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经济的工业设计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3-07-22胡康刘伊天

设计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升级改造新经济工业设计

胡康 刘伊天

摘要:在新经济形势下,工业设计专业面临专业转型、升级与改造的问题。分析新经济浪潮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影响,人才的新要求,阐述了在专业升级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基础工作。对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实训条件升级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期望能为其他学校设计专业开展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工业设计 升级改造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新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1-0104-04

引言

新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传统专业都将面临转型、改造和升级等问题,以互聯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的技术革命,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这样的社会时代需求下,多元化人才是发展新经济的首要资源,为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工业设计专业一直是面向传统制造业的,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传统制造业也正在向智能制造迈进,基于此,分析与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升级改造的发展路径,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经济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设计发展,2010年,多部委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战略性地指出在新经济形势下,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崭新任务。近年来,面对全新的经济形势,百年前传承于包豪斯的传统设计教育模式已经逐步难以满足时代需求,而工业设计的传统定义也在时代发展中逐步消融,工程、机械、商业、管理、计算机、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要素,都不断冲击和融合传统的工业设计的知识领域与边界。与此同时,“中国智造”“工业4. 0”“互联网+”等创新战略,促进了工业设计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驱动了工业设计服务对象与服务方式的变革,随着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与落实,“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低碳设计”等理念成为主导,将国家对工业设计的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另外,工业设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只强有力推手,为促进国民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升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着重要力量。这些新经济形式下的显著变化,不断拓展了工业设计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

面对新经济形式的冲击与国家人才新需求,传统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迫切需要变革。在工业设计高等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上,有诸多兄弟院校先后尝试,例如清华大学科学运用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审视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对学科建设进行了跨学科与跨文化创新规范[1];中国农业大学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围绕设计和机械,建立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2]。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院也紧密融合学校特色,针对学科建设现存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企业访谈、案例分析等多方法,就教学评估、培养方式、就业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真实反映学生和就业市场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就业评估的需求与建议,并尝试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实训三大主要领域,明确了科学适时的改进与转型方向。

二、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调研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开展(如图1)。针对两种关键能力的培养问题分为两类不同被试对象进行,一是针对学生群体,通过历届学生组织获取了武汉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相关人才的评价反馈,主要包括目前本校本科在读或者硕博在读的工业设计专业或者转专业相关的人才,完成收集问卷数据132份,并邀请1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更多关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效果以及就业表现评估。二是面向企业的调研,通过院校的相关合作企业以及毕业生就业反馈工作来完成,包括毕业校友的实际工作实践经验交流,完成7名企业负责人的结构性访谈,核心点是现阶段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与缺陷。

现阶段设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基本能够达到需求标准,设计思维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仍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能够完成基础的设计工作,但具体的设计技术技能往往还需要进一步针对性学习;设计商业的理解存在的问题较大,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方面都表示商业知识的培养仍然有所欠缺;人才的业务基础能力方面的反馈则褒贬不一,理解沟通与合作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学习与应变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像专业技能一样通过明确课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有这样的自觉,来明确学习的方向与意义。

三、工业设计专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问题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落脚点是课程体制建设,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点。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课程之间内容和呈现上如何相互配合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内涵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设计学科本身是需要整合多领域内容的复合型学科,而新经济环境下新技术新业态的产生,导致多专业、新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在学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显得更加重要。有关跨专业合作的教学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中并不罕见,2011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工业设计专业的跨学科培养模式,甚至在一些国家中跨学科合作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趋势,并付诸实践[3]。但跨界或者跨学科合作并不等同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两者都是新环境中企业所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但跨学科合作更讲究人才的基础合作交流能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学科知识融合人才会更符合新经济下的产业需求。

同时企业方面的调研数据表明,高校培养的设计人才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业设计的核心,包括用户、技术、商业3个核心内容中的“商业”因素。结合学生群体的调研数据不难发现,设计实践经验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这类问题的产生,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教育往往会更加注重用户需求的感性思考而忽略设计本身商业的基本性质。知识体系加速更新的新经济背景下,这类知识体系健全的专业人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

四、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案例分析

面向新业态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建设中,在于对未来业态崭新模式的理解与应对,也在于对传统工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革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协同整合变得更为重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讨论,不少高校已经为工业设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案例参考。江南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课程创新,围绕基础专业知识板块与网络明确的核心课程体系,搭配学院资源与工作室配置培养学生的设计认知与艺术感受,形成了面向新时代的多维度改革框架和教学策略[4];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的新工科新设计培养方案,从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到专业课程培养循序渐进[5];浙江大学跨領域整合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6];依托学校计算机学院学科基础,培养具有整合用户、技术、设计、商业和文化来创造新的产品、智能系统和相关服务的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武汉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与设计培训实践[7],学科建设凭借稳定的校企合作展开方向明确的设计培训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双导向并进的培养。

