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及其传播现状研究

2023-07-17张悦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精神

张悦

黄河故事是弘扬黄河精神的重要载体,可分为黄河自身故事、人与黄河关系故事、黄河流域内城市文化故事三类。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中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人与自然的共生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等。现今黄河故事的传播存在认知片面、兴趣度与敏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需要利用文化教育、文旅发展、多媒体媒介等多种手段,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

黄河故事的概念与范畴

黄河故事记录了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可以说,黄河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的永恒主体。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黄河故事在不断开拓创新,它传颂着黄河的精神品格,重塑着黄河时代精神,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这些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从狭义上来说,黄河故事是指发生在黄河上的故事以及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的历史现实。从广义上来讲,黄河故事涵盖了黄河流域范围内发生的。具体来说,黄河故事可分为三类。

黄河自身故事

黄河自身故事指黄河本身的故事,又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有关黄河出现、流向、水患的传说。这类故事大多时代久远,在民间口头流传,且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往往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民间信仰,与当时居住地人民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相关。《山海经》《水经注》中都有很多相关记载。例如,讲黄河流经华山区域,就有“巨灵擘山引黄河”的传说故事,现在虽然意在形容山川险峻,但也讲述了黄河的流向问题。

第二种是黄河的水文化。这类故事多是歌颂黄河优秀传统品质的故事。比如,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通过龙门三跌水表达了一种拼搏精神。又如,引水灌溉体现出母亲河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除此之外,滴水穿石、海纳百川等,也都在黄河文化中得以体现。

黄河人物故事

黄河人物故事,是黄河故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故事,或通过人们对黄河的依赖,体现着人类与黄河和谐共生的关系;或通过人类与黄河的对抗,展示人类的团结与智慧;或通过人们对黄河的改造,展示人类的开拓精神、工匠精神。黄河人物故事可以说集中体现着黄河文化所承载的华夏儿女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大禹治水就是黄河人物故事的典型。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树立木桩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以准绳、规矩开发土地,疏导河道。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禹刚毅、大无畏、永不松懈的精神,这也在后世的治河实践中代代传承。

黄河流域故事

黄河流域故事覆盖面非常广,它包含了黄河流域范围内的水文化故事。黄河流域具有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此,黄河流域故事通常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历史性,但有时可能与黄河本身关系不大,需要深入挖掘。

比如,三皇五帝的故事中,炎帝和黄帝氏族生活的地域便是黄河流域。炎、黄二帝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逐步融合为中华民族。这个故事本意是在讲人类氏族部落的发展演变,但其也体现了黄河的奉献精神。除此之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洛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名人轶事、风俗传说、文化典籍、发明建造等大量文明成果贯通古今,这些文化成果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

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

黄河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黄河精神文化的影响力,这是黄河流域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积累创造出的精神财富。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孕育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拥有团结、奉献、坚毅、包容的民族精神。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主战场,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崛起,衍生出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水电站的建设、人民胜利渠的开凿,使黄河又成为新中国的发展见证者,被注入新时代文化内涵。可见,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是一个不断拓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大体可总结为五点。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黄河故事中蕴含着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从黄河自身来看,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奔流不息,一路过平原、经沙漠、越高原、穿峡谷,终汇入渤海,这是黄河的开拓精神。同时,开拓精神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从黄河与人的故事上來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前人与黄河作斗争的故事,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修堤建坝、截弯取直,实现对黄河的有效治理,这也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开拓精神。《海内经》中记载了很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概。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词,于2016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现被定义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但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谱系中却由来已久。自中国西周时期,黄河流域便出现大量手工技艺,中国的百工制度,就是古代工匠精神的表现。除此之外,工匠精神在黄河治理方面也得以体现。在黄河流域各个堤坝水库的建造过程中,有无数英雄人物故事,这些无不体现出建设者执着、不懈、坚毅的精神和态度,展示出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思想整合力,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一大动力。民族的团结,国人的团结,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黄河故事中,团结精神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的祖先们聚集一处,开疆扩土,种粮生存,这就是团结精神的体现。治水控水,建堤建坝,更体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汉武帝时期黄河决口,曾调四万人筑堤堵水,汉武帝还亲临现场,命将士一齐伐竹运土、填土筑坝,最终堵复决口,并作《瓠子歌》以为记。这个故事凸显了团结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的共生精神

