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重维度探赜

2023-07-30姜浩颖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

姜浩颖

摘 要: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原则之一,它作为现实的人发展的有效形式,不仅规定了人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还规定着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基于三重维度,即历史维度,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掌握其形成脉络;内涵维度,立足人的劳动能力、需求、社会关系与个性自由发展四个层面论述其科学内涵;价值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规划、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历史维度 内涵维度 价值维度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解放人的学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者终生追求的崇高目标。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和世界的重新认识,政治经济学对人和社会发展畸形根源的揭露,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蓝图的构建,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1]当今时代,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因素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所形成的历史演进、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等三层维度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实现人的高层次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高度和谐至关重要。

一、历史维度:深刻领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世代马克思主义者终身追求的崇高目标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并非从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中直接产生的,而是加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并联系现实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历代学者、哲学家都曾对此进行过思考和研究,最终由马克思科学正式地提出这一哲学命题。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时期。

这一理论产生于马克思的学生时代。1835年,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选择职业要以其对自身的影响为依据。对许多人来说职业仅仅是一种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而马克思认为这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对人类幸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马克思第一次站在社会的角度阐述职业选择问题并指出社会关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此时马克思心中已经大致产生了关于全面发展问题的雏形,这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初步构想。马克思在大学时期读了黑格尔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著作,渐渐了解并接受其哲学思想中合理的部分,随后在著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应当是自由。由此可见,马克思以黑格尔的观点为基础,提出了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人类发展的思想,开始思考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 《手稿》”)中阐释了从社会角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手稿》对“异化劳动”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人类创造的客体”变成了“支配人的主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人剥削压迫的本质,并提出“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我们就有可能转向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 《提纲》”)中指出,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理论上的误区和盲点,使社会的人取代自然的人。这些观点为我们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和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作用。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 《形态》”)至《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在《形态》中马克思正式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并做出了科学阐释。他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看作一个新的社会,不仅代替了旧的社会,还可以使人们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科学诠释,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实现方式是废除特权、私有制和旧的劳动分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论述了人与社会关系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尽管这只是理论,但是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走向成熟的基石,同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历程中马克思改变了以往的研究视角,从生产力这一角度出发,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等著作中论述了“三大形态”的社会发展思想,即依据资产阶级社会前后个体个性独立性发展程度,对社会发展历程进行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以人的依赖性关系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自由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从人的发展活动视角进行的研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内涵维度:准确把握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系统而科学地探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并理解其丰富内涵,对于认识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培养脑体劳动结合的多面技术人员,避免成为抽象的、片面的人,更应了解个性是不同个人的具体本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他人的依据。而需求是人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决定了个人活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发展。由此,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就是理解人各种本质的四层核心概念,也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四层重要维度。

(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中,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资金、社会分工、企业管理、政府办公、农业发展逐步走向精细化、专业性,在劳动和生产中比以往更受关注,历史长流中那些百科全书式人才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消除劳动分工的主张,即“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2]。马克思所提出的“消灭分工”是指消灭旧的分工,即造成阶级对抗和阶级差异的分工。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所有人都有明确的分工,那我们就可以生产出足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消费的东西以及大量的储备资料,以确保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去获得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意义的发展。这段话表明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完成一切,而是以高效完成物质生产为基础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自由发展科学、艺术和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幅提高生产力,改变劳动方法,增强生产劳动能力。

(二)人的需求的全面發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为客观前提。马克思主张“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需要”,即一个人的需求通常可以体现出他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人的需求的多元化,即人的需求不仅仅限于物质基础,还包括社会交往、政治参与、情感丰富等精神需求。二是人类需求的多层次发展。人类只有满足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才会进行政治、科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此,恩格斯将消费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以及为发展和表现各种体力和智力所必需的资料”,从哲学的观点出发科学探讨了人类需求的层次问题:首先,生存需求是一种最明显、强烈且最必不可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其次,享受需要是指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表现出的对于提升和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最后,发展需要则是指在满足了前述生存与享受的需求后,人类开始对更高水平甚至是创新性的生活需求所提出的追求。

上述需求的全面性理论反映出人发展的全面性的本质是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满足自身需求,同时也是人类不断实现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人们在进行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时由于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产生联系,所以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人的交往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们在独特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物质、情感、信息的交换,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对人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一定的约束作用。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又可以赋予人们多样的社会角色。对此,马克思提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局限中,而应该将人的全面发展的讨论深入社会关系的崭新角度。个人社会关系和交往关系的扩展不仅有助于促进个人交往水平的提高、扩大人们的眼界,还能使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自我塑造更加科学和理性。

(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提出,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4],将人理解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追求并逐步实现自由个性的人。他曾提出,为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应首先确保人的需求、劳动能力及其社会关系之间的全面协同发展,以作为坚实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压迫现象严重,个人受物的统治不具有完整的独立性。而在未来理想社会中,全社会的价值目标和最高成果将是每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成个性上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应被解释为个体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即个体情感发展、认知发展、意志发展、信念发展和价值观发展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发展,这也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诉求。他将个性自由发展界定为四个层面:第一是自律性,即个人能良好地约束和规范自身;第二是自由性,即每个人都能自由自主地按照自身兴趣爱好和自主意向行事;第三是独立自主性,即人类能够自由支配其实践活动、社会活动以及生存条件;第四是独创性,即人们能够进行自主创造。

三、价值维度:深刻领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富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起到了科学的指引作用,促使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更加成熟完善,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价值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将该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密切结合,将其贯彻落实到当代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促使广大民众充分感受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时代价值。

(一)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旨在积极引进能够体现民主治理思想的先进文明内容,对国家政治理念、制度进行丰富和完善,以确保国家政治生态充满生机活力、得以蓬勃发展。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直接作用和影响着公民的发展,政治文明体系如果存在问题或偏差,就会极大程度地制约公民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认为公民个人能够发挥强大的社会作用,能够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和政府需要积极创设推动公民全面发展的环境条件,提升全体公民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此推动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提升,建立起良性循环体系。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事业对公民全面发展的培养工作极为重视,积极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政治权利,为公民提高政治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全面推动了我国政治文明程度的提升。

(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无数个人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公民个体的综合发展程度、能力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着公民个体的发展程度,如果一个社会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公民的个人发展程度通常也较高。这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直接体现和有效验证,既显示出良好经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有力支撑,也呈现出个体全面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推动。该理论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阐释了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有效价值,即人的全面发展能够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二是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打造综合发展平台,全面展示个人的能力水平;三是有效提升公民个体的经济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建设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基础指导思想,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特殊社会资源范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正确把握和充分利用,而人的全面发展能够赋予其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价值。“人”是社会建设事业的主体构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程度,两者之间存在思想内涵和发展价值的有效统一。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神文明建设策略与实施方案,需要国家和政府对此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从资源保障角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人的良好稳定发展又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有效推动其建设进程。

(四)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

人类社会主要通过创造优良条件、提供丰富资源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帮助个人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人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要充分尊重自然、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这是人能够进行自由和充分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需要正确合理地利用好生态环境条件,坚决杜绝破坏生态、滥用资源,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不断提升社会环境整体质量。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引下,将生态保护融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工作之中,以此推动双方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四、结语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自己的观点阐述和理论总结,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则是关于人的未来发展的最全面最精准的阐释。它所坚持的人民立场既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深刻揭示了人在社会创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得到良好社会条件的支持与推动。伴随世界文化思想体系的日趋完善发展,人的发展问题逐渐得到了各国理论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经成为相关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未来也会在世界思想文化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该思想的维度探究也会愈发成为人们研究与应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

[4] 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2(4):5-10.

猜你喜欢

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广元有条马克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