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赋能艺术设计学科的课堂实效性提升探究

2023-07-30董兰胡利

艺术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实效性人工智能

董兰 胡利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改革正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赋能教育教学活动。为进一步探析人工智能赋能艺术设计学科课堂实效性的提升,文章首先厘清艺术设计学科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即人工智能为艺术设计学科注入了活力,艺术设计学科促进了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其次,分析新时期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兴趣、创造力和跨学科思维;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较为单一;三是教育评价相对片面,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五是教学环境缺乏创新氛围、教学设备较为陈旧等。最后,立足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从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教育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路径。文章旨在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而提高艺术设计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期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科;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TP18;J50-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5-0-03

0 引言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工智能赋能艺术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是支持学、教、管、评等教育活动的技术手段[1]。它基于智能感知、教学算法与数据决策等技术,利用智能工具对教育系统各要素进行自动分析,实施精准干预,支持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2]。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艺术设计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学科的关系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是普遍联系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将其与教育领域结合,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变革,又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1.1 人工智能为艺术设计学科注入活力

有诸多学者对艺术设计作出了定义,如学者袁熙旸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的内涵,他认为,艺术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技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3]。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为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人员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发展空间。例如,一些设计师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创造设计,并通过数据分析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种尝试不仅可以促进作品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如今,艺术设计学科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建模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优势,并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新的创作形式和风格。例如,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和语义分析,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作品创作;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数字建模进行优化和预测,以此实现更加高效、准确的设计研究;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更加逼真的动画效果等。一方面,人工智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应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艺术设计学科课堂实效性,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网络共享空间、构建虚拟现实课堂等。

1.2 艺术设计学科促进人工智能算法优化

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物化投射,人工智能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定的介质色彩,换言之,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媒介[4]。对艺术设计领域来说,人工智能通过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模仿,预设模型创造设计,从而突破传统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艺术设计学科作为一门涉及多领域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戏剧、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因此,人工智能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发掘其中的规律和奥秘,优化和调整算法,弥补人工智能在作品情感、艺术审美等方面与人之间的差异。

情感作为人类的特有属性,往往由人类随机生成,而人工智能需要突破这一情感技术壁垒,可以借助艺术设计作品,促进算法优化。例如,通过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识别和分类,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图像数据,同时优化其类属算法;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色彩数据,同时训练其算法中的颜色识别模块;通过识别艺术设计作品的元素,为人工智能提供模式识别技术,使其更好地分辨形状;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作品的情感,为人工智能提供情感数据,使其更准确地识别情感表达。总之,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情感实践,而艺术设计作品往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自然能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来源。

2 新时期艺术设计学科课堂教学现状

从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状况来看,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在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兴趣、创造力和跨学科思维

由于一些教师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往往会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缺乏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交流合作,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融合不同领域知识,致使学生缺乏跨学科思维。

2.2 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较为单一

在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推动着人们对艺术设计的新需求,但一些艺术设计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缺乏将新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于课堂中的意识,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而写生和上课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方式,如果两者缺乏联系和创新,就会割裂知与行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3 教育评价相对片面,评价主体不够多元

一是评价标准不明确和相对复杂,且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难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评价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缺乏学生自主评价或家长、专家等多元评价,导致学生难以深刻全面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三是评价结果过于强调书面成绩,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学科成绩,评价结果成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主要依据,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

2.4 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

艺术设计学科缺乏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到位,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教师管理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难以有效地管理课堂和学生。此外,一些学校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5 教学环境缺乏创新氛围,教学设备较为陈旧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强调创新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教学环境过于单一时,学生往往会缺乏灵感来源和创意启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软硬件设施和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目前,一些学校无法及时更新和配置教学设备,致使师生无法使用新兴设备实现更加复杂的艺术设计。

3 提升艺术设计学科课堂实效性的相关策略

当前,人工智能日益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和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深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3.1 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例如,科大讯飞的智适应学习平台,通过对学生画像、学生经历与行为进行建模,为学生精准且智能地推送学习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其预设学习路径。如今,许多学校将智能机器人引入课堂教学中,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教育机器人可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智能导师等角色,帮助学生深入地感受美、体验美,从而发挥学生审美、创意等特长。同时,学生通过与智能机器人交流沟通,可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灵感、新素材,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沟通素养。

3.2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

教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手段,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壁垒,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和多元化。在人工智能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体味艺术与科技之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潜力,丰富其视听体验。同时,在课堂中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学习状态识别、学习数据采集以及学生个人信息存储等,教师基于教育大数据和智能化教学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以及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学习习惯等因素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精准指导,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教学服务。

3.3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性、共享性、智能化等特点,因此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评价体系,使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到教育评价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智能反馈系统进行及时反馈和解决,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与指导。通过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取、自主探究、思维创新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基于评价过程與评价数据,建立各种模型来计算学生的认知、社会性、心理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5]。

3.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管理

面对智能设计的爆发式增长,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可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将其与艺术设计的学科特性相融合进行教育管理,使教育管理透明化、数据化、指标化,从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以艺术设计作品等不同路径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实现个性化的学生档案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出勤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实现预防机制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教育资源的管理。

3.5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环境建设

随着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学科日益强调交互式体验。这就要求借助硬件与软件设备,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交互式体验中理解抽象的艺术知识。首先,完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备的及时更新、无线网的全面覆盖提供基本配置条件,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环境。其次,推广智能化教学工具,鼓励教师将智能交互系统、智能白板系统、智能班牌系统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最后,营造智能化教学氛围,通过个性化教育、智能化评估等,提高教育质量和满意度。

4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促进了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效开展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创新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和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艺术设计学科课程教学活动改革方法,努力培养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 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9.

[2] 彭绍东.人工智能教育的含义界定与原理挖掘[J].中国电化教育,2021(6):49-59.

[3]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4] 张伟.物性、智性与情性:人工智能与艺术生产的技术向度[J].中州学刊,2021(10):145-152.

[5] 张生,王雪,齐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学评融合”新理念及核心要素[J].中国远程教育,2021(2):1-8,16,76.

作者简介:董兰(1999—),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胡利(1994—),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实效性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工智能与就业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