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4李刘霞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关键词:导图文章作文

李刘霞

新课标背景下,“重视并加强写作能力训练”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要求教师在开展写作指导时,应关注学生的文章构思、立意、素材搜集、列提纲、文章结构布局、修改加工等环节,旨在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应试化写作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固化、能力较低,写出来的文章不仅缺乏新意,甚至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无味,缺乏个人的情感,致使文章丧失了灵魂。同时,学生从主观上也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致使其在写作时呈现出极强的“应付性”。面对现状,为了满足新课标下的写作新要求,教师应探索写作直观化、结构化的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写作活动。在这一背景下,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走进写作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脑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东尼·博赞提出的。他在研究中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在研究中,东尼·博赞还肯定了思维导图在开发大脑潜力中的重要价值。之后,其他学者又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笔者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谈谈自己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知识结构图像化的一个过程,还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由中心词、关键词、图画、色彩、连线等构成,借助相互从属、相互关联的层次知识结构体系,将各个主题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呈现出来,真正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性、逻辑性、聚合性。

鉴于思维导图的内涵特点,将其应用到初中写作教学中,从立意与构思、搜集素材、布局、安排等方面增添了助力,真正实现了学生从“畏惧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有助于提升写作的条理性。针对初中生来说,由于其思维、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写作结构,造成写作内容跨度大,调理混乱,不忍卒读。鉴于此,可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先确定写作的中心,之后围绕中心词进行拓展,最终形成一篇文章。如此,学生写出来的内容都紧紧围绕中心词展开,文章的结构也更加有条理、严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章质量。

其次,有助于积累资源与素材。素材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契合生活、鲜活、新鲜的素材才能充实学生的写作活动,在作文中体现出学生的观点和情感。但是,部分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说起等。鉴于此,在优化写作教学时,即可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与其主题相关的素材整理出来,并合理安排在最佳的位置。如此,学生写作前,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再合理地安排,写出精彩的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应用,学生可一直围绕“中心关键词”进行,并紧紧围绕写作的主旨搜集资料、列举写作提纲等,有效避免了写作跑题、偏离主题等现象,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鉴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唯有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原则一:适度性。在调查中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发散思维,围绕作文主题形成不同结构和内容的思维导图,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但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极强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写作问题,均可借助思维导图解决。鉴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秉承“适度性”原则,因材施教,讓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围绕写作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与其他写作方式融合起来,采取多维度的写作措施,增强学生写作效果。另外,鉴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如果在写作教学时过分应用思维导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进度,制约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原则二:内化性。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鉴于此,应指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内化,使其成为自己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完成知识的迁移、内化,增强文章文采。鉴于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写作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在课下养成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其在课下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原则三:个性化。思维导图属于同一种可视化的展现工具,极具个人特色。因此,不要引导学生一味模仿,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唯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特点,绘制出独特的思维导图,并将其作为写作工具,才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服务价值,使其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服务。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审题立意

初中生在写作时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审题立意是关键,透彻地理解作文主题并构建科学的文本结构才能精准立意,奠定写作的基础。以往,教师关注重点放在作文内容和方法上,对学生的审题、立意关注度不够。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不足,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浅,致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常常出现缺乏深度等现象。鉴于此,在优化写作教学时,即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逐渐延伸与拓展,最终形成明确的写作框架。例如,在“幸福”这一主题写作教学中,即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明确本次写作的核心词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稍有不同,致使其在选材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的幸福,自行选择素材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幸福主题下延伸出“妈妈”这一分支,即可引导其再次围绕妈妈展开,将“妈妈做的饭菜、和妈妈一起做家务、来自妈妈的鼓励等”,延伸到下一个层级中。如此,不仅高效完成了写作的审题立意,也有效避免了写作偏离主题的现象,为学生高质量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基于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

一篇好的文章常常具备明确的写作思路。以往,学生写作常常没有明确的思路,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作文前后逻辑性不强,很多内容牵强附会。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只有头脑中有清晰的思路,丰富的素材,才能遣词造句表达情感,写出精彩。在优化写作教学时,即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呈现、整理、提炼等,强化写作思路。以“被遗忘的角落”主题写作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即可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是被遗忘的角落?以此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想象力等,并以“被遗忘的角落”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并从“被遗忘”“角落”两个维度呈现、拓展写作思路。同时,结合写作的主题要求,确定出“被遗忘”和“角落”之间的关联。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搜集素材,将被遗忘的人、地、物等作为中心,并以此进行拓展和延伸。如此,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即可结合所要写作的题目,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最终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3.基于思维导图挖掘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素材是表达主题的重要途径,素材的选择、科学运用,直接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写作素材不足,常常面临着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也有一些学生虽然具备大量的写作素材,但由于不会安排,导致出现了随意堆积素材的现象。鉴于此,不仅要帮助学生深挖写作素材,还要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整合等,以便學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紧扣主题,且安排合理。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素材进行整合,以便于针对性地选择。例如,在“成长需要担当”的主题写作教学中,就指导学生以“担当”作为中心关键词,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其与相关的故事、词汇等内容进行整合,如: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林则徐虎门销烟,李建英长空英雄,钟南山连夜奔赴武汉等。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进行归类,使其成为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等维度中,并结合自己所要写作的文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安排。如此,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文章中的素材都紧紧围绕写作主题,并安排得当,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质量。

4.基于思维导图优化文章布局

高质量的文章、流畅的写作前提是学生能够良好布局,详略得当,才能真正写出一篇具备层次感、高质量的文章。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情节不合理、思路混乱等现象。鉴于此,在优化写作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写作提纲,并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可视化的写作提纲,学生可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通过直观地感知,看到文章的写作脉络,进而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更好地安排写作内容。例如,在“我的爸爸”主题写作中,由于这一主题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范畴,即可借助箭头的方式,将文章的结构表示出来:以“我的爸爸”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并基于记叙文、人物描写的相关写作方式,首先以“爸爸的外貌”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爸爸的外貌进行描写;其次,以“爸爸的特点”为中心,围绕爸爸乐于助人、辛苦勤劳以及对“我”的关心爱护写作,明确本部分的主体地位;最后,点明中心,表达对爸爸的感激、爱等。如此,学生即可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并逐渐形成一篇优秀的、符合逻辑的高质量文章。

5.基于思维导图开展自主评价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应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对写作进行精准定位、明确自身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写作评价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教师一篇篇看、一篇篇评改等。如此,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难以对学生的作文形成针对性的点评。鉴于此,在优化写作评价时,即可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助价值,引导学生围绕思维导图的要求,分别从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此,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真正完成了作文的高效评价,并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文章作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第6章 一次函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