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行力的本质和当代意义

2023-07-31邹林,李玉玺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执行力本质

邹林,李玉玺

摘  要:执行力问题是关于“做”和怎样才能“做好”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活实践本质特性的反映。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关于“做”和“做好”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我们提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出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执行力;本质;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2-0089-06

一、执行力问题是一个关于实践的问题

美国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曾经有一本关于“执行力”的著作。在《执行力》这本著作封面的最上端,有一句表达他们基本思想的一句话,这就是“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在“中文版序”中他们指出:“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执行力是每一个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1]1。译者白山先生也在“译者序”中写道,“执行力在当前不仅仅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考验的企业成功的关键。组织要创造价值,实现利润,都要付诸执行的行动”[1]3。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呢,他们认为就是要去做,去积极地付诸执行的行动,“定了可行的目标,然后就全力以赴”[1]21。而且要“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1]31,以促使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行业之间面对同样的市场采取大致相同的策略之所以会有不同的业绩,“竞争中获胜的一方,一定是由于在各方面都做得更为合适、正确,依靠其执行力而将另一方打败”[1]17。这一关于企业管理和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提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所谓执行力,简言之就是关于执行任务的能力,就是关于人们“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2]。并且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企业发展中“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以及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所有行业“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并且高质量完成目标预期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执行力不仅成为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常用语,也是社会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一个企业的成败,决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执行力,取决于把决策落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三分决策七分执行,企业的竞争力、生命力等主要是来自于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获得成功,它或者停留在“观念”的阶段而不能对企业产生实际帮助,或者进入了做的阶段但缺乏把工作“做好”的能力而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企业当然都会因为缺乏执行力而失去竞争力、生命力。一个国家及其各个行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都是一样,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种社会矛盾的妥善化解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甚至集贸市场的规范运营,校园、社区秩序的维护管理,以及垃圾分类等日常琐事的落实,都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进度、完成任务的质量都取决于实践主体的执行力,取决于实践主体根据工作任务、贯彻战略意图、规划实施方案、完成工作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和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3]48,还警示我们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这都是在强调实践行动以及在实践行动中人们落实战略目标、实现规划蓝图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意义。“真抓”和“实干”,指的既是社会实践主体的精神状态,也是社会实践主体的实际操作执行能力,没有“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和实际操作执行能力,再好的规划、蓝图也不可能变为现实,不过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

执行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于实践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实践本质特性的反映。执行力由“执行”和“能力”两个概念所构成,是关于“做”和怎样才能“做好”的问题,无论是“做”还是怎样才能“做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实践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方法等去作用于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在做和行动的实践中发生变化,把人们想做的事情做好,从而实现人们的规划设想、目标预期的问题。没有做和行动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关于做得好与不好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衡量评判关于“能力”的大小和优庸。因此,执行力是实践活动的需要、要求和必须,实践活动是人们考察评判执行力的客观标准,任何“做”的实践活动都需要和要求实践主体拥有执行力,需要和要求实践主体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投身实践,在实际行动的实践过程中,借助自身的能力,包括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以及经验技能等知识性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知识性因素所形成的精神能力,去做好事情完成任务,没有执行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做好事情,人们也正是通过对实践主体“做”的实际行动和过程,以及从“做得好不好”的结果中,来考察评判实践主体的执行力,做得好按照要求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我们就可以说有很好的执行力,反之就是没有很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本质是实践的,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执行力符合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它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質上是实践的,把实践看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活动,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实践的关系,并把实践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满足人们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资料需求的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社会政治实践,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科学文化实践,人们正是在这三大实践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达到维持人类生存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一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句“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的名言,这个名言就是强调了人们投身于实践的重要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 ,同样也是在说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根本性意义。执行力它首先强调的是“执行”,这个“执行”就是做和行动,就是人们付诸于实践活动,把蓝图规划目标设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一打纲领”,如果没有付诸于实践,没有执行纲领的活动,它还是“一打纲领”,它不会自动地生成和达到“一打纲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于是再多的“纲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把“一打纲领”落实到实践中,在具体行动中去“做”去“执行”,我们才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纲领的真理性,同时通过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去评判实践主体的执行力。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着同样的思想,他们也都认为做和实践、行动和执行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毛泽东1937年在他的光辉篇章《实践论》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5]269。邓小平也在1950年的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指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有什么用呢”[6]153。这些论述都是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意义,正确的理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只是“空谈一阵并不实行”,如果下面“不很好执行”,那就没有结果、没有意义、没有用。

