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2023-07-19王亚丽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繁殖技术

王亚丽

摘    要:花卉具有广阔市场发展空间,其作用和价值巨大,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牡丹以独特优势在花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视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工作。基于此,文章论述了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06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志码:B

牡丹既可以观赏又可以入药,在庭院中可以单植和丛栽。牡丹不仅是良好的园林观赏花木,也是花卉市场的重要品种。牡丹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甘肃临夏地区实施牡丹种苗繁殖技术,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紧跟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牡丹种植,进一步开拓国内牡丹市场[1]。

1 推进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发展的意义

近几年,花卉产业朝着现代农业管理科技、生产特色花卉、高效农业等方向发展,有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定花卉业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地区农业新经济增长点,凸显其活力,带动新兴产业与农业经济发展。

甘肃临夏地区以牡丹种苗繁殖作为依托,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生长与推广的各类花卉,促进产业链延长,应用“花卉+旅游”模式,整合原有育苗温室,促进水肥配套一体化实现,建设智能化生产设施,构建集生产、繁育、种植、销售于一体的花卉基地,以充分促进甘肃临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2]。

2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要点

2.1 挑选土地,建立种植园

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牡丹,选择土壤肥沃、排水灌溉条件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污染以及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宜在土壤黏度高的浅土层和低洼地带种植。

2.2 整理园内土地

1)消毒和平整种植地块。种植前深耕平整、耙细。如果在酸性地块种植,种植地需施用水和石灰粉,使种植地酸碱中和。

2)平整处理好的土地进行挖沟起垄。沿着山坡地形挖50 cm深的种植沟并起垄,同时施足底肥(有机肥30 000 kg/hm2),沟口地面修整垄宽1.2 m、垄高15 cm,以预防积水。

2.3 牡丹繁殖

牡丹繁殖包括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多种繁殖方法。

2.3.1 分株法

分株法有2种方法,即半分法和全分法。应在落叶后以及冷冻前进行分株。注意每株植物应该有1~2个须根。

2.3.2 压条法

6—7月开花后可选择1~2年生的粗枝进行压条,深10~15 cm,枝条可以弯曲但不可以折断,并覆盖土壤。

2.3.3 扦插法

6—9月在木质化的老树枝选择生长旺盛、叶芽饱满的枝条,修剪为15~20 cm,留2~3个叶芽进行扦插。切割深度一般为8~10 cm。嫩枝扦插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同老枝扦插一样,选取生长健康茁壮且未萌发的嫩枝,插条长为10 cm左右,扦插深度为3~4 cm。注意扦插后要及时浇水保湿,注意遮阳处理。

2.3.4 嫁接法

用木嵌芽嫁接,与地面呈30°~40°的角度且距离地面4~6 cm斜切1个长度为1~2 cm的盾形切口,可以选择1个完整的芽嵌在砧座的小刃口上,用弹性和宽度适中的白色塑料袋绑牢。将芽插入切片时,形成层应尽可能对齐,以避免暴露砧木的木质部。

2.3.5 形芽嫁接法

在不分枝的向陽面,用垂直刀将砧木从离地4~6 cm的地方切掉,宽度为5~8 mm,用1.5~2 cm的立刀在切口下方切割,在皮质上形成T形切口。选择1个完整的花蕾,将其插入切割口。正确放置花蕾后,用塑料胶带捆扎,在打结时必须露出花蕾。

2.4 定植

固定根系完整、植株健壮且高度30 cm以上的牡丹,玫瑰种植密度为7 500~8 250株/hm2,行距为(60~65) cm×2 m。定植后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前应将垄室顶部土壤细碎,将黑色薄膜平铺在山脊室的顶部,并在两侧夯实土壤,不留缝隙,待第2年6月去除地膜。

在定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穴栽或开箱栽,定植穴深30 cm左右,并填土覆盖。若幼苗脱水严重,种植前可以用水浸泡1 h,种植后要及时浇水[3]。

3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管理

3.1 土、肥、水管理

春季移栽后应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水分,促进微生物活性。落叶后至萌动前,结合秋基肥,采取挖沟的方式施肥,沿沟外缘,尽量少伤大根。同时要及时除草,发现园内杂草较多时就要除草,每年除草4~5次,并在深冬前深翻1次。

定植后要注意水肥管理。发芽期,在距灌木穴根30 cm处施用有机肥。在开花前20、10和5 d喷施0.3%腐殖酸叶面肥。采花后,疏松土壤,将有机肥料与每个灌木穴混合。秋末深耕,施用腐熟有机肥45 000 kg/hm2。施肥后及时浇水,促进养分分解和吸收。牡丹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水分适宜。花期应避免土壤干旱,安装滴灌装置,可节约水分,保持土壤透气性。

3.2 成活后修剪复壮

冬季修剪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以避免损坏树枝。根据株龄、生长、水肥管理条件,冬季以采伐为主,疏、短、伐为辅,做到枝干不密、通风透光性好。冬季修剪以疏枝为主,每丛留5~10条强枝,修剪短枝促进枝条生长。对生长不良的老枝,离地5~6 cm,集中繁殖,促进新枝萌发,恢复生长。对3年以下的花卉进行修剪和稀释,去除病枝和断枝、交叉枝、弱枝和裸枝。坚固主干树枝应修剪至高1.5 m处。对3年以上的老枝进行更新修剪,每年将1/3的老枝削去或剪掉,在相应部位繁殖新枝条,每隔3年更新1次。采芽后进行中、轻度修剪,主要剪除尾枝,集中挤压来生枝、复生枝、死枝、重叠枝、病虫害枝、根茎出芽分蘖和枝条,以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提高下一茬花卉的产量[4]。

