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

2023-07-25解小青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学位书法

由中央美術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承办的『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研讨会』,四月二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行。研讨会围绕『美术与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后的目标任务,聚焦专业学位建设,深化交流互鉴,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方向、格局和内涵,为高质量推进艺术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再启新篇章。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主持开幕式。他谈到,此次全国高等院校书法研讨会是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公布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线下研讨交流,共谋书法学科建设和发展大计,共同推动书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常重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栾宗涛,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继、顾亚龙、潘善助,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与全国三十多所高等院校书法学科专家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等专委会委员,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代表,线上线下共同参加开幕式及研讨会。

范迪安表示,书法学科升级是历史的机遇,也是文化发展的象征,要更深入地研究书法学科升级之后的学科建设问题:一是要着眼培养全面素质的书法人才。要借助美术学府的综合教学环境与文化学术供给来培养书法人才,特别是在本科阶段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牢固基础;二是要着眼培养高层次研究和创作人才。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注重深化理论研究,找准重大学术课题,聚焦理论创新,为构筑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为中华文明探源,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书法学科的角度做出积极贡献;三是要着眼培养实践创新人才。通过书写形式、书法方式、书法传播等等新的开拓,使书法篆刻创作形成中国艺术的创新形态。

苏士澍在致辞中以两个『三十年』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书法教育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加强书法学科建设是全国政协书画室一直重点关注的议题,教育部等部委高度重视。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历程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紧跟时代变革与社会发展,教学观念与教学传统为书法学科建设和书法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书法史上每一次发展高峰,都出现在国力强盛的时代,欣逢伟大时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孙晓云表示,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两会』精神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对于探索艺术领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遵循书法发展规律的学科专业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愿意为高校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助力更多青年人才走向社会,使更多的书坛新生力量得到全面成长。

栾宗涛代表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以及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谈到,二〇二二年发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对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专业进行了较大调整,强化了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统合性和创新性,为高层次艺术创作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通道。他强调,当前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量注重实践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因此积极推进包括美术与书法在内的专业学位健康发展,尤其是博士专业学位,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必须开好局,走好第一步。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文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时代重任,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注重艺术实践创新的高层次艺术人才。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学科方向要直接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大家立足教育教学规律,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炼新的学科发展形态出发,深入探讨书法专业能力层级评向、创新实践考量及创作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职业趋向、学科交叉深化与产教融合、书法当代应用场景与媒体平台数据建设等等方面,审视并展望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的定位与发展,群策群力,为新时代书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研讨会进行了近七个小时,研讨内容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艺理融通

近年来我国正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今后发展过程当中还将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占比,快速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根据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结合专业学位的具体培养要求,与会专家学者对于突显优化书法学科实践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张继在发言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书法教育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谨慎有序地扩大高等书法教育办学规模,鼓励支持的同时严格把关,避免匆忙上阵、有名无实;三是立足文化强国与文脉传承的高度,强化书法基础教育。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沈乐平以『学理性、导向性、逻辑性』三个核心词,从四个角度阐述书法学科升级体系建设:一是定位学科坐标;二是理清学科边界,把握核心;三是梳理内在体系,优化学科子系统;四是打通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有效明确界定又服务学科核心。湖北省书协主席、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孟庆星在发言中强调,书法本科教育是很重要的基础部分,与研究生教育是联动的,其中的调试需要大量实践探索。中南大学教授罗红胜结合书法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以及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等实际问题,建议加强学科内部研讨,解决好本硕博专业教学的衔接进级,通过专业院校引领等方式增进校际合作,大力创新教育教学和教材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晓勇谈到,本硕博一体化是书法专业学科体系构建的一个重点,学术型和专业型既分开又互动,譬如在书法批评领域和书法实践之间产生的良性互动等等。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谭文选表示,面对『专业不专』,即专业学位定位模糊、艺术院校博士点偏少等现状,建议把握书法学科核心,形成国家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高校主体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发展格局;加强师资建设与学生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并将数据科研系统化,打造专业教学实践保障体系建设。

知行会通

根據学科专业划分与调整,针对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和培养之间产生的错位等目前实际状况,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在实践中普遍呈现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根本问题及建设思路,展开深层学理研讨。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顾亚龙,从书法创作、书学研究、篆刻研究、书法教育等四个分支阐述『美术与书法』作为一级学科的专业设置,提出增加书法教育方向的教学内容,如通用教学法、教学理论、书法教育史等,从书法传播研究、书法市场研究、书法大数据研究等新方向思考学科交叉深化与产教融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杨锁强结合自己二〇二二年在全国范围所做的大量详细的调研,围绕书法学科升级后书法研究生学位点的调整、设置与建设关系及对策和思考等,建议实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体系优化,如采用双导师制、拓宽毕业衡量标准等,书法文化创意产业、书法人工智能、书法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书法融合交叉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其凤表示,新版目录修订最大的改变就是原本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现在要培养书法家,要体现高校书法教育观念的引领性与专博培养学科设置的创造性。他谈到,如今很多行业被A I替代,但是创造性替代不了,建议『一人多体』『一体多变』等具体方面明确实践类书法博士的创作能力、创作观念、人才方位等培养目标与要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金丹介绍了该校书法专业本、硕、博不同学位阶段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量比要求,提出专硕与学硕在生源以及培养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偏颇与弊端,建议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倾向实践或创作,且在答辩中发现,创作理论研究难度更大,有时远远难于书法史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提到三个关键词:艺术本体、审美通感、人文涵养。他强调学科再升级也离不开书法史论与创作实践研究本身,书法学科要做细而长的金字塔式递进建设;在书画篆刻整体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兼修一门学问,努力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激荡多元环境中书法艺术的人文内涵。吉林大学教授张金梁谈到『大书法』观念,提出贯穿研究生教育的三个意识,即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品味意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洪智结合目前博士生只能写文章不能写字等现状,分析了博士生考试审查材料的指标侧重以及取决规定等造成原因,强调应具备『写作俱佳』能力。四川美术学院张学峰谈到专博的重点要回归创作,要更具有创造力,与古为新,并提出凝练地方区域特色,融入学科建设,形成新的学科发展形态等建议。浙江大学副教授林如建议『多重评判』专业学位考量,对其创作或实践过程与结果兼及理论观念阐释等多方面进行检验,突出创作型专业博士素质的创新性、学理性和科研性,以学理思辨体现了论证创作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成果。

