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明清饮食义动词“吃”的演变研究

2023-07-30尹伊达尹戴忠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

尹伊达 尹戴忠

摘 要:在古代汉语中,饮食义动词“吃”是个综合性词,它囊括了现代普通话“吃”“喝”“吸”所包括的内容。饮食义动词“吃”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不仅使用范围广,而且使用频次高。饮食义动词“吃”可以带常规宾语,也可以带特殊宾语。其宾语语义类型丰富,主要有受事宾语、工具宾语、来源宾语、处所宾语和方式宾语。

关键词:饮食义动词“吃” 使用频次 语义特征 宾语语义类型

《说文·口部》:“吃,言蹇难也。从口,气声。居乙切。”[1] 《汉书·周昌列传》:“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颜师古注:“吃,言之难也。音讫。” “吃”的本义是“口吃、说话结巴”。《玉篇》:“喫,去击切。啖喫也。”[2] “喫”的本义是“把食物放入嘴中经咀嚼咽下”。“吃”与“喫”二者本义不同,只是读音相同,皆音“讫”。因为二者读音相同,而“吃”字形简单,所以后来“吃”取代了“喫”。

遍搜《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秦汉典籍中,“吃”主要表“口吃、说话结巴”义,仅西汉贾谊《新书·耳痹》中有一例“吃”表饮食义:“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从此例看,“吃”表饮食义始见于西汉,“吃”诞生之初,其对象仅限于固体食物。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吃”的对象也随之扩大,既有固体食物,也有液体食物。

“吃”的对象为液体食物始见于何时呢?遍搜“汉籍全文检索系统”,魏晋典籍中,饮食义动词“吃”,只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共出现19次,其中饮食对象为固体食物的共10次,饮食对象为液体食物(包括流食)的共9次,如:

例1 日三服,勿吃热食。(《肘后备急方》卷一)

例2 饥即食尽,不得吃饭。(《肘后备急方》卷四)

例3 有一老公教我吃松柏叶实,初时苦涩,后稍便吃,遂不复饥。(《肘后备急方》卷四)

例4 饮酒令醉,仍须吃水。(《肘后备急方》卷四)

例5 当患肿著药时,常须吃黄耆粥,甚妙。(《肘后备急方》卷五)

例6 若未吐,更吃温酒。(《肘后备急方》卷六)

例1至例3中“吃”的对象为固体食物,例4至例6中“吃”的对象为液体食物。

可见,“吃”的饮食对象为液体食物,始见于魏晋,而非个别学者所认为的唐代。

霍生玉、陈建初认为,“中唐时期‘吃’已在口语中取代了‘食’‘饮’的核心地位” [3]。继续向前发展,动词“吃”的饮食义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不仅使用范围广,而且使用频次高,是当时最常见的动词,也是核心动词,值得研究探讨。

一、元明清饮食义动词“吃”的使用频次

我们选取元明清各个时期口语色彩较强的经典文献,尽可能统计其中饮食义动词“吃”的使用频次,以探究“吃”的饮食义在其词义系统中所占分量(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元明清时期,“吃”主要表饮食义,“吃”的饮食义使用频次占其总使用频次的比例均超过60%,最低为《全元散曲》中的68.9%,最高为《儒林外史》中的93.5%。可见,“吃”的饮食义,在其词义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其词义系统中的核心意义。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平均值来看,元代平均值为76.9%,明代平均值略有上升,升至78.7%,清代平均值突飞猛进,高达91.2%,可见,“吃”的饮食义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高。

二、元明清饮食义动词“吃”的语义特征

元明清时期,“吃”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吃”的对象越来越广。根据语料调查结果,我们把元明清时期“吃”的对象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固体食物,第二类是液体食物(包括流食),第三类是混合食物(固体+液体),第四类是气体食物,第五类是固体粉末。元明清时期“吃”的饮食对象使用频次及其占比见表2。

固体食物主要有饭、肉、水果、馄饨、烧饼、糕点、糖等,如:

例7 爹爹,买个馒头面糕我吃。(《全元杂剧·郑廷玉·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例8 庄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来问你。”(《水浒传》第四回)

液体食物主要有酒、茶、水、汤、粥、药等,如:

例9 恰才城外见二三个伴当,吃了两三杯酒,须索到家看母亲。(《全元南戏·萧德祥·小孙屠》)