3.3 病虫害防治方法

为防治病虫害,应当及时剪除病枝、病株、病叶、病芽,并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物理防治方法是使用虫灯、蓝板和黄板诱杀害虫。根据牡丹的生长特点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施用化学农药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施用准则》(DB 51/337—2003)的规定。牡丹种苗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技术人员需要按照牡丹种苗种植病虫害防治方式开展选种、移栽、种植等工作,具体如下。

1)选种期。通过药物拌种提高牡丹种苗的抗病虫害能力。

2)移栽前期。防治牡丹根部病虫害,可喷洒生根粉,提高种苗生根能力,加强牡丹种苗栽植后其根系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种植后期。针对种植的牡丹种苗选取适宜的化肥追肥,并结合生物、物理、农业、化学防治方式,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

4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存在的问题

4.1 生产经营粗放,牡丹种苗产品不精

甘肃临夏地区牡丹采取传统的大田育苗繁殖方式,设施化育苗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当地种植人员对牡丹种苗育苗新技术和管理新思想缺乏研究,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积极引入高新技术。缺乏高技能的园艺工人和管理、销售人员,牡丹繁殖不精细,水肥管控不精准,使得牡丹无精品。部分牡丹基地的道路布局不合理、路网未形成、道路质量差,导致花卉牡丹运输困难。一些基地缺乏排灌水设施,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不强,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还有些基地未通电,严重影响了牡丹的生长[5]。

4.2 育苗管理不善,牡丹质量低下

出土后的幼苗组织嫩弱,对遮阳、灌水、间苗、补苗、松土除草、切根、施肥等有严格的要求,管理不善會出现烧苗、病虫害、涝灾等。一些育苗基地内杂草丛生,没有适时修剪和排栽牡丹,水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牡丹密度过大,导致牡丹长势差、质量低下。

4.3 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牡丹种苗育苗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技术型人才,大多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种植和管理,对种子保存、基地选择、土壤处理、种子处理、育苗等过程缺乏严格的技术规程,导致出现种子发芽率低、种苗质量差等问题,不利于达成繁殖目标。产品以低端小规格牡丹为主,缺乏精品及大规格牡丹,没有地方特色的主导品种,总体品质不高,附加值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5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改善措施

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业主引领、农户参与、成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甘肃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育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甘肃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完善牡丹繁育基地生产道路、排灌系统、标准化苗圃地整理、土壤改良、电力电路、育苗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育苗基地由传统的大田育苗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设施育苗方式转变。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配置自动调温控湿、机械化作业机具等设备,不断提高牡丹种苗繁殖基地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

5.2 提升牡丹质量

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检验机构,壮大种苗管理队伍。种苗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牡丹生产经营单位,调查牡丹苗批树种、类型、苗龄、总量、地径、苗高、根系长、根幅等,从而提高牡丹质量监管水平。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检测技术、繁育基地选择、种子挑选、牡丹繁育、苗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实际操作技能,提升育苗技术水平。

5.3 科学应对“两非”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现有成型、成规模且有意愿继续经营的牡丹繁育地从基本农田中划出,调整为非基本农田。

转移繁育生产地点,将适合育苗的牡丹从基本农田转移到非基本农田区域。建设科技育苗基地,缩小占地规模,实施精品化繁殖,利用有限的土地繁殖市场需求量大、人们喜爱的牡丹。

5.4 加强经营主体繁殖

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发展核心在于引进繁殖精深加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工企业的带动才能整活牡丹产业,才能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返乡农民等发展牡丹种苗育苗基地、建设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牡丹种苗育苗经营主体。

5.5 完善育苗机制

积极推行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繁殖的牡丹繁殖机制,将牡丹生产与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林业高质量发展等有效衔接,强化公益性牡丹种苗保障,既保障牡丹种苗的充分供应,又避免大量牡丹种苗积压,构建育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牡丹生产供应体系。

5.6 加强技术服务

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本地优秀技术员培训指导牡丹种苗育苗单位及牡丹种植者,大力培养与引进牡丹种苗繁殖人才,提高牡丹管理水平与生产技能。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研发和选育当地牡丹种苗,科学选择牡丹种苗生产基地,提升牡丹繁殖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牡丹质量。利用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精准对接牡丹市场,让精品牡丹“走出去”。开发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牡丹种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引导社会消费。同时,采用新技术,提高育苗质量。

6 临夏地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发展趋势

6.1 牡丹种苗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尤其重要,牡丹种苗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因此要大力发展甘肃临夏地区牡丹种苗产业。为降低市场风险、减少损失、提高牡丹产值、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牡丹种苗繁殖朝着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将成为必然。

6.2 牡丹种苗繁殖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甘肃临夏地区牡丹种苗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地区、土质、气候和市场需求不同,必须有针对性地繁殖牡丹种苗。改良与提升技术是基础,对甘肃临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7 结束语

研究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可提高牡丹产量和质量,促进花卉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地区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栽培技术,培育更加优质的牡丹。

参考文献:

[1]岳临平.牡丹种苗繁殖技术[J].甘肃农业,2022(7):89-90.

[2]亚森江·阿不都外力.牡丹种苗繁殖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22(1):50-51.

[3]仙鹤,孙美乐,蔺国仓,等.牡丹种苗繁殖技术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0(Suppl 1):251-252.

[4]李玉龙,吴德玉,潘淑龙,等.牡丹试管苗繁殖技术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4(8):500-502.

[5]王新丽,李小娟,王红波.加强牡丹种苗繁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J].新农业,2022(12):56.

猜你喜欢

繁殖技术
大叶黄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大叶黄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中山杉的繁殖技术
华南9号木薯品种冬季扦插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