古今贯通

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中国书法自身特有的传承,跳出学科专业划分的单一思路,从提升综合艺术素养的角度,围绕书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涉及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差异化探索和多样性显现,以及不同于学术型的专业能力、实践创新成果与论文考察方式等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谈到书法艺术的特殊属性和当代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立足当下中国的学科版图,强调书法学科构架体系要科学、严谨、符合艺术和教育规律。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陈海良从『三绝』(诗书画)到『四全』(诗书画印)谈起,认为本科阶段应以宽泛基础培养为主,提出目前各大院校书法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真正的书法学科应用型领军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北京大学教授张辛认为,当前艺术教学实施中存在强调数学化、模式化等现象,主张大学书法教育的根本是『明道』,书法作为汉字升华的独特艺术,要从秩序之『理』讲求书法整体之『和』。厦门大学教授陈胜凯提出,书法专业高级人才培养要注重书法当代性的表达。这个时代不缺复印机,要强调开创性突破,包括对考古新发现遗迹等书法图像进行研究,打通『书画印』创作,旁涉文房用具鉴赏、创新、改良等研究,建立自己擅长的创作语言和符号,这才是所谓的专业技能。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查律的发言主题是《与中国画比较之下的书法专业学位学科设置之思》,他提出书法比中国画更具有文化代表的优先性,对书法专业学位学科设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辨中西明立场;二是重理解强技能;三是养性情真学养;四是重思辨强创造。广西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赵雪飞从深挖地域特色,如广西花山岩画、坭兴陶等,提出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品牌的综合教育教学模式等建议。

跨界共通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潘善助建议,从传播研究、市场研究以及大数据、新媒体等方向思考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设书法传播课程,如微信制作、抖音制作、新媒体编辑等,多关注或出版书法职业能力培养教材,如书法策展学、书法行政管理学等。他认为,专业学位强调实践性、职业性和高层次,品牌、师资、课程、教材、教法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加强书法专业学位建设,要改变依附美术学的观念,关注书法职业,加强师资储备。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斌结合自己在联合国总部的大量实践工作和探索,基于书法创作心理学数据研究,阐述文化属性、艺术粘性、国际调性是书法跨学科、跨文化内涵拓展的重要环节,要探索适于国际文化差异背景中的书法美育教育途径。荣宝斋、吉林师范大学双聘教授王登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身份的认同,要体现和强调书法的当代性;二是构建书法学科体系的理性与逻辑;三是创新,建立书法话语体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宏的发言聚焦基础教育,他分析书法教育专业姓『艺』、姓『师』、姓『文』的不同特点,倾向将『书法教育』设置在教育学类,在培养方案上体现『职前、职后一体化』等特点。鲁迅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王垚谈到,书法基础教育与美育实践互补融通,避免简单表面化的专业交叉和嫁接,提出加强专业知识层次的丰富性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广泛联动等具体设想。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并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分享其实验书法构思缘起及体会经验,提出『书法是中国人的素描』的观点,认为当代艺术、实验艺术同样离不开书法。他强调,第一,专硕专博的培养要重视创作,要有学术涵养、有质量要求的创作成果;第二,专博要聚焦创新创造,要扎实、要开拓。书法的创新创造基于其人文基础,要在内功层面增添营养补中益气,同时要考虑书法当代应用场景以及书法与当代生活,甚至与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关系;第三,要培养一种创造勇气,敢于走出舒适区,大胆试错,鼓励创新;第四,他提出书法是全社会的,要考虑公共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使命,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研究国际教育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岳黔山表示,将认真梳理总结研讨成果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全国美术教育及书法教育领域尽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份责任,根据国家战略及时代要求,把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科办得有特色、有学术、有高度,起到好的导向作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徐海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该校书法教学传统与专业特点,他根据教育部专业学位要求,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科正在努力探索符合科学规律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希望通过这次研讨,打通校际隔阂,大家拧成一股绳,具体抓实解决问题,探索实践类人才特别是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给予书法一级学科建设扎实的支撑,共同完成这一时代学术课题。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教授解小青主持。研讨会上形成的新论断、新观点、新建议,将委托荣宝斋出版社整合出版《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研讨会学术论文集》。

猜你喜欢

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学位书法
书法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
韩亚洲
寇月朋作品欣赏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