多数院校的学科改革建设都包含了几个共同的战略方向,一是结合院校本身的特色资源,实际上这也是形成院校特色的出发点,是组成学科体制的重要基础;二是新技术新知识的融合培养,这是依照新经济时代下新技术需求驱动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实质形式;三是专业人才学习的定位评价,这是实现学科转型建设的重要评估手段,能够为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动态的调整指导;四是校企合作的设计实践保障,校企合作的概念仍然是设计学科衔接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方法之一,亦是学科转型的关键保障。

五、工业设计专业转型升级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持续攀升,对大学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产生于工业革命后,起初主要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形态和结构设计的创新,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工业设计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新发展下的传统工业设计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但传统专业的转型、改造和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遵循一定原则,按照既定方法实施。

(一)面向未来需求的原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是能力。65%的学生将拥有目前不存在的工作,当前市场上最热门的工作10年前都不存在,因此面向未来的专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提前布局,研究相关产业未来人才需求和趋势,以应对生活质量提升导致的需求变化,要准确把握行业动向,有针对地培养人才;二是及时培养能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高校教育的改革升级仍需严控质量标准,寻求与专业培养方案、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学生中心的原则。设计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学科的转型升级不能脱离学科本质。专业转型升级要回归教育本质,更要关注学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关键在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同样需要保障学生基本的学习素养,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基本道理,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素质水平。

(三)密切多方合作的原则。工业设计专业离不开跨专业合作,尤其是新经济时代下变化的产业模式更需要多领域交流。因此,产教融合、赛教融合、科教融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体验,得到了多所高校的实践与认同,可见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学科建设过程愈发重要。

(四)坚实学科支撑的原则。工业设计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因此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要具备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支撑,综合多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新兴挑战,集结跨学科科研集群完成科研项目,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方式,但这需要复合型专业课程的培养,要靠与时俱进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各司其职,以核心学科为支撑,丰富课程资源,完善课程建设。

六、工业设计专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任何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要摒弃随意性,面对新经济浪潮与国家新人才需求,要认清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实际,展望国内外工业设计学科发展情况,融合自身国情和院系优势,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体系、考核评价等,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地从基本原则与基础工作出发,运用调研分析、改良研究、试点试行等方式,建立、改良与完善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式等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实际调研与工业设计转型升级原则,在工业设计转型升级时,要侧重如下4方面:

(一)研究和预测相关产业未来人才需求和趋势。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成果导向,响应中央提出的制造与网络强国 “两个强国”重点布局。立足高端装备制造,培养能分析政策走向、细分市场领域、挖掘行业潜力,并能从消费规模、产品结构、竞争对手、盈利水平等多角度洞悉变化的工业设计商业战略人才。要以实体产业为基,抢占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高地。培养囊括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可持续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仿真等数字化产品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

(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与时俱进,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维与创造力。将课程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增强教学计划弹性,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和独立思考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基,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赋能赋智要求,突出数字化、柔性化、智慧化为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结果满意度。

(三)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新经济带来了新业态环境,对高校而言,满足新环境下人才教育需求的师资奇缺,前沿和发展问题的机遇与挑战促使高校教师团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终身学习觉悟,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工业设计是实践为主导的学科,应调整清一色的博士教师结构,大胆引进“双师型”教育人才,将具备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高技术人员或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将其成功经验和创业素质传授给学生。

(四)学科交叉与跨专业合作。工业设计如果封闭在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内,过分强调学科背景、专业背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当中的新发现与问题视而不见,就会导致纳新与自变能力低下。专业转型升级的目的不是产生一个新的专业,不是采取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杂糅的形式,而是在原学科的基础上融合新学科知识的影响,从本质上反映现有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实现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在保持工业设计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将其他专业新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软科学等成果与工业设计相关知识关联研究,把原有知识融合更新。

七、“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需要根据本院校拥有的资源特色,探索专业目标有效可行的改造方式,形成具有院校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通过对本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研究,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专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以培养目标与预期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与体系为核心,以教学方式与实践为外化表现的课程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预期。新经济新业态下的新社会需求,期望从学生思维与技能两个方向,结合本校优势资源建设特色学科。首先从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设计学概论、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等课程出发,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提升专业的认知,其次通过人机工程学、设计图学、产品设计思维等课程,为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思维,而后通过服务设计、装备设计、交互设计、文创设计等课程产生不同的专业研究倾向,并提升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最后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参与国际比赛等方式,结合我院与浙江省温州市育才控股集团等企业合作特色,使得学生能够更快与企业接轨,并具有国际化视野,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思维。总体而言,该培养模式是形成由基础的“为什么学”的专业认知问题,到“学什么”的专业思维学习,再到具有方向性的专业深造与实践的培养,最终培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如图2。