例10 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例11 正话间,又见僮仆来安桌子,请吃粥。(《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吃”的饮食对象还可以是“固体+液体”的混合食物,如:

例12 哥哥,你且吃些茶饭。(《全元杂剧·郑廷玉·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例13 这鲁智深也不谦让,亦不推辞。无一时,一壶酒,一盘肉,都吃了。(《水浒传》第五回)

气体食物主要有香烟、香气等,使用频次有限,“吃香气”在《红楼梦》中昙花一现,“吃烟”在《老残游记》中稍有增多(21次),如:

例14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红楼梦》第八回)

例15 你等我吃两口烟,长点精神,说给你听。(《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固体粉末就更少,仅见于《老残游记》(1次),如:

例16 像你这快活老儿,吃了灯草灰,放轻巧屁哩!(《老残游记》续第七回)

此例中“吃”的受事宾语为固体粉末“灯草灰”,“吃了灯草灰,放轻巧屁”是讥讽人说话太随意,不负责任。

在以上五类食物中,又以固体和液体为主。在元代三部经典文献中,液体食物所占比例均大大超过固体食物,尤其是《全元散曲》中液体食物所占比例超出固體食物53.6%。在明代三部经典文献中,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所占比例呈现不均衡发展:在《水浒传》中,液体食物所占比例超出固体食物26.7%;在《西游记》中,情况正好相反,固体食物所占比例超出液体食物56.8%;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二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在清代三部经典文献中,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所占比例也不均衡:在《红楼梦》中,二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在《儒林外史》中,液体食物所占比例超出固体食物15.7%;在《老残游记》中,情况又相反,固体食物所占比例超出液体食物47.6%。这种情况表明“吃”的饮食对象还不稳定,有时我强你弱,有时你强我弱,有时又不分上下。

根据元明清饮食义动词“吃”的饮食对象,我们把饮食义动词“吃”的语义特征概括为表3。

从表3可知,饮食义动词“吃”的语义特征:既可以是通过口腔、牙齿、舌头、食道把固体食物经过咀嚼后吞入体内,也可以是通过口腔、舌头、食道把液体、流食或固体粉末咽入体内,还可以是通过鼻腔、气管把气体用力吸入体内。

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吃”的饮食对象缩小了,重新又回到了起点,仅限于固体食物。至于液体食物,则用“喝”来表示。至于气体食物,则用“吸”来表示。这是现代普通话中“吃”“喝”“吸”的分工。“吃”的饮食对象可以是液体和气体的用法,还保留在某些方言中,如扬州、南京、武漢、成都、贵阳、柳州、娄底等地还保留有“吃酒”的说法[4],南京、武汉、成都、贵阳、柳州、西安、西宁、银川、万荣、太原、忻州、娄底等地还保留有“吃烟”的说法。[5]

三、元明清饮食义动词“吃”的宾语语义类型

“吃”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在元明清三个时期,“吃”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型丰富,其语义类型主要有:受事宾语、工具宾语、来源宾语、处所宾语和方式宾语。

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谢晓明、左双菊认为:“受事宾语是动词‘吃’所带宾语中最典型的宾语类型,不但出现最早,而且用例最多。”[6]本文的调查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吃”的受事宾语范围广泛,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固体食物、液体食物、气体食物和固体粉末,其中以固体食物、液体食物为主,气体食物和固体粉末很少,如:

例17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水浒传》第十回)

例18 击云板传齐了二百多僧众,一人吃一碗水。(《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例19 丞相那吃不了的茶饭,告些儿与须贾食用,便死呵,做个饱鬼。(《全元杂剧·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

例20 大家好容易将危桥走过,歇了一歇,吃了袋烟,再望前进。(《老残游记》第八回)

例17中的受事宾语是固体食物“饭”,例18中的受事宾语是液体食物“水”,例19中的受事宾语是“固体+液体”的混合食物“茶饭”,例20中的受事宾语是气体食物“一袋烟”。

以上例子中“吃”的受事宾语都是典型的常规宾语。在元明清文献中,“吃”还带一类特殊的受事宾语,如:

例21 肉吃斤半,米吃升半,听的厮杀,窝铺里声唤。(《全元杂剧·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

例22 那老和尚道:“我等端的三日没饭吃。却才去村里抄化得这些粟米,胡乱熬些粥吃,你又吃我们的。”智深吃五七口,听得了这话,便撇了不吃。(《水浒传》第六回)