二、能力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体系

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体系,比如知识、方法等等。执行人在实践中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使行动取得实效,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执行人要有能力、有本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知识,没有方法等等,人们是很难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强大而高效执行力的,很难实现所设定的目标预期。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董事长曾经回忆了他早年在家乡开始创业时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经典地说明了知识与实践、知识与执行力的特别意义。玻璃厂开办之初的一年多里,“工厂的成品率始终低下,生产不出合格的玻璃”[7] ,他引进的他认为是重要人才的两个人却解决不了问题。经过反思,他确认建厂的方向没有错误,错在用人,错在他认为是懂玻璃生产的两个人才并不是真的懂玻璃生產的人,于是他决定从上海请一个专家,来帮助诊断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一个衣着朴素身材纤细的上海女子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怀疑上海耀华厂是不是给他派错了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通过“看”工厂生产锅炉的设计图纸,“听”工厂鼓风机的工作声音,便很快做出了“改变一下电炉丝,重新布置通风嘴”的决定。按照她的要求,经过两天的改造,重新开机生产,结果竟然真的就解决了困扰玻璃厂一年多来“工厂的成品率始终低下,生产不出合格的玻璃”的难题。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能力需要知识来支撑,知识可以提高人们的执行力。离开知识谈能力、执行力,难免会有说大话吹牛皮的嫌疑,在具体的工作中,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虽然也能勉强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8]。

知识是能力的重要支撑,方法是能力的助推器,从而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为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提供推动力。同样做一件事情,方法的正确与否会导致结果的差异,甚至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中国革命的道路有“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之争,这是一个关于革命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斗争的方式方法问题,前者脱离了实际,在城市与敌人争斗,就如同拿鸡蛋碰石头,失败在所难免,后者结合中国实际,在农村与敌人周旋,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慢慢地形成了燎原之势,逐渐地倾斜了胜利的天平。硬碰硬的阵地战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也是一样,在人员数量武器装备等均与敌人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硬碰硬的阵地战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式方法,在保护自己有生力量的前提下消灭敌人,是智慧的体现、能力的体现。方式方法不对头,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毛泽东主席曾经就方法问题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5]125 。如果只是把任务“瞎说一通”,那又有什么执行力可言呢。

能力需要知识支撑、方法助力,但不论是“方法”还是“知识”,都是要在人的能动性的引领推动下才能发挥作用,能动性在执行力中居于最为重要地位,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能动性是人们所独具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性,表现为积极、有目的、有计划地作用于客观世界,以促使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按照人们的计划进行,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人的能动性,指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强调了实践主体“能动地”投身实践的重要性,把能动性看作是实践最为基本的一个要素,也是执行力最为基本的一个要素。没有“做”的意愿或者有但不积极不主动地去做,知识无用武之地,方法也成为空谈,知识、方法等对事物的发展就起不到它们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当然也就很难做好事情,很难顺利达到目标预期。只有愿意做积极做坚决做,知识、方法等才能在能动性的引领下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人们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知识、方法、能动性等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体系,它们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强大的有效的执行力。没有知识支撑的能力是平庸的,没有方法助力的能力是苍白的,没有能动性的发挥是没有什么执行力可言的。有知识但没有方法的助力、没有能动性的发挥,知识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方法但没有知识的支撑、没有能动性的发挥,方法同样是苍白无力的;有积极性主动性有干劲肯努力但没有知识的支撑,没有方法的助力,人的执行力或者会如同“老水牛掉到井里头”一样,有劲但却使不出来,或者虽然蛮力横劲能够充分释放,但却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而不能产生好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可以说没有知识支撑、没有方法助力等等,就没有强大高效的执行力;而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积极发挥,没干劲不努力,就更加不能形成强大高效的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寄语广大青年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还要“练就过硬本领”,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3]51,强调“努力加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邓小平在《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一文中谈到了“努力加方法”,指出完成任务做好工作单有“努力”是不够的,指出“检查我们党和党员的工作,不能只以‘努力二字来衡量。努力,表示想把事情办好,这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品质,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努力的结果”[6]152。只有“努力加上方法正确,才能完成任务”[6]153。这些都是强调了要把事情做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知识、方法等每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身到实践中去,则是最为基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执行力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

