妻间如何有效沟通、和谐相处提供帮助。节目中不仅有质朴纯真的乡村苗寨爱情,有漂洋过海的中德跨国恋,还有拉丁舞者间的一见钟情……形形色色的爱情为有相似经历的受众提供行为样本。与此同时,节目所引发的话题讨论对于促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开展积极的婚恋交往也有重要指导作用,如“婚后异性的交往底线是什么”“结婚应该讲究门当户对吗”等。

环境检测:及时认知和把握环境。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们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通常而言,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呈现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使得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获得与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这恰恰满足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随着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发展,人们在选择婚礼仪式时往往推崇以浪漫宣誓与洁白婚纱为重要元素的西式婚礼,而忽视了华丽典雅又隆重热闹的中式婚礼。从节目的文化价值出发,《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以婚礼为切口,为每一对独一无二的情侣策划属于他们的专属婚礼。其中,节目所呈现出来的婚礼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为节目增光添彩,也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熏陶,接受文化传播。节目中新疆小伙丁泽晴菲与河南姑娘夏欣所举行的新中式婚礼,秉承“古礼今用”的理念,融合古今婚礼习俗,既让古代婚嫁礼仪得以完美呈现,又不失现代婚礼气息,使得受众在赞叹不已的同时欣然接受文化信息的熏陶。少数民族婚礼同样让受众眼前一亮,例如第12 期节目中一场盛大庄重的苗寨风情婚礼,让受众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了苗族婚嫁民俗、苗族服饰、苗银等文化信息。

从节目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角度来看,受众可以将其看作是婚礼指南,小到新娘头饰的选择,大到婚礼场地的布置,从节目呈现的婚礼策划中可以了解到许多相关信息,把握了当下婚礼文化的时代主流,增强了对本土中式婚礼的文化自信。

综艺节目效用提升的策略思考

我国综艺节目自1983 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全面兴起,如今节目形态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然而,节目品质参差、市场遇冷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以下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相关实践谈谈综艺节目效用提升的策略建议。

加强受众互动,动态升级节目效用。若能紧抓新媒体的互动性,势必会给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在播出期间,在微博、抖音等宣推平台与受众进行丰富的互动,使受众对节目的粘性大大提升。若想谋求更深层次的互动,可根据受众的反馈与建议,通过持续的升级改版强化节目效用。又如近年来一档热门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自推出以来每一季都有新的突破和升级,如第四季推出了“互动微剧”的新玩法,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破案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让受众直呼“想去玩”。

树立正向立意,强化节目社会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10]近年来,一些综艺节目向受众传递了不正确的金钱观、爱情观等,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一名女嘉宾发表“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言论,引发极大负面社会影响。《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牢牢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依托一场场盛大华丽的婚礼传达美好婚姻、幸福生活的正向立意,为缓解社会存在的婚姻焦虑问题做出了贡献。作为体现意识形态的特殊产物,综艺节目应当守住底线,立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基,挖掘文化内涵,确立正向立意,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以此促成节目的长久发展,并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突出节目差异化,引领受众需求。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例如一类节目受众看过以后,这类节目的效用就会显著下滑,受众下一次再看到同类型就会降低收视兴趣。因此,通过节目创新,超前于受众需求,引领受众需求,已是综艺节目创作的常态要求。《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在婚恋类节目的创新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节目采取星素结合的模式,在保留“第一真人秀现场+第二演播室观察”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安排5 名观察室的艺人承担婚礼策划的负责人,身份角色已经从观察者转变为“服务者”,使节目的服务效用更强。[11]在内容上围绕婚礼讲述爱情故事更是别具一格,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综艺节目唯有积极借鉴和汲取同类型优质节目的长处,寻找自身亮点,凸显差异化定位,引领受众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地综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效用婚礼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多“彩”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