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框架下的近地小行星防御全球合作与协调机制概述

2023-07-20许菁菁王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国际太空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行星天体威胁

许菁菁 王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事件(图源:UNOOSA 官网)

历史上多次发生小行星近距离接近地球事件,如2013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一颗直径约20m 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这个事件使国际社会认识到这一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采取应对措施。小行星撞击地球虽然概率很低但却极具风险,会对地球生物造成重大威胁。小行星防御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抵御小行星撞击地球风险,发挥各国的设施和能力来制定规则、协同处置联合应对。近年来,联合国框架下已经建立了小行星防御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空间任务计划咨询组(SMPAG),在联合观测、协调应对、联合演练、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1 引言

自人类开展太空活动以来,联合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有关事项磋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59年,联合国大会设立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作为常设委员会,其任务是审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范围,制定在联合国主持下开展外空活动的方案,鼓励研究并传播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探索外层空间相关的法律问题。

近地小行星的运行速度可达到20km/s 以上,具有较大的撞击动能,其撞击地球可能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地球资产造成威胁。空间能力在保障人类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空间系统应对小行星撞击风险是加强利用空间系统增强复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机制下,加强全球层面的协调与合作,能够发挥空间能力在应对小行星撞击风险上的关键作用。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风险,首先要确定构成威胁的对象,通过国际协调规划相应的减缓行动,并需要具有航天能力的国家共同参与行动,制定相应的规则流程,采取措施抵御风险。在近地小行星防御领域开展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发挥人类科技潜能尽快形成行星防御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 联合国框架下小行星防御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

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国际小行星预警网和空间任务计划咨询组

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联合国框架下的机制建立为国际社会应对近地小行星威胁奠定了政治基础。

国际层面首次讨论近地天体(NEO)的大型会议是199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近地天体国际会议,会议由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OSA)组织,提议扩大现有观测活动来探测和跟踪近地天体,并提出要提高对近地天体威胁的认识,为合作观测、研究和减缓方案提供指导方针。

1999年,第三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UNISPACE Ⅲ)进一步关注这一问题,并制定了《空间与人类发展维也纳宣言》,其中建议改进近地天体活动的全球协调。为落实这一建议,2001年COPUOS 成立近地天体问题行动小组(AT14),为国际社会应对近地天体撞击威胁提出建议。行动小组的成果之一是: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STSC)自2007年设立“近地天体”议程项目,开始实施了一项关于近地天体的多年工作计划,该计划将审查在近地天体观测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及协作进展;以近地天体探测为目的,促进更强大的数据交换、处理、归档和传播的国际能力,以及起草应对近地天体威胁的国际程序。

联合国大会在COPUOS 主持下商定关于对近地天体的撞击威胁做出国际应对的建议,并于2013年12月形成决议。这些建议为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可能的近地天体威胁提供了依据。它们旨在确保发现危险小行星和彗星,确定需要对其采取行动的天体,规划减缓灾难行动,包括偏转方向、干扰行动及民众防护活动,在威胁严重时实施减缓灾难的行动。决议中建议建立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IAWN)和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SMPAG),这两个实体成为全球层面加强行星防御领域协调的重要机制。

2014年,IAWN 和SMPAG 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AT14 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于2015年正式解散。2016年,联合国大会决定由UNOOSA 担任SMPAG 的秘书处。IAWN 和SMPAG 向STSC 提交年度工作进展的报告。他们以非常任观察员的身份出席STSC 的会议,通过他们的政府代表团进行信息交流。SMPAG 和IAWN 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会议,要么与STSC 的会议一起举行,要么与行星防御其他重要活动一起举行。

如果有观测者提出可靠的撞击预测,IAWN 将发出警告。如果该物体大于50m,并且在今后50年内撞击概率大于1%,SMPAG 将开始评估缓解方案和执行计划,供会员国审议。其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系统、人类及其在地球上的财产,使人类文明免受毁灭性小行星撞击的影响。

IAWN、SMPAG与联合国的关系(图源:UNOOSA网站)

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简介

IAWN 是一个由空间机构、科学机构、天文台和其他有关各方主体组成的合作机制,截至2023年2月已有50 个成员,分别是来自20 多个国家的独立天文学家、天文台和航天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目前是IAWN 的协调领导机构。IAWN 是一个虚拟网络,将执行发现、监测和物理表征潜在近地天体的机构连接在一起。其功能是维持一个国际公认的接收、确认和处理所有新观测结果的数据交换中心,就新出现的威胁通报标准和阈值提出政策建议,并协助各国政府分析影响后果和规划减缓应对措施,使用明确的通报计划和协议。

