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写作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4吴永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活动创作

吴永胜

过程写作法的有关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与传统的“一体化创作”模式不同,过程写作法将文学创作分为多个独立的过程,借由创作资源整理、灵感表达、写作框架设计、初稿创作、修改完善的系统化过程来实施创作活动。从这一特点来看,其放慢了创作的节奏,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达灵感。将过程写作法应用到高中写作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控制教学节奏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对作文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在梳理灵感的同时确定作文创作方向,进而逐步提升高中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做好素材导入工作,完成课前准备任务

1.提供文化素材,培养作文灵感

要结合过程写作法优化高中写作教学活动,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作热情,生成创作灵感,从而为后续写作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但从既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高中生创作技能的指导多是以“认知写作要求”“开展写作练习”为主要目标,教师并不关注学生创作热情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必须积极落实文化素材的开发工作,结合多元化文化资源导入创作任务,在对文化资源进行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为后续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登高》的教学为例,利用过程写作法创新写作教学,要首先启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创作灵感,随后再推进写作教学活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布置阅读任务:阅读古诗《登高》,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感受《登高》中的人文情感。在提出学习要求之后,提供古诗词、作品创作背景等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当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之后,在课堂上继续引入阅读交流活动:结合词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古诗词作品表达感想,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的情感。《登高》中,将作者的“悲秋”之意展现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展现了秋天的萧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悲凉之情。此时,第一个创作灵感出现在课堂上:写景,与作者共情。结合《登高》展开创作,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怎样的场景,才能让作者黯然神伤?随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按照前人所说,其中包含着“八重悲凉之意”,此时,可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写作,展现创作者的情感变化。文化类素材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有效工具。在落实过程写作的同时,以科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才能优化高中写作教学。

2.结合素材互动形成作文思路

“不会写”是高中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其虽然已经理解了写作教学、创作的有关要求,但大部分写作活动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学生不能通过素材、论述来验证自己的观点。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只能依靠素材的堆砌来进行创作,忽视了独立思维的发展与表达。针对高中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可以将写作教学活动与多元化素材结合起来:以过程写作法为支撑,在表达、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结合过程写作法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首先,围绕着《故都的秋》展开阅读活动,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设计交流任务:思考一下,如果围绕着《故都的秋》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哪些话题?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分享灵感。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故都的秋》是以写秋为主题的散文,可以从“写景”这一角度入手,展现秋天的萧瑟与繁荣,从不同的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在互动的第一环节,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其次,导入课外资源:《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战士,在创作《故都的秋》的过程中,其面临着剧烈的动荡,但这种动荡,反而坚定了他的信心,激发了他的爱国之情:以文字记录故乡的大好河山。此时,学生的创作灵感被激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围绕“爱国文学家”“《故都的秋》读后感”等话题写作:一方面,将作者的悲秋之情带入作文;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爱国精神。

二、及时整理写作思路,确定写作核心框架

1.应用思维导图构建作文框架

形成创作灵感是写作教学的良好开端,当学生产生了创作兴趣与写作热情,如何引导学生表达便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从既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对于作文框架的重要性依旧缺乏认识:确定主题,自由写作是学生最青睐的创作方法。这种表达方式虽然突出了创作的自由性,但忽视了文章的结构与框架,写出来的作文可读性不强,中心不明确。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在过程写作法的带动下,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方向,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祝福》的教学为例,鲁迅先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带有极强的隐喻性特点,在一个个故事当中反映社会现实。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形成写作灵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作文框架。首先,以《祝福》为核心词进行文本的阅读、剖析,要求学生阅读有关文本资源,对故事结构进行解读。其次,主动完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当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怎么写”和“写什么”等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除了对文本资源的学习之外,将学生的创作灵感带入思维导图中。教师可给出观点,启发学生的灵感,如“逼死祥林嫂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随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解读:封建糟粕文化墨守成规,过于迂腐,导致祥林嫂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当教师给出结论之后,学生仿照“给出观点、说明观点”的方式梳理作文框架,依靠思维导图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过程写作法的引導下,先帮助学生对习作教学资源进行加工,随后再提出写作任务,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2.依靠图示资源梳理作文结构

过程写作法强调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独立表达,其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将连贯的写作教学过程分割为多个环节,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有效教学。在过程写作法的引导下,掌握作文框架与写作思路,远比单纯整合语文知识更重要。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文化应用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对文本敏感、对写作教学要求敏感的良好学习能力,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加工,启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小学生独立掌握语文知识。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下册《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整合作文框架,依靠图示资源梳理作文结构,确定写作的切入点。首先,设计基于文章情感的教学模式,《阿房宫赋》中,作者借由对“秦朝灭亡”这一故事的叙述揭示了王朝覆灭的哲理:“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展现了对于秦王朝奢靡之风的批判,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搜集资源,以“秦的覆灭”为关键词,将历史故事加工为图示材料,从秦王朝覆灭的原因、秦灭绝的启示入手写作。其次,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从与文本相反的角度展开写作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剑走偏锋”的创作,教师为学生提供文化素材:秦王朝在建立之后,修长城,抗匈奴,无暇管理国内诸多事宜,导致地方动乱不断,最终导致王朝覆灭。从全新的角度调动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秦的功绩”为切入点,搜集历史资源,掌握作文思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在确定作文框架后,结合核心创作思想进行表达:既然秦的覆灭与奢靡无关,那么,秦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将灵感加工为图示材料,与写作活动串联起来。当学生独立加工图示资源之后,不必急于引入书面表达创作,而是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在小组交流中分享观点。依靠讨论交流分享作文灵感,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积极优化小学写作教学模式。

三、组织书面表达活动,逐步提升写作技能

1.通过碎片灵感开展写作教学

学生的创作灵感是在写作、表达中不断生成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以从写作教学的实施要求入手: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碎片化灵感记录下来,依靠对灵感的重新整合、加工来确定写作方向。以往的高中写作教学中,大都要求学生进行一气呵成的表达,没有预留整理灵感与资源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过程写作法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围绕着学生的写作技能发力的写作教学指导模式,通过记录灵感、表达创作的过程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创新写作教学模式。

写作练习是写作教学中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对语文知识进行加工、应用。创新教学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做好准备。

2.设计开放话题引导学生创作

高中写作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教师单纯关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没有注意到学生创作热情的培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解放学生的思维枷锁,引导学生结合开放话题进行创作,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导入开放话题。结合过程写作法,将写作教学划分为话题讨论、建立观点、书面创作、修改完善四个环节。配合过程写作法,实施系统的写作指导,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下册《雷雨》的教学为例,通过过程写作法的引导,借由对教学活动的细化启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组织话题讨论活动,以《雷雨》为对象展开讨论。毫无疑问,《雷雨》中的家庭关系是混乱的,这是文章矛盾的直接体现,也是后续的创作灵感来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混乱的家庭关系对于故事走向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矛盾。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创作欲望。其次,建立观点,可以从对《雷雨》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入手,对文本进行鉴赏学习,从而进行表达创作;也可以对《雷雨》中的相关角色展开评价,点评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与不足。在互动的过程中,结合读后感、角色点评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三,书面创作与修改完善活动共同开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创作的过程中,说明自己的创作灵感,写初稿。随后,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点评,从文章情感、表达手法等角度入手,圍绕着文本内容展开写作,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完善。在创作的过程中,关注作者的核心情感:以“雷雨”代表重大变革,以周家的故事代表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雷雨必将冲刷一切”,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作文的核心思想不能与原文内容偏离。

总之,采用过程写作法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活动创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烃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一墙之隔》创作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第6章 一次函数
创作随笔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