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2023-07-18徐鲁

莫愁·小作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柴房陈望道宣言

亲爱的新少年: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阅读的民族之一,他们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习俗,保留至今:小孩子出生后,到了可以接触图画书的时候,为了引导孩子喜爱上读书,细心的母亲会悄悄在小孩接触的第一本书上滴几滴蜂蜜,意在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世界上有许多犹太出身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如斯宾诺莎、马克思、爱因斯坦、茨威格、勃兰兑斯等,都是喜欢博览群书的人。

“书是甜的”,是犹太民族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一个传统。而在我们中国,大家更为熟悉的一句名言、一个故事是“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1920年早春时节,江南的远山和田野间,已经隐隐传来春雷的声音和布谷鸟的啼唤声;映山红的花蕾正默默地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一场春雨过后,就迎着春风骄傲地绽放。

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一间简陋的柴房里,一个年轻人正在油灯下埋头书写着什么。

母亲看到儿子近来天天这样熬夜,心疼得不得了,端来一碗粽子和红糖,让儿子垫垫肚子,还细心地问道:“红糖够不够,不够再给你添些……”正在聚精会神的儿子头也没抬,应声回答道:“够甜,够甜了!”

可是,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吃惊地看到,儿子嘴上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他是蘸着砚台里的墨汁,把一碗粽子吃掉了。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陈望道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曾就读义乌绣湖书院和金华中学。从之江大学毕业后,陈望道东渡扶桑,留学于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法科。1919年留学归国后,他先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一边宣传新文化运动,一边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革命活动。1920年,陈望道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同时参与著名杂志《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1920年这个春雷隐隐的春夜里,29岁的陈望道正在潜心翻译的,就是《共产党宣言》。

这年3月,正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的陈望道接到了一封信,信上指名要他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同时还收到了日文版、英文版两册《共产党宣言》。

当时,要完成这本小册子的翻译,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了解;二是至少得精通德、英、日三门外语中的一门;三是要有扎实的汉语言修养。

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时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后来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成员。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来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条件毫无问题。他精通日语,又懂英文,汉语功底更好,第二、三个条件他也都具备。

接受了这个神圣的任务后,为了避开各种干扰,陈望道回到乡下老家,开始专心译书。

母亲看到儿子天天埋头在柴房里“用功”,心疼得不得了,可又帮不上什么忙,就叹着气对村里人说:“哎呀,我这个儿啊,读书读没用了,红糖、墨汁都分不清,粽子都蘸着墨汁吃了呢。”

低矮的老屋柴房,光线不太好,母亲怕儿子费眼力,每天还特意在油灯碗里加两根灯芯,好让灯光照得更明亮一点。

陈望道发现了母亲的这个“秘密”,心里过意不去,愧疚地想道:这么多年来我不在家,也没有好好孝敬父母,现在还要父母来照顾我,还给家里增添负担,这怎么得了啊!所以,为了节省灯油,陈望道每次都把母亲点亮的两根灯芯,又悄悄掐灭一根……

因为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陈望道在翻译这本书时,手边并没有更多的译本可供参考。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他逐字逐句地斟酌和推敲,用他自己的话说,“花了比平时多五倍的功夫”。

比如《共产党宣言》开头第一句,现在通用的译文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陈望道当时是这样翻译的:“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可见他的译文是比较准确和忠实地传达了原著的语言和思想。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书的翻译。这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陈望道的译本在上海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出版。

当陈望道躲在老家的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北方的古都北京,李大钊正和陈独秀相约,分头在北京和上海奔走、活动,秘密筹建中国共产党。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手边的那个英文本,正是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里借出来的。

中国两位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先驱者,李大钊在北京奔走和努力,陈独秀在上海遥相呼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革命史和百年党史上的宝贵佳话。他们像明灯,给旧中国的漫漫长夜送来了光明;像神话传说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给寒冷和迷茫中的中国“盗来”了共产主义真理的火种,并且亲手播撒在中华大地上。

1920年5月,陈望道与陈独秀、李汉俊等酝酿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且走上街头,宣传革命理论。这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望道作为小组成员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后,不胫而走,得到了迅速和广泛的传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然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巨大恐慌。反动派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陈望道不断地受到恐吓和攻击,但他无所畏惧,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真理和曙光,“真理总是不胫而走的”,没有什么能阻挡真理的传播和曙光的升起。

就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译本印行面世300多天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漫漫长夜里苦苦摸索、艰辛跋涉着的中国人民,从此由这个坚强、伟大的政党带领和引导着,踏上了新的奋斗历程……

亲爱的新少年,我们都知道,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征途。在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篇里,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和不同环境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也形成了许多光华熠熠的伟大精神。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里,曾这样预言:“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先驱者们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没有落空。亲爱的新少年,在今天,我们不是已经亲眼看到,那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早已冲破狭窄的河道与峡谷,跃出崇山峻岭,正在奔向出海口,奔向辽阔的海洋,奔向更为辽远的未来吗?

亲爱的新少年,请记取: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追求真理,拥抱真理,崇尚真理,传播真理,是每一个志存高远的少年最崇高、最庄严的人生使命。伟大的先驱者和播火者们,用他们的行动和故事告诉后人:为了伟大的真理和信仰,还必须拥有一种大无畏的、勇往直前的“盗火”精神。这,同样请你、请你们记取。

徐鲁:1962年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圖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柴房陈望道宣言
妈 妈 [外一首]
柴房里的吸血鬼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柴房
吴士文与陈望道
TA宣言
柴 房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