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07-21李超越李晓光李雨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

李超越 李晓光 李雨萌

摘 要:随着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开展,学好通用规范汉字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域、环境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在通用规范汉字识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的重要性、通用规范汉字识记存在的问题、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帮助其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6-0044-03

收稿日期:2023-03-21

通讯作者:李晓光(1978-),男,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基金项目: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NGJGH2022467)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产物,汉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少数民族小学生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学好通用规范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对小学语文通用规范汉字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但由于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对于汉字的应用相对较少,再加上汉字数量较多,字形较复杂,所以要识记汉字具有一定的难度[1]。识字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同时也在整个双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是奠定其语文综合素养基础的关键。

1 提高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夯实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认识通用规范汉字就是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确保高楼屹立不倒[2]。语文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技能,没有一定的识字量,倾听、表达、阅读和写作四大语文能力便无从谈起,提高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方可开展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活动。同时,识字在各科学习中也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学生对通用规范汉字的认识不仅会影响语文这一门学科,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识字教学是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尤为重要和关键。

(2)有利于增强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华夏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少数民族小学生不仅要学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还应该學会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通用规范汉字,通过对通用规范汉字的学习,可以让少数民族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更好地与其他民族的人们进行沟通,也有利于让他们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3)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心理学实验表明,人是通过右脑来识别汉字的,所以,识字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通过识字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识字技能的掌握也可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接受能力和接受范围也随之扩大,有助于少数民族小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发展个性。识字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就是说,掌握了识字技能就拥有了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很好地融入祖国大家庭。

2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存在的问题

2.1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拼音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在通用规范汉字的拼音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b、d”不分、“p、q”不分的情况,这些拼音基础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通用规范汉字的发音和识记。同时,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本民族语言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习汉语,就会造成知识的混乱。比如,大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是没有声调的,而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就使少数民族小学生在遇到拼音相同但是音调不同的汉字时会出现错误[3]。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类似于“妈、麻、”和“里、立”等发音相同,汉字混用的情况,进而就造成了识字困难。

2.2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字识记兴趣不浓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的方法都只是机械地跟读,在跟读几分钟后就会出现走神或东张西望的现象,对识字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自觉性方面往往受兴趣和情绪影响较大,而教师采用的识字方法又与学生的这些特点不贴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比如,教师在讲“拨、拔”“戍、戌”这类字形相近的汉字时,如果不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仅仅让学生用机械跟读的方法识字,这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访谈中,教师表示少数民族小学生普遍汉语基础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认识的字越来越多,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不愿意识字。

2.3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的规范汉字学习环境受限

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并不像他们的母语那样,自牙牙学语就一直在使用。因此对于没有汉语基础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学习通用规范汉字的难度也就更大了。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学习环境很重要。引导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汉语和通用规范汉字,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用汉语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但是少数民族小学生周围大部分都是同民族的人群,平常也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交流,没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学习环境,尤其是对通用规范汉字的认识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4]。比如,对“巳、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汉字不认识,对“是、似”等读音相近的汉字区分不开。因此,由于学习环境受限,少数民族小学生在通用规范汉字的识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4 教师对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教学不重视

首先,教师自身对通用规范汉字教学基础不扎实。“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少数民族教师对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比较熟悉,但对汉语汉字掌握得不好。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汉语汉字运用的水平不高。比如,教师在讲“低碳生活”这个话题的时候,“低”这个字明明是一声却读成了三声,学生跟读的时候也读错了。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并不注意通用规范汉字的笔画和笔顺,导致通用规范汉字的笔画和笔顺经常出现错误。比如,“火、爽”等字的笔顺是先写两边的笔画再写中间的“人”,而部分教师是先写中间的“人”再写两边的笔画。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教师自身的通用规范汉字知识的掌握也是较为欠缺的,应该进一步提升通用规范汉字的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运用规范汉字识字教学的方法较单一。目前,很多少数民族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多是采取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用多听、多读、多练的方式记忆字形,这对巩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基础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机械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发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厌烦情绪。对于通用规范汉字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访谈中发现,因为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限,所以识字教学的方法在理解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则是拼音识字法,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很难引起学生学习通用规范汉字的兴趣,使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识字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另外,教师片面追求识字的数量忽略识字的质量。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速度很快,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某个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时候就进行下一个汉字的学习,以至于小学生不能对汉字进行有效识记。比如,当教师讲解“藏”这个汉字时,只是简单地读出了字音,并在黑板上写了范字,并没有对笔画和笔顺进行详细地讲解,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发生,导致教师过度地关注识字的数量,忽视了小学生识字的质量。