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说:“1992年山姆·沃尔顿去世的时候,执行力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人提出过执行力这一概念”[1]8, 这只能说执行力作为一个概念明确提出的时间不长,但要说执行力作为一个关于做好事情的问题,近现代还没有被人们足够重视就有失偏颇了。执行力问题并不是现在才被重视的一个话题,而是一个既现实又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一个关于“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问题,即关于“做”和“做得好”的问题。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是低下的,大家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产品,在这个“共同劳动”中,也涉及到“分工”“责任”,以及各自负责地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且“做好”的问题。比如狩猎,哪些人驱赶,哪些人阻截,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分工者”能不能具备把“工”分下去的分工能力,以及“分工者”对“被分工者”做好分内工作是否具备掌控力、推动力,也涉及到“被分工者”有没有按照“分工者”的要求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把事情做得很好的能力问题。“鲧禹治水”虽然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这个古老的传说却是在说明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尧”时“尧”看到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淹没了庄稼、房屋,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寻求能够治理洪水的能人,他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了“鲧”。“鲧”治水九年,在洪水面前他毫无办法,其“水来土掩”的治水方法成效甚微,而且他还消极怠工,拿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其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态度等都存在问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后来在“舜”的时期被革除职位流放羽山。“舜”继续寻找治水能人,他选择了“禹”。“禹”是“鲧”的儿子,“舜”看上的是“禹”的才干,并没有因为“禹”是“鲧”的儿子而不用,“禹”也没有因为“舜”流放了自己的父亲怀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任务,并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传世,运用“疏堵并举”的治水方法更是彰显了“禹”的智慧和能力,他的工作态度、精神、方法都成就了他的执行力,治水十三年,终于实现了目标预期。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执行力问题更是一个涉及部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已经产生并且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为了把阶级斗争限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国家作为一个强制性的力量应运而生。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它兼具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对内组织生产劳动、维护社会秩序,对外抵御入侵宣示主权甚至开疆拓土,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不过都是把事情做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和阶级统治服务而已。“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9]。 任何一个国家,它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建立在它能够执行它的“社会职能”基础之上的,而且它的政治统治也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如果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好或者根本就做不到,国家不能很好地贯彻它的意志,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功能,这个国家就是缺失了它应有的执行力,也就必然会失去对其应有职能的掌控力、统治力。近现代以来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它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命,然后要围绕目标使命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它要强有力地执行这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很好地把它落实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确定的目标和使命。倘若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了保证目标实现所构建的管理体系,但却缺乏执行力、掌控力、推动力,它将不能实现它的预期目标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政治统治国家意志包括各个行业目标使命的实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行业层面的问题,国家的职能、行业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还需要通过社会成员或者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执行”来贯彻和落实,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奋斗,国家意志所体现出来的蓝图规划、梦想目标以及具体实现的步骤设想,各个行业所确定的目标使命,都只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遥遥而不可期。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932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这个主力军是一个群体,指的是社会人口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绝大多数人,这个群体又是由一个个的个体和一个个的团队所组成,每一个个体和由个体所形成的每一个团队都在这个群体中发挥着“创造历史”的作用。国家意志的实现、行业目标的完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执行力”,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的团队和一个个的个人来落实、完成,国家意志,规划蓝图,各个行业的近、远期目标,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响应、支持和执行中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从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上说,执行力是国家自身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是行业实现业绩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包括行业对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而从相对应的方面来说,执行力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发展成长的根本,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被认可,业绩是基础,而业绩源自于执行力。国家生存发展需要和对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是认识考察执行力的两个层面,而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对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成长的根本,是我们认识和考察执行力的三个维度。

四、执行力的当代意义

执行力是我们把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战略目标、蓝图规划的保证,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一个战役一场战斗,倘若有哪支部队哪个班、排不能按照指令到达预定位置,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总体上的失利和牺牲在所难免,上级的战略构想也会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一个阶段性任务一项中心工作,执行人缺乏强烈的工作意愿,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能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坚定、执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伴而生的或者是形式主义盛行,工作上只做表面文章出工不出力,空喊口号不干实事,或者是敷衍了事消极面对,这就很难做到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整体的规划蓝图和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巨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有“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11]的论断,毛泽东也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0]526,说的都是干工作、做事情、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人的决定性作用问题,而这个决定性作用归根到底就在于人的执行力。倘若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积极、不主动,光打雷不下雨,找客观不实干,甚至阳奉阴违、心口不一,那就不能“赢得战斗胜利”,“政治路线”也不能落到实处。事业是要靠人去干的,影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最终还要归结于人的执行力,归结于人们在应对变化了的世界时执行上级指示、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实际掌控能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掌控力、执行力,没有很好的执行力,没有质量和效率,一切都将沦为误国空谈。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巨大活力,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们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多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2]12,“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2]3。但是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这些成就都是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都是全党全国人民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实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只有积极主动执着踏实,对待工作不挑肥拣瘦并且敢负责有担当,困难面前不低头,时刻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取得令世人刮目的伟大成就。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12]2。从前景上说,我们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挑战上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经济、科技特别是高新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他们也不会轻易让我们崛起,不论是“美国优先”的荒谬论调,还是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经济反全球化”趋向,卑鄙露骨地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华为”等企业的打压、限制、破坏,都是在为我们的发展、崛起设置障碍,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延缓我们发展速度、阻碍我们前进脚步。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向着我们伟大的目标前进,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各自在工作中保持高效的执行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2]12 “……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2]12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发展现实,既要看到我们光明的前景,又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高度认识保证强大高效执行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自觉提升我们执行任务、达成目标的掌控能力,特别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及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专业知识技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具备的利器,要把卫星送上太空蛟龙驶向海底,要像“庖丁解牛”那样干净利索地完成工作任务,前提是必须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储备。理想信念、思想觉悟、政治素质是强大高效执行力的保证,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的重要源泉。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自然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動性、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面对摆在面前的工作任务,自然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获取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勤勉努力不懈怠,困难面前不低头,始终保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提高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只有我们拥有了效率高、效果好的执行力,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输出强大动力,优质高效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M].北京:长安出版社,2020.

[2]孙学祥.提高执行力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EB/OL].(2015-01-14)[2022-09-10].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14/c40537-26385289.html.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曹德旺.心若菩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5.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7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0.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229.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执行力本质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