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对根管壁粘接固位的影响

2023-07-17欧阳骞殷凌云黄燕飞杨向红张凌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粘接剂喷砂偶联剂

欧阳骞,殷凌云,黄燕飞,李 莲,杨向红,张凌鹏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云南 昆明 650051)

有学者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纤维桩(fiber post,FP)的概念[1],把流动的环氧树脂基质注入到大量的纤维束中,形成一个纤维整体,缺损较大的残根残冠通常使用纤维桩来进行修复,纤维桩起到了余留牙体与复合树脂核(composite resin core,CRC)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得残根残冠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然而纤维桩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临床上存在一定数量的失败病例,统计常见的失败病例为纤维桩在牙体中松动或者脱落,原因为粘接失败所致[2-3]。目前对于临床上,经常使用于纤维桩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尚存在很多争议,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通过探讨各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来增强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结力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离体牙的选择选择近半年内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完整下颌单根管前磨牙50 颗。将所有离体牙浸泡在0.9%生理盐水中储存。纳入标准:牙体无楔缺,无龋坏,无隐裂纹,无牙内吸收,牙根长度差异在1 mm 以内。

1.1.2 材料和仪器(1)直径1.5 mm 的玻璃纤维桩(康特威尔登特齿科有限公司,美国);(2)DUO-LINK 双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材料(美国BISCO 公司);(3)硅烷偶联剂(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列支敦士登);3%氢氟酸(美国BISCO 公司);3%过氧化氢溶液(昆明利健消毒制品有限公司,中国);0.9%生理盐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平行研磨仪(深圳瑞斯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中国)石膏切割机(平阳瑞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超声清洗仪(CP-104 意大利);万能试验机(长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中国);扫描电子显微镜(蔡司,德国);体视显微镜(蔡司,德国);电热恒温水浴箱(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1.2 方法

1.2.1 纤维桩的表面处理将准备好的50 根纤维桩分为5 组,每组10 根,使用超声清洁机对纤维桩进行清洗10 min,取出吹干,进行表面处理:A 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B 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硅烷偶联剂浸泡纤维桩下段4 mm 1 min,取出吹干后备用;C 组(选择性酸蚀处理组)3%氢氟酸浸泡纤维桩下段4 mm 10 s,超声清洗用30 s,吹干;D 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组)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纤维桩下段4 mm 10 min,超声清洗30 s,吹干;E 组(喷砂处理组)笔式喷砂机在0.28 MPa压力下,以100 目氧化铝砂粒垂直与纤维桩下段4 mm 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喷砂头距离纤维桩30 mm,持续时间为15 s,处理后的纤维桩超声清洗30 s,吹干。

1.2.2 试件制作将收集的离体牙用切割机垂直于牙体长轴,以颊舌侧釉牙骨质界最低点的连线为截断平面截去牙冠(图1),用水平研磨仪以平行截断平面下4 mm 再次截断牙体组织(图2),保证截取的牙体组织上下两面保持平行,慢速手机1.5 mm 的桩道成型钻以根管口为中心制备桩道,成型钻垂直于截断平面,桩道形成直径为1.5 mm、高4 mm 的圆柱体(图3、4)。将处理好的纤维桩分别粘接于牙体组织内,完成带有纤维桩的牙体组织试件(图5)。试件浸泡于37℃恒温生理盐水中24 h。

图1 截去牙冠Fig.1 Crown removal

图2 水平研磨仪再次截断Fig.2 Horizontal grinder truncated again

图3 制备桩道Fig.3 Pile path preparation

图4 制备桩道Fig.4 Pile path preparation

图5 粘接纤维桩Fig.5 Bonded fiber post

1.2.3 力学测试将试件取出,吹干试件表面的水分,夹具上部夹持纤维桩根外段,夹具下部固定牙体组织,试件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选择符合的拉伸头,以0.5 mm/min 的速度对试件进行拉伸(图6),并且保持拉力方向与纤维桩长轴平行,直到纤维桩从牙体组织中完全拉出停止施力。选取在应力与时间曲线图上急剧减弱的数值为最大破坏载荷F,粘结面积公式S=Πdh(图7),粘接强度P=最大应力值F/粘结面积S。

图6 万能实验机固定试件Fig.6 Universal test machine fixed specimen

图7 牙体组织内纤维桩为圆柱Fig.7 The fiber post in tooth tissue is cylindrical

1.2.4 电子显微镜观察20 倍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拉出后的纤维桩表面,将粘接界面分为以下3 种方式:I 型为粘接剂与纤维桩分离,纤维桩表面无粘接剂覆盖;Ⅱ型为粘接剂与根管壁分离,纤维桩表面为粘接剂覆盖;Ⅲ型为混合型粘接破坏,纤维桩表面部分有粘接剂覆盖,部分无粘接剂覆盖。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本次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用公式表示,以显著性(P值)作为判断标准,原假设为实验方法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当P> 0.05 时,原假设成立,即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当P< 0.05时,原假设不成立,即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组再进行LSD 法两两比较,粘接界面的破坏频数用卡方法进行检验,以显著性(α值)作为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纤维桩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导致纤维桩表面的相貌形态不同。图8~12,A 组:纤维桩表面呈凹凸性,但表面几乎为树脂基质包绕,而纤维束暴露数量极少;B 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纤维桩,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暴露的纤维数目也增加,但与空白组比较,裸露的纤维束差别不明显;C 组、D 组、E 组经过处理以后,可发现纤维桩表面形态发生了改变,表面的树脂基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解,纤维束的数目暴露明显增加,其中D 组的纤维数目暴露最多,甚至在有些纤维之间形成了较深的间隙,E 组暴露的纤维数目较C 组略多。通过扫描电镜下观察,以上几种处理方法都没有使纤维束受到破坏。