IAWN 的成员携带各种地面和天基资产来探测和观察近地天体,进行轨道计算和危害分析,形成描述特定近地天体特征的观测结果。新设施和能力互联整合有助于IAWN 的发展。作为加入IAWN 的条件,成员要接受在现有的近地天体网络设施之间的协调,并同意交换所有数据提交给网络。如果IAWN 发现可信的撞击威胁,小行星警报网将会提供所能掌握的最佳信息,并通过UNOOSA 分发给所有成员国。

IAWN 的主要职能有:①开展和协调近地天体的搜索工作;②对近地天体进行跟踪和表征;③向公众介绍近地天体的风险和益处;④维护近地天体数据交换中心;⑤维护关于潜在影响后果的数据库;⑥作为有关近地天体信息的唯一可信来源。

IAWN 一般每年召开两次审查会议,最近一次会议是在2023年2月。2022年,全球40 多个国家的天文台收集了大约3650 万次小行星和彗星观测。在2022年发现了创纪录的3190 个近地天体。截至2023年2月5日,已知近地天体的数量为31366 颗,其中2328 颗小行星的轨道距离地球轨道8×106km 以内,直径大于140m。

2022年,两颗以前不为人知的小行星在撞击地球大气层前几小时被观测到,一颗在冰岛附近的海洋上空,另一颗在加拿大上空。这两颗小行星都小到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中无害地解体,但通过它们测试了全球网络发现、跟踪和描述其特性以及准确预测其撞击位置的能力。在2022年底,IAWN 对一颗著名的近地小行星2005 LW3 进行联合观测,这是对全球观测网络技术能力的第二次评估,有82 个观测站参与。

这些活动利用了IAWN 成员和观察员的观测能力和沟通渠道,并将观测目标视为假设的威胁,以便在实际威胁发生时发挥协调能力,向决策者通报情况。

空间任务计划咨询组简介

SMPAG 将会员国的空间机构聚集在一起,主要讨论和规划协作项目,开发和测试相关技术,使太空中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偏转或中断。截至2023年2月,SMPAG 已有18 个成员,还有7 个国际组织作为其观察员。IAWN 是SMPAG 的成员。SMPAG 的成员资格向所有协调和资助空间活动并有能力为开展近地天体减缓行动作出贡献的主体开放。SMPAG 成员由轮流担任主席的指导委员会领导,UNOOSA 任常设秘书处。SMPAG 的现任主席来自欧洲航天局(ESA),于2023-2025年连任。

根据其2015年通过的职权范围,SMPAG 的目标是在其成员之间开展合作活动,并就行星防御措施的建议达成共识。如果IAWN 发出可信的撞击预警,SMPAG 将提出减缓方案和实施计划,供会员国审议。SMPAG 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SMPAG 的主要工作范围如下。

(1)参考任务、技术路线图和合作研究

1)建议和促进行星防御所需的研究。此类调查可通过地基和天基近地天体观测和表征、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研究、技术开发和空间任务开展等方式进行;

2)制定并同意一系列参考任务,处理各种潜在的近地天体撞击情景和偏转/破坏可能性(包括对各种情景的评估),这些参考任务将促进技术实现和资源规划;

3)评估天基近地天体减缓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效果;

4)与IAWN 合作,建议行动的标准和阈值(例如:通报重大撞击风险,启动观察及减缓活动),推荐偏转目标的标准;

5)为适用参考任务制定决策和事件时间表。

(2)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1)确定在天基近地天体减缓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这将有助于避免代价高昂的重复劳动,并加快有效能力的发展;

2)让各成员了解有关国家的行星防御活动;

3)按照SMPAG 职权文件中商定的规则向公众宣传其活动;

4)每年向STSC 介绍这些活动的现况。

(3)法律和政策方面

确定在执行近地天体减缓行动或选择减缓方案方面所涉及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如责任问题),以便在适当的论坛中进行详细的审查。

(4)减缓规划活动

1)建议天基近地天体减缓活动的操作责任;

2)与可能参与实施应对的相关行动者进行协调;

