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探索

2023-07-17徐元龙许翠梅薛姣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劳动教育大学生

徐元龙 许翠梅 薛姣

摘 要:努力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高校推行劳动教育,可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理念来推进充分就业,通过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的锻造来提升就业质量。针对当前“00后”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全面等突出问题,本文以推进交通土建类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例,对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高质量就业 劳动教育

人类是通过劳动实现自我诞生、创造和发展的,劳动也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强化劳动教育来提升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整个社会支持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如今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面对当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无疑会提升自己的就业质量。

一、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解析

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市场变化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首超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同比增幅创历史新高。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人数达457万,再创历史新高。但当前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心理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 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没有把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缺乏对劳动价值本身的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发挥个人价值;② 部分大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导致就业困难;③ 缺少专业实践经历,一部分学生害怕进入社会或实际能力不符合社会需求;④ 全球经济受到各种冲击,当前时期的经济在缓慢复苏,各类经济实体经营还有较大困难。纵观以上原因,归根到底还在于高校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甚至缺失。[1]

二、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制

高质量就业是就业个体能够获得价值满足感且有一定挑战性的追求,具有一定水平的经济收入。对于刚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学生而言,经济收入水平更加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从社会层面来讲,高质量的就业能够为广大就业个体带来更优质的机会、条件、收入以及安全等保障,同时能促进社会发展。

高校劳动教育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核心保障。创新是发展的源泉,高校要结合学科特色,加强创新型、科技型劳动的实践教育。根据课题组调研的结果,83%的大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能够引领大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81%的大学生认同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劳动素养和职场竞争力。高校劳动教育应以学科和专业为背景,增强专业情感认同,进而端正专业劳动态度,重视和强化专业实践教育,有效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就业质量。[2]

三、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现状探析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在《意见》中被多次提及,也是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课题组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存在劳动无教育或劳动非教育化、非专业化、非课程化等现象。有调查显示,开展体系化劳动教育的高校较少,尚未形成劳动教育生态,缺乏规划、缺少教育的深度;各类劳动教育活动在策划时因没有进行体系化考虑,显得缺失关联性及递进性;当前有的高校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缺少必要的活动总结和分析,劳动育人成效不明显。因此,体系化构建不足是劳动教育实施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劳动教育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高校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中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学时任务,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还处于初期,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如部分高校思想认识还不够深,没有把劳动教育与培养课程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多考虑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奖层次;对如何深入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并构建教育体系还缺乏一定思考,针对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建立,劳动教育内容呈现时间短、轻考核的特点;一些高校还没有将劳动教育与教学培养方案、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就业创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融会贯通。

四、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高校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善于创新,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目标,将劳动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一)加强顶层设计,涵育劳动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高校推行劳动教育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勤俭、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要围绕创新驱动、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开拓数字劳动、共享劳动、生态劳动等劳动教育新形式,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前途与国家强国目标、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融合。

大部分高校出台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对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和具体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是我国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和指导思想,高校要以劳动教育“金课”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重点打造各门专业课中具有丰富劳动属性、劳动价值和劳动技能指向的课程。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习内容分层次实施劳动教育,如大一年级主要开设劳动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并通过常规义务劳动、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巩固理论基础;大二、大三分别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活动、专业实习实践等专业类劳动提升劳动价值和专业认同感;大四则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开展职业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二)深化就业认知,涵养劳动情怀

高校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顺畅地走进职场,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充分挖掘专业背景下不同年级的劳动育人元素,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体系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引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为根本遵循,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从劳动价值观、就业观、劳动施行、劳动教育以及劳动制度方面深化大学生对就业的认知,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对专业劳动的认知,开设具有劳动特色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涵养劳动情怀[3];引领每位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形成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劳动事业的热爱,勤于学习创新,练就扎实专业本领,牢固树立专业使命,培育专业领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一名“立德守正,崇劳创新”的大学生和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

(三)注重劳动习得,提升专业技能

以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例,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工科学生培养特色,如围绕交通土建类岗位特点,专业导学课程、公共基础课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则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教育可以分为普适性和专业性劳动,普适性主要包括宿舍内务、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实验室打扫等;专业性劳动则围绕就业岗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劳动实践,如在建设场地上常见的钢筋工、架子工等大学生不直接从事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工种训练。