共生是生物学名词,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的生存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人与自然也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人类。在黄河故事中,也有共生精神存在。虽然黄河灾祸与人类生存的矛盾自古有之,但黄河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兴起与发展动力,在丰茂的水土旁边,先民通过畜牧业、原始农业等方式,维持着人类种族的生存、繁衍。黄河与人类的共生精神,也是一种奉献的表现。

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黃河故事还具有极强的包容精神。正所谓海纳百川,黄河亦有宽广的度量,容纳成百上千的支流,源源不断向前奔腾。在黄河故事中,有很多讲述水流汇聚的故事,展示出黄河的包容精神。同时,黄河故事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无论是大一统的家国天下情怀,还是报国为民的理想信念,抑或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都借用雄浑博大、苍凉悠远的黄河文学加以升华。黄河边所诞生的文化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河故事的传播现状

黄河故事不仅是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桥梁。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弘扬黄河故事就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但就黄河故事传播现状来说,其在社会层面的传播,尤其是在年轻人范围内的传播还存在一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黄河故事的理解较为片面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对黄河的认知大多是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角度出发,能够整体把握黄河的流向、特点,也知道黄河上的水利建筑,但对黄河流域的故事与文化了解不够。很多年轻人并未真正阅读过黄河故事,亦未曾读过黄河文化类的书籍。这就出现了理解片面、认知度低的问题,每当提起黄河故事,就会潜意识地将其定性为是有关黄河的神话传说,从而忽略黄河周边地域文化内涵。

对黄河故事的敏感度不高

伴随理解片面而来的,是年轻人对黄河故事的敏感度不高。对于从事黄河领域文化研究的学者来说,黄河故事是很好的研究资源,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对黄河故事的阅读量本身较低,对其理解又相对片面,这就导致部分阅读者不能及时感受到其与黄河故事的关联。比如黄河流域革命烈士的事迹材料等,我们可将其定位为红色精神,并进行宣扬,加强国民思政教育。这些故事是在黄河的见证下发生的,是黄河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属于黄河范畴。但由于民众对黄河故事的敏感度不高,往往会忽略这层含义。

对黄河故事的兴趣度较低

由于当代年轻人对黄河故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会出现印象式效应,导致其无法理解黄河故事的精神内涵,阅读兴趣无法激发。对于黄河故事,很多人只把其当作一个专有名词,具体内容却不甚了解。现在市面上对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的著述大多为学术性文章,偶有关于黄河故事的书籍,如孟宪明的《黄河神话故事选》、霍清廉的《黄河传说故事选》等,也并未引起年轻人的兴趣,缺乏一定的普及性。这就使得当代年轻人对黄河故事中的优秀文化存在一定的理解局限,进而缺少深入的探究,存在认同度较低的情况。

黄河故事的传播路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增强黄河故事的影响力,发挥黄河故事的育人功能,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黄河故事。

加强文化教育系统内的普及

让黄河故事走进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将黄河精神有机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过程中,在提高人们人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黄河流域内的文旅宣传

如今,黄河旅游线十分火热,黄河流域各个城市都在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带。就目前情况而言,黄河周边文化景观多以自然景观、遗产景观为主,民众在游览时,鲜少能直观地聆听到黄河故事。因此,可以在黄河文化带中加入黄河故事元素,可以设置LED屏动态展示黄河故事、建设浮雕区并配以音频展示黄河故事。

加强新媒体途径的运用

新媒体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书本,很多民众更喜欢新媒体平台。新媒体的传播本身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即时性、多样性,能够增加受众群体的兴趣度。因此,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够对黄河文化进行良性传播。如,制作动漫演绎黄河故事,能够增添趣味性;制作导游讲解黄河故事视频,能够更为生动地做好文旅文章;制作专人诵读黄河故事视频,能够抓人眼球。

我们应当把黄河故事植入多种传播媒介之中,充分发挥黄河故事教化育人的作用,通过传播黄河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以古鉴今,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爱国团结的民族精神、塑造仁爱孝悌的人文情怀、培养吃苦耐劳的工匠意识等,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精神品质双提升的效果。

本文选自:“黄河故事与当代大学语文教育耦合性研究”(编号:2021YB0670)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拿出精神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