该模式导向中,图形化解释了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均分布,面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部分脱节,更需要我们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寻找到需求人才与学生能力期望曲线的交合点,根据定向专业培养阈值和专业全面培养阈值与学生能力期望曲线的切点重新划定人才培养范围,以期望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总而言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能获得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方向,能选择有特定领域的定向专业人才,或者有专业全面性的全能型人才,对应的人才评价分类则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评价体系来完成。根据学生培养评价分布与需求评价分布,能形成高校培养与人才需求期望的回归曲线,并实现拟合出合适的人才培养分布期望区间,最终能通过该标准来规划人才培养,培养顺应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如图3。

(二)课程内容与体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基本层级,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核心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跨界能力,其外以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等行业实践与学术理论相互融合,在让学生明确专业理论、学习领域前沿、扩宽认知广度和提升认知效度的同时,不脱离行业实践,而在最外层,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在专业场景中的培养被分为多种类别,“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搭建了6类专业场景来培养能力,以保障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设计知识体系健全,形成学术研究、人文研究、商业理解、技术应用、学科跨度、创新创造的教育循环,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知识体系健全的融合型人才,如图4。

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三层楼”课程体系,以“典型产品”带教学为出发点的实用主义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常见课程体系构架。在一个靠量化评价体系的大学环境中,课程体系建设常难得领导层重视,存在认识不清晰和因人设课的现象。“多学科知识融合”重新审视了专业学科的课程内容,发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体系关联的课程整合为明确的学习教育场景,同时实现课程的场景适应性调整,具体而言,可以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分为六大场景,即一是工学基础设计学场景,主要包含工学基础理论、机械相关基础以及汽车设计相关课程;二是定性场景课程学習,主要包含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装备设计、文创设计等不同类型倾向的课程;三是专业表现进学习场景,主要包含软件课程和设计手绘课程;四是设计调研与市场理解学习场景,主要包含设计调研和设计市场学相关课程;五是设计理论学习研究场景,主要包含设计概论、产品设计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程;六是设计思维与流程应用场景,主要包含思维、用户、企业三大部分,如图5。

对应的课程体系包括科学技术、艺术设计、社会人文、商业管理在内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划分到具体的设计场景学习中,诸如设计基础理论学习应用场景,工学技术基础学习场景,设计调研与市场理解的社会学研究学习场景,定向设计主题与设计应用的学习场景,每个场景中包含了学科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基于本校强势学科的课程设置与特色,在工学技术基础学习场景中加入了大量数字化技术的体系,保障在新技术与知识的冲击下,设计专业人才能拥有扎实的科学学科基础,并顺应时代变化应对未来新事物的挑战。“多学科知识融合”另一大特色在于后期定向设计主题与设计应用的学习场景,这也是针对本校资源特点与产学研教学模式的一种适应性教学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赛教融合、项目式教学和工作室式教学集成的混合模式,保障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并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

(三)教学方式与实践。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良与创新,本学院结合相关调研与分析,初步提出了如下5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改良建议。一是要明确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授课情况,让学生具备自身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二是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如音频、动画、3D、VR、AR等技术激发学生灵感,使知识直观化;三是要建立多元融合教学方式,多元不仅是跨学科、跨学院与跨学校的融合,更要不断促使外部企业技术实训与教学知识体系的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明白理论并通晓技术,成为市场所需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四是要融合拓展师资队伍优势,新经济背景下工业设计学科融合的要求,促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技能特长、教学经历的教师协同教学。要充分吸纳不同学科和层次人才,融合双师型教师优势,重视不同教师的个人特色和教学特色,拓展教学优势,补短板,形成高效、科学、覆盖广、专业性强、受学生喜爱、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五是要科学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依照课堂评价与卷面考试评价学生的优良,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外部的实践实训、创新能力、商业能力等,让评价方式细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塑造新经济形式下国家需要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结语

面对新经济形式下的全新要求,工业设计专业不能因循守旧,在把握工业设计专业核心特点与本质的基础上,要不断敢于“试错”,勇于创新。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现状的了解,实际调研学生与企业,明确现阶段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兄弟院校探索改进案例,把握转型升级原则与基础,初步进行了“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并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方式改进与实践,虽然得到一定成果,但专业改造升级的道路依旧长远,愿在之后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中,能够让工业设计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并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与改良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基金项目:“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348)。

参考文献

[1]赵超.探索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学科建设的哲学基础与实践框架[J].装饰,2019(09):26-30.

[2]陈雨,柳沙.工科院系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Z1):142-144.

[3]甘为,薛海安.荷兰项目式跨学科合作设计教学新实践——以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例[J].艺术设计研究,2020(02):121-126.

[4]邓嵘.知识结构转型与培养路径思考——以江南大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装饰,2021(06):40-41.

[5]袁翔,季铁,何人可.工业设计“新工科”专业改革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行动与思考[J].装饰,2021(06):24-26.

[6]罗仕鉴.科技设计驱动变革[J].包装工程,2017,38(24):30-36.

[7]潘长学.设计是不断以新知识系统解决不同场域的和谐问题[J].设计,2019,32(04):62-64.

猜你喜欢

升级改造新经济工业设计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发射台自台质量保证系统分析及升级改造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