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路径探究

2023-08-02刘元泉

新疆有色金属 2023年3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绩效评价

刘元泉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山东临沂 276000)

0 引言

大气环境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中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研究表明,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具有典型的复合型污染特征,污染物来源广泛、成份复杂,涉及工业、生活、交通、农业等多个方面。由于管理工作不完善,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凸显。部分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延续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继而导致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目标不相协调。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清晰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严谨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特点、治理需求进行分析,加速技术和管理革新,创建针对治理方案[1]。

1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管理模式比较粗放,一味强调经济增速而忽视经济质量。对此,在“十四五规划”中重新审视了这一问题,针对性提出高质量经济建设理念,将高质量经济发展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的主要方针。

对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经济建设客观上刺激了化石能源消费需求,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带来施工扬尘污染、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油烟排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立法、管理、技术等方面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污染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显。如果只是单纯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必然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带来新的矛盾。

在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下,部分地方政府陷入两难局面,在缺乏有效解决方案时,部分态度消极,大气环境治理目标设置趋于保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内在动力不足,从而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2]。

1.2 属地管理存在矛盾

属地管理需要根据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目前,我国普遍采取的环境管理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关门主义”的防治思路。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具有获得大气环境治理信息支持的先天优势,在分析具体环境问题后,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但是,属地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强的传输性特点。当某一地区发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后,由于大气环境的流动性,污染影响可能转移到其他区域,造成区域污染。如果仅靠属地管理,辖区内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对传输污染物影响不大,仍然不能有效避免污染产生。

第二,部分地方政府对大气环境治理成本不能有效控制。从大气环境污染区域角度来看,边际污染控制成本正在不断提升。但是,更多地方政府之间又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大气环境治理效益的溢出性特点上,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合作动力。如此一来,地方政府不能够对所掌握信息进行共享,在受到大气环境污染流动性特点影响下,难以对边界污染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从而加剧边界污染控制成本支出[3]。

2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措施

2.1 创新环境绩效评价制度

属地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落实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开展创新工作。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指的是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方针、目标和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进行测量,结合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环境绩效评价目的进行分析,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共环境,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投入和产出的因果关系进行整理。

起初,环境绩效评价仅仅是企业工作,后随着发展拓展到行业和领域中,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成为政府部门工作内容。在政府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中,主要包括目的、主体、客体和评价标准四要素,是进行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时具有系统化特点的工作指导。政府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在治理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时具有显著作用,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水平。

分析表明,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兼具复杂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特点。环境绩效评价制度是大气环境治理的新型管理工具,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在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中,核心是绩效指标。通过绩效指标能够对原本复杂、繁琐的评价标准进行转化,成为简单且容易理解的直观数据信息。

其次,在区域性环境绩效评价工作中,可同政府部门行政工作建立关联,对当前政府部门在大气环境治理中的被动局面进行转变,使各级政府干部人员主动参与到大气环境治理中。

2.2 创新政府部门环境管理方法

第一,计划阶段。在大气环境治理的计划阶段,重点在于结合本地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结构等开展污染源解析,精准查找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制定清晰战略和明确目标,确定各个战略步骤关系。其中,绩效指标需要切合实际,确保可操作、可落实。在工作实施中,可以设置《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为主要参考,将工作展开细化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细颗粒物浓度、臭氧浓度、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等方面。

第二,执行阶段。在大气环境治理执行过程中,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评价关键性指标保证工作落实效果,并完善对应激励措施。其中,环境控制质量指数是治理全过程的重要导向,可通过指数分析,考量大气环境治理落实效果是否到位。另外,在大气环境治理执行阶段,需做好人员培训,可导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整理常见问题,总结问题对应处理方法,帮助人员积累有效经验。

第三,检查阶段。检查阶段是对大气环境治理成果的监督和评价,检查的对象是地方政府工作成果。检查工作通常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负责,一般采取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定期督导、专项督导等方式。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作落实报告是常见评价依据,目前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控、省控及市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工作落实情况由地方政府按要求开展自评。生态环境部门对监测数据和落实报告进行检查、评估,结合检查结果判断工作落实成效,之后形成专门成果报告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由下至上形成完整信息传递链条。

第四,处理阶段。大气环境治理处理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完善奖罚措施和责任机制,对工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其次要做好总结与反思,加快经验积累,针对性优化目标和结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但相应配套制度、设施并不完善,城市工业发展普遍存在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地方政府需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区位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创新大气环境治理方法,革新大气环境治理理念、技术和管理手段,加速问题解决。文章针对此问题,从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和政府工作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分析,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绩效评价
消防灭火救援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浅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