图8 A 组空白组Fig.8 Group A(Control Group)

图9 B 组硅烷偶联剂Fig.9 Group B(silane coupling agent)

图10 C 组酸蚀处理Fig.10 Group C(acid etching)

图11 D 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Fig.11 Treatment of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in Group D

图12 E 组喷砂处理Fig.12 Sand blasting in Group E

2.2 力学测试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各试件纤维桩拉出时的粘接强度数值;5 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平均值经统计学分析见表2,显示过氧化氢溶液组>喷砂组>选择性酸蚀处理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空白组;各组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比较,见表3,D 组、E 组内的样本最大值及最小值均比A 组大,且是五组实验样本中最大的。

表1 各试件粘接强度数值(MPa)Tab.1 Bonding strength of each group(MPa)

表2 各试件粘接强度平均值[MPa,()]Tab.2 Average bond strength of each group [MPa,()]

表2 各试件粘接强度平均值[MPa,()]Tab.2 Average bond strength of each group [MPa,()]

表3 各试件粘接强度最大值与最小值(MPa)Tab.3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bonding strength of each group(MPa)

2.3 粘接界面破坏模式结果

各试件粘接界面破坏模式结果见表4、图13,结果显示:多为粘接剂界面与纤维桩界面粘接界面破坏,50 个试件中占了33 个,占66%。经卡方检验结果示见表5,卡方值为25.938,α=0.001 < 0.05,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方法在粘接破坏界面上有差异显著性,其中过氧化氢溶液组和喷砂组以Ⅲ型破坏占主导地位,分别占60%和50%,对照组、硅烷偶联剂组和选择性酸蚀处理组是Ⅰ型破坏占主导地位,分别占100%、100%、70%。

表5 试件粘接界面破坏模式卡方检验Tab.5 Chi-square test of damage mode of bonding interface of specimens

图13 试件粘接界面破坏模式柱状图Fig.13 Histogram of damage modes of adhesive interface of group

3 讨论

纤维桩是由无数的同一方向拉伸的纤维束而组成,这些纤维主要起到加强纤维桩的抗折性能,纤维周围由环氧树脂基质包绕,起到保护纤维束且赋予一定的弹性。环氧树脂基质是一种密度较高的惰性高分子化学材料,而临床中常用的粘接剂树脂水门汀中含有大量的甲基丙烯酸酯类成分,这两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结合[4]。方法之一就是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处理后,使得纤维桩与粘接剂的粘接界面得到有效的化学结合。目前研究中,常见的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喷砂粗化处理,化学酸蚀处理,低温等离子系统处理,硅酸盐涂层系统,硅烷化处理[5-6]。本实验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选择了4 种比较容易可行且临床中易获取的纤维桩处理方法。在力学测试方法中,实验选择了微拉伸测试法。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MTBS)[7]具有较多的优点,可减少被粘体内聚破坏的发生概率。本实验研究重点是纤维桩粘接面与树脂水门汀粘接面的之间的关系,选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可以降低粘接剂内聚破坏而发生的纤维桩脱落。通过实验结果之间的比较,得出原因分析如下:B 组与A 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分析硅烷偶联剂是与纤维束内的氧化硅分子发生化学结合,以及与粘接剂中的氢氧根结合,来发挥其作用的,但纤维桩表面包绕的环氧树脂基质内不含硅酸盐分子,硅烷偶联剂与环氧树脂基质之间得不到有效的化学结合[8],不作任何处理的纤维桩,只单纯涂布硅烷偶联剂来处理,纤维桩粘接强度得不到保障。C 组比A 组的粘结强度高,但不是很显著的提高,虽然电镜中观察纤维没有发生破碎或变细的现象。这与Camillo 等[7-8]结果有些不同,Camillo 等学者的实验内容为3%、10%、30%的氢氟酸处理纤维桩表面10 s,但是电镜下观察发现纤维束出现断裂现象。本实验结果分析C 组粘接强度未得到明显提高,分析使用氢氟酸的浓度低所造成的原因。D 组获得最高的粘接强度,且扫描电镜观察,过氧化氢溶液处理没有对纤维造成破坏。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后的纤维桩表面出现孔隙,粘接剂通过渗入到孔隙中,增加了粘接面积和微机械固位力,同时,树脂水门汀渗入间隙后相互嵌合,增加了树脂牙本质交互渗透区(resin dentin interdiffusion zone,RDIZ),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力,加之涂布硅烷偶联剂后,使得玻璃纤维中的二氧化硅成分与复合树脂材料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产生化学结合作用,因而纤维桩的粘接力得到了显著提高。E 组喷砂组实验中,也出现2 个试件纤维桩拉断的现象。Balbosh 等做了以下研究,实验组为喷砂后的纤维桩进行粘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在力学测试下显示,实验组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A 组、B 组和C 组之间大部分为粘接剂界面与纤维桩界面破坏,E 组和D 组以混合破坏占主导地位。结果表明,E 组、D 组破坏模式从纤维桩-粘结剂界面转移到了粘接剂-牙本质界面或二者混合。证明了经过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和喷砂处理的纤维桩,粘接强度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粘接剂喷砂偶联剂
面向扫砂工艺的钢板表面喷砂处理特性试验
一种钢管内外表面同时喷砂处理装置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结构半封闭空间喷砂用设备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乙醇润湿对2种全酸蚀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偶联剂表面改性对膨胀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硅烷偶联剂对PE-HD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钛酸脂偶联剂与硬脂酸复配对重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