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2023-07-24薛春生

支部建设 2023年16期
关键词:群众服务

□ 薛春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被列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人民至上这一立场观点,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把“为了人民”融入灵魂,涵养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鲜明的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用抵御外侮抗日救亡的浴血奋战、用团结人民翻身解放的革命壮举、用带领人民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追求是符合自己政治意愿的,共产党是唯一能够代表、维护、发展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组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毅然担当起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和当家作主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破旧立新、建章立制,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党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壮举,将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政治纲领书写在中国大地上,书写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取得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党的政治归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共产党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书写了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极大增进了人民福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际行动和不懈奋斗,鼓舞了亿万人民,凝聚起广大群众的信心和力量,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铸就了党执政兴国的牢固根基。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深扎根人民大众,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赞成、拥护和支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坚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以诠释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

4 月22 日,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惠民生 促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省就业局供图)

二、把“造福人民”放在心中,厚植干在实处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就业服务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2023年以来,一批批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一个个实招硬招的落地,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阶段性成果,展现了扎实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决心,也折射出全省就业服务干部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恒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从年初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服务行动到近期“强化就业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从全面启动山西省第十届星火项目创业大赛及星火创业系列活动到推进山西省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示范园建设,从扎实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到建优建强工作站,桩桩件件都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让就业服务事业为人民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切实转化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焦点、切入点,把每一项涉及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2023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集中精力办好“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等12 件民生实事。我们全面聚焦零工求职和市场用工需求,按照“政府建设、规模适度、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思路,推动建设一批“政府所有、公益服务、县县覆盖”的零工市场,广开就业门路,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这项活动充分说明,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责清单,以自身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品格充分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立足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千方百计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增福祉。2023 年,我们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启动全省招聘岗位信息库建设,不断畅通人岗精准匹配渠道;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提速提质,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一项项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民生暖色,也凸显了全省就业服务干部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务实作风。

三、把“人民至上”作为指南,展现勇于担当的奋斗之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是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前,对标中央、省委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有欠缺,职业介绍的便捷度、智慧化水平还不够高,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举措还不够精准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第一,把“人民至上”真正融入血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一条红线。我们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我们要全面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不出偏差、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第二,把“首要任务”牢牢扛在肩上,推动就业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坚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抓好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广大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接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突出“惠民生促就业”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加力;开展好“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大对各类群体的创业支持;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大力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把“团结奋斗”自觉付诸行动,激发拼搏实干精气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宣示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主题教育,谋深谋实今年全省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全力确保今年就业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树牢底线思维,密切关注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统筹做好就业常规统计、失业动态监测等各项工作,直面矛盾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猜你喜欢

群众服务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