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包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2023-07-30权晓弟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项目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包囊绦虫包虫病

文│权晓弟(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项目服务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从吃饱转变为吃好,相关的食品安全话题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给市场上流通的肉类制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肉类产品质量显得特别重要。羊包虫病作为羊的高发疾病对羊肉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想要提供高质量的羊肉就必须加强对羊包虫病的防控,以便能更好地控制羊肉质量。笔者主要分析了羊包虫病现存的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诊断

1.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研究发现,比较常见的病原虫有4种,其中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其次较为常见的是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除了会寄生在羊体内,还会寄生在牛猪等一些牲畜体内,甚至还可能会寄生在人体组织或器官中,较为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肺,其他器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2)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细粒棘球绦虫是一种以包囊为特征的寄生虫,其中包囊中除了虫体外还含有黄色黏液。包囊的直径大约为7厘米,另外在包囊内壁还会有小包囊结构,这些小的结构不具有感染性。

(3)病原微生物的生活状态。虫体会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并且经粪便排出的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存在很大的破坏性。在虫卵运动过程中,虫卵破裂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也会给生活在被污染环境中的动物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寄生虫可以在宿主组织器官中存活很长时间,给宿主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损害。

2.羊包虫病的易感动物。不同品种羊的易感性不同,绵羊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动物,并且在疾病流行区域发生疾病感染的概率高达90%,会给绵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宿主感染此种寄生虫后,主要会侵袭宿主的肝脾等器官,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此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是犬类动物,羊接触带虫犬有很大可能感染此种寄生虫病,另外接触犬类排出的粪便也会间接感染。如果粪便中含有寄生虫虫卵,就有散播到周围环境的可能,当动物和人接触到被犬粪污染的环境甚至是水源时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风的作用也能影响虫卵散播,通过呼吸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传染。

二、寄生虫病感染的临床表现

羊包虫病是一种能寄生在牛羊猪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于羊上,该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影响到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当人在未知情况下食用了患有此种疾病的羊肉制品时就有可能感染该疾病。羊包虫病是由刺球绦虫大量繁殖引起的,此种寄生虫体积比较大,而且生命力相对顽强,对恶劣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寄生虫虫体可以寄生在宿主各器官和组织中,大量寄生会影响组织的内部结构,从而导致宿主组织萎缩,在生理功能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并且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会影响感染系统的状态,影响动物的正常发育。刺球绦虫在体内会有一个薄膜包裹,大量繁殖会导致薄膜破裂,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形成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导致宿主死亡。由于羊包虫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特别是在草原放牧地区。因此,在临床上羊包虫病也被称为第二癌症,疾病的主要表现是宿主动物的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呼吸道的一些刺激反应,如咳嗽等,疾病的长期发展还会产生恶病质症状,疾病不受控制后会影响大范围羊群的生长状态,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危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宿主体内寄生虫的数量、生长状态及宿主自身的身体状况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一些外界环境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影响。宿主健康状况良好,寄生虫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就是隐性症状,肉眼观察不能看出异样,需要再进行生物学诊断。当疾病发展一周左右会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损害,增加了继发性感染的概率,宿主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道症状,同时生长发育迟缓,精神消沉抑郁。疾病发展到中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此时的宿主由于长期受到消耗性疾病的侵袭,表现为临床恶病质症状。

三、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检验羊包虫病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反向间接血凝试验3种方式,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实验室诊断结果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检验过程中应该明确检验规范,严格按照检验要求选取标本进行检验,减少试验误差,增加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1.应用药物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可治疗羊包虫病,只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在临床饲养过程中,应尽早淘汰生长发育状态不好的动物个体,以便能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饲养区域发现该病后应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进行消毒处理。患病个体主要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止咳润肺,清热解毒额的药物,以达到减少寄生虫对宿主毒副作用的目的。

2.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发现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对患病个体居住的圈舍进行全面消杀,阻断传染源,另外还需要把控家犬活动轨迹,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驱虫。宿主动物出现死亡后要进行无公害处理,控制疾病源头。

切断传播途径,对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放牧过程中规避疫情发生区域,出现疫病后应停止放牧,检测无寄生虫或是虫卵后才可以再次恢复放牧,将疾病影响降到最低。

控制易感羊群,规划剩余羊的放牧路线,加强居住区域内的消毒管理,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使羊群能远离疾病传播源或者是被污染过的水源或其他自然资源。

加强宰杀环节的管理,采用科学的宰杀方法,产生的废物要进行及时处理,对含有疾病的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产生大规模感染。另外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人畜共患病,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3.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加宣传力度,如电视、广播和知识讲座等,还要有专门的部门定期检查养殖户的学习成果,使宣传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不规范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维护了养殖户的基本利益,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猜你喜欢

包囊绦虫包虫病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Ni 胁迫对斜纹夜蛾幼虫包囊反应的影响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