例23 季恬逸这三个人在寺门口聚升楼起了一个经折,每日赊米买菜和酒吃,一日要吃四五钱银子。(《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以上这些例句中“吃”后所带的宾语比较特殊,它们不是具体的食物,但又跟食物有关,所以我们把它们叫作“关系宾语”,例21中“吃”后的宾语“斤半”和“升半”,它们不是具体的食物,但它们又跟食物有关,分别表示所吃食物的重量和容量;例22中“吃”后的宾语“五七口”表示所吃食物的数量;例23中“四五钱银子”是不能“吃”的,其实这里的“四五钱银子”是表示所吃食物的价格。

工具宾语表示“吃”东西时装食物所用的容器,吃固体食物所用的容器有“碗、碟”等,吃液体食物所用的容器有“碗、钟、杯、盏、壶”等,如:

例24 早饭一顿吃七碗,生葱萝卜好蘸酱。(《全元杂剧·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

例25 你再吃一钟,我也吃一钟。(《全元杂剧·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例26 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来和俺去吃三杯。”(《水浒传》第三回)

例27 (和尚)便道:“请师兄坐,同吃一盏。”(《水浒传》第六回)

例28 又嫌杯小,问酒保讨个大碗,连吃了几壶。(《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来源宾语表示食物的来源,或表示生活依赖对象,如:

例29 净:“刘穷穿那个的?吃那个的?”生:“穿泰山,吃泰山。”净:“泰山亡后。”生:“泰山亡后,穿大舅,吃大舅。”(《全元南戏·刘唐卿·白兔记》)

例30 差人追:“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徐宜良先生认为来源宾语的显著特点是:“这类宾语通过转换后都能出现在‘靠……+动词喝’的结构槽之中,形成‘靠……喝’的结构,而语义却不发生改变。”[7]徐宜良先生对饮食义动词“喝”的来源宾语特点的概括,也同样适用于饮食义动词“吃”。例29与例30中的“吃泰山”“吃大舅”“吃山”“吃水”都是“吃+来源宾语”的结构,它们分别可以转换成“靠泰山吃”“靠大舅吃”“靠山吃”“靠水吃”,而语义却不发生变化,属于典型的来源宾语。

处所宾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此类宾语亦罕见,仅见于《水浒传》1例:

例31 武松、施恩两个一处走着,但遇酒店便入去吃三碗,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处所宾语可以转换成“在+处所+动词吃”的结构而语义不变,“吃过十来处好酒肆”可以转换成“在十来处好酒肆吃过”,而语义不变。

方式宾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此类宾语罕见,仅见于《老残游记》1例:

例32 我们那里有人送的两只山鸡,已经都片出来了,又片了些羊肉片子,说请铁老爷务必上去吃火锅子呢。(《老残游记》第六回)

此例中的“吃火锅子”,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吃火锅”,是用吃火锅的方式吃,即把生的食材放进火锅烫熟再吃。

由上可知,元明清时期,饮食义动词“吃”的宾语语义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受事宾语、工具宾语、来源宾语、处所宾语、方式宾语等,其中又以受事宾语、工具宾语为主。根据饮食义动词“吃”所带宾语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频率,我们可以将其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受事宾语>工具宾语>来源宾语>处所宾语=方式宾语。

四、结语

元明清时期的饮食义动词“吃”是个高频词,也是个综合性词,其饮食对象丰富多彩,包括固体食物、液体食物、气体食物和固体粉末,应用范围比现在大,把我们现在说“喝”“吸”的内容也包括进去了。饮食义动词“吃”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型也丰富多样,其中以受事宾语、工具宾语为主,来源宾语用例较少,处所宾语仅见于《水浒传》一例,方式宾语仅见于《老残游记》一例。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3.

[2] (南朝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27.

[3] 霍生玉,陈建初.语义场的古今演变——对“吃喝”义场演变轨迹的探析[J].求索,2009(8):197-199.

[4] [5]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383,1387.

[6] 谢晓明,左双菊.饮食义动词“吃”带宾情况的历史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7(4):91-96.

[7] 徐宜良.饮食义动词“喝”的语义特征及其宾语语义类型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4(4): 119-123.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元明清‘饮食类动词’演变研究” (202210534006),湖南科技大学2022年“瑞雪创新创业基金”。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