3)在出现可信威胁时,建议减缓行动的可行概念,直接通知各国政府协调和支持空间任务行动,并要求它们通过UNOOSA 通知COPUOS。

2015年,SMPAG 开始制定工作计划,包括11个工作计划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或多个SMPAG 成员牵头。该工作计划是全球层面的行星防御路线图,包括就应对行动的初步标准和阈值达成协议,考虑缓解任务类型和技术,将威胁情景匹配任务类型,在发现可信威胁时制定行动计划。工作计划是一份不断更新的文件,由UNOOSA 维护,并与SMPAG 主席密切协调。经指导委员会批准后,SMPAG 的数据、调查结果和特别关注的报告将向公众发布。SMPAG 的工作是在自愿基础上完成的,并通过协商一致作出决定。然而,SMPAG 只是一个咨询小组,针对不同的威胁和任务情况制定减缓方案。但如果出现真正的威胁,SMPAG 向决策者提供有关潜在行动的建议,但其本身并没有决策权。

SMPAG 工作计划

2016年,SMPAG 批准成立特设工作组,就与SMPAG 工作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2020年4月空间任务咨询小组法律问题特设工作组发布了《行星防御法律概述和评估》报告,报告讨论了行星防御的告知和行为义务、行星防御方法的合法性、违反国际法的国家责任、损害赔偿责任、协调行星防御活动的决策机构等部分内容,对相关国际规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SMPAG 法律问题特设工作组也在2023年外空委科技小组会议上恢复了工作。

在ASI 和米兰理工大学主导下,2021年SMPAG 启动了首次假想撞击威胁演习。该演习的首要目标是模拟小行星造成的假设威胁情况,重点关注为应对此类撞击威胁提出协调一致建议的程序。侧重于国家程序的第一阶段演练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将侧重于SMPAG 成员之间的任务协调,于2023年2月启动。

3 机制建立与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提升国际社会对小行星防御问题的认识

在STSC 下建立“近地天体”议程项目,成为COPUOS 向成员国及其观察员分享小行星防御任务进展、观测活动和进行国际合作数据共享的平台。在该议程项目下,IAWN 和SMPAG 向COPUOS 提交年度报告,报告有关进展。一方面,通过共享关于发现、监测和物理描述具有潜在危险的近地天体的信息,加强合作与协调工作,有利于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使相关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该议程项目的有益推进,有易于提高公众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认识。一旦发生可信的小行星撞击威胁,有利于在全球层面进行沟通和采取行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认识,联合国大会于2016年12月6日决定将每年的6月30日设立为国际小行星日。该建议由空间探索者协会提交,由COPUOS 核准。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大撞击事件。

与减灾机制建立合作来发展应对小行星撞击危险的抗灾能力

为应对有可能的小行星撞击风险而开展的准备工作,要将IAWN 和SMPAG 的工作与其他减灾机制建立合作与联系。比如IAWN 与联合国灾害管理和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建立联系。UNSPIDER 是由UNOOSA 运行的一个计划,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减灾活动中使用天基信息。IAWN 和UNSPIDER 建立联系,向应急机构等相关方提供小行星撞击风险的信息。《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简称《仙台框架》)是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合作方面达成的重要文件,包含7 个目标和4 个行动重点。在《仙台框架》下,各国也在针对水文、气象、地质和人为灾害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制定国家减灾战略。通过UN-SPIDER 将空间领域和灾害管理领域、风险管理领域建立联系,促进能力建设、提高认识,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在预测和减轻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灾害影响方面的认识,分享应急和灾害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的技术小组正在努力将近地天体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纳入灾害分类中。

现有联合国框架下的小行星防御多边机制尚不足以应对真正的小行星威胁

COPUOS 正在努力为国际决策和协调行动制定框架,然而当前的合作机制尚处于机制发展与构建的初级阶段。COPUOS 作为向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报告的委员会,决定必须以成员国协商一致作出。而现有的SMPAG 只具有咨询职能,并不具有行动的决策权。而当真正的小行星威胁来袭,需要采取偏转和减缓措施,这些措施可能被视作武器技术,这超出了联合国外空委的职权范畴。那么小行星防御行动需要有更高一级的机构制定行动框架,领导、协调偏转和减缓任务。

4 结束语

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危害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通过COPUOS 和UNOOSA 的工作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应对这一危险需要采取合作行动和国际协调。COPUOS 通过建立IAWN 和SMPAG,将主要的相关方连接起来形成协调运作的机制,解决关键问题、关键流程、关键程序,而国家空间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私营部门也在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有关能力,他们也构成了小行星防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支点。随着全球观测、早期预警、减缓能力以及国际协调能力的不断增强,小行星撞击将成为一种可以预防的自然灾害。

猜你喜欢

小行星天体威胁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人类的威胁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小行星:往左走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