交通土建类岗位工作地点大多在室外,有时赶工期需要加班,需要比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胜任。学校可以在专业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融入吃苦耐劳品质的重要意义,邀请行业类专家、校友来校讲述最真实、最基层的工程故事,探索企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人员授课比例,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和职场素养,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服务社会优势,如为校园周边社区的乡村道路、地下管网以及建筑提供基础设施类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大学生专业使命感。在毕业论文期间,学校鼓励同学们到企业做毕业设计,学生可参与企业生产任务,校企双方则组织“双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给予指导,让学生在专业岗位劳动中不断提升。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交通土建类专业技能人才,因此高校劳动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劳动观的认同,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创造劳动价值。近年来,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在交通土建类行业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可以把行业力推的BIM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交通土建类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共同探索互联网等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四) 弘扬工匠精神,彰显劳动价值

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多次提及,作为职业精神的精髓,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交通土建类高校各类专业实践教育都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专业类课程劳动属性都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解决问题方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助力大学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在劳动教育体系搭建中,要将对专业岗位形成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工匠精神等内涵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在专业实践实训中,强调要有正确劳动观,培育扎实劳动技能,在具体生动的劳动实践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育。[4]也可以通过学生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動中,有效践行工匠精神,比如在专业仿真模拟实验中,培育工匠精神和匠心品质。

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内涵随着劳动形态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更彰显创造性。在科技迅猛发展形势下,劳动形式突破了基于体力消耗的物质生产劳动范畴,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不断凸显,即劳动内涵不断丰富,更加强调内在价值。人们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劳动为载体实现人的价值。积极劳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手脚并用,加强专注力、钻研精神的培养。

(五)强化体系构建,提升就业质量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主要覆盖三大任务领域——思想教育、技能培育、实践锻炼,其中劳动思想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感态度和劳动品德,奠定职业道德基础;劳动技能培育在强调劳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关注相应专业技能训练;劳动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增强职业体验、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必由之路,也是养成积极就业情感、深化岗位知识技能学习的有效途径。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大学生对提升就业质量的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出“1+8”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和“3+1”劳动教育保障体系。“1+8”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说明了实施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途径,其中“1”指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劳动教育通论”等劳动教育类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程。加强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科学知识学习,理应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指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八条路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主要完成劳动思想或就业意识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结合、与产教融合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锻炼中发展职业思想、培育专业技能,为就业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8”体系的最外层是“3+1”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其中的“3”指的是三大内部保障因素——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保障和评价体系保障;“1”指劳动教育的社会支持,比如按照“一行十企”要求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校外职业生涯体验教育,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有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六)分门别类推进,激发劳动自觉

为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目前各大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已经覆盖到全年级,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学涯目标,因此要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的学习目标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在新生入学阶段实施自我服务劳动教育。对大部分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学校需要尽快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激发新生的劳动兴趣,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走访新生宿舍时指导宿舍内务劳动教育,让同学们在集体劳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感受劳动成果,增强劳动兴趣,并以此为起点为以后的劳动教育建立基础;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劳动的时代内涵,并在积极参加劳动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5]

其次,在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对自我价值目标和高层次劳动需求进一步明确。在这一阶段,学校需要在实施劳动理论教育第一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劳动实践教育的平台支撑作用,比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设计趣味性强、获得感强的专业劳动活动,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最后,在毕业班阶段开展职前劳动教育。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要与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有机融合,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专业素养短板并及时补齐,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职业劳动能力。另外,在毕业班的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人格和勤奋严谨的职业劳动品质,扎实增强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夯实高质量就业基础。

五、结语

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要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实训、生产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积极就业观、就业情感和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与技能等全方位职业素养的培育,引领大学生努力成长为爱岗敬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勇于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扎实提升大學生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诚.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破解[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3):131-136.

[2] 郁吉玲,徐敏.“双高计划”视域下劳动教育促进就业的实践路径探索[J].文教资料,2021(34):181-185.

[3] 李长安,徐宁. 劳动教育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5):20-26.

[4] 刘向兵,李珂. 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4):83-89.

[5] 方雅静. 加强劳动教育 助力促进就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0):18-19.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020SJB0075),2021年江苏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劳动教育推动充分高质量就业研究” (JCKT-B-20210805),2022年度南京工业大学 2022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推动充分高质量就业研究” (SZ20220215)。

猜你喜欢

高质量就业劳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高质量就业统计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实证分析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