3 培养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的策略

3.1 增强学习信心,强化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

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只有学好拼音,才能调动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通用规范汉字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因此,教师要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信心,强化他们的拼音知识,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讲授拼音知识的过程中,要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去吸引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把四个声调用儿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也可以把标调的规律编成顺口溜:“先标a o e,再标i u ü,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找到日常生活中与拼音字母相似的东西,比如,小a像个小蝌蚪,小h像个小凳子等等,这种趣味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利于学生强化记忆,从而更好地学习通用规范汉字。

3.2 运用现代手段,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必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汉字保持长久的记忆[5]。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也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应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通过PPT向学生呈现精彩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和线条美。比如,在上《升国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个升国旗时候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升国旗时的动作,学生就会对“升”这个汉字认识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日”字时,可以利用形象的动画,添一笔变成“白、田、甲、旦、申”等新字,学生快乐地识字,切实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识记通用规范汉字的兴趣。

3.3 营造学习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小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语言文字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只有创建良好的汉字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能力。采取多种方法营造汉语学习环境,如利用远程教育的电视资源,开展电视进教室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汉字识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也可以与汉语授课学校结对,让少数民族小学生与汉族小学生交朋友,进一步提高汉字识记水平;教师还可以带领少数民族小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汉字文化,从而对通用规范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识字教学更加顺利。

3.4 利用多种方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小學语文识字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小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能够自主识字。因此,教师要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主要包括归类识字、拼音识字、部首识字、比较识字等等,都是十分值得推荐的方法。归类识字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为学生做汉字归类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识字的数量,还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减轻汉字学习的压力。比如,教师可以将“江、河、湖、海、溪”这五个字作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归类记忆,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五个字都与“水”有关,如此一来就能充分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别形近字、记住形近字,提高通用规范汉字的识记效果。

3.5 解析汉字结构,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识记汉字的质量

通用规范汉字的字形结构有其独特的规律,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应使少数民族小学生先掌握简单的笔画、偏旁,熟悉汉字的笔顺、结构,降低识字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最后的汉字常用笔画名称表和偏旁名称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画和汉字的偏旁,然后在教学时进行详细地讲解。比如,汉字的常用偏旁“艹”(草字头),首先让学生通过偏旁名称表认识“艹”这个偏旁,在学习汉字“花、草”等字的时候,就能加深印象并正确书写。汉字中还有很多其他规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把握汉字整体结构,抓住汉字本身的结字规律,帮助少数民族小学生识字,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4 结论

内蒙古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识记教学任重道远,为了切实推进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学习汉语,教师必须多措并举,采取更为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少数民族小学生充分地融入识字教学中,进而不断提高通用规范汉字识记质量和水平,为语文核心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的汉字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参考文献:

〔1〕外力江·赛麦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国语识字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8,14(07):221.

〔2〕薛郁.刍议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20,37(36):43-44.

〔3〕古丽那尔·加丽木汗. 哈萨克族民族学校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研究——以新疆哈密市柳树沟乡Y小学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4〕韩文娟.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策略探讨[J].文渊(中学版),2019,18(03):690.

〔5〕韩玉柱.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J].文渊(中学版),2019,18(0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