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我”与“无我”作文素材拉练

2023-07-14高恩艳甘义明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高恩艳 甘义明

“无我”是古今都推崇的理念,“无我”的境界离不开“有我”的实践。何时无我,何时有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无我”和“有我”可以说是人们对自我的两种不同态度。“无我”是对自我的淡化,有时体现出的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有我”是对自我的肯定和突出,有时体现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的清醒认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追求。

你越是放弃自我,相应地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费尔巴哈

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山本文绪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

——洪应明

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蒙田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胡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

1.追求“无我”不是彻底地摒弃自我,更不能将“无我”变成一种逃避现实,躲避责任,自我麻木的手段。想想鲁迅先生描述的那些在日本仙台的留学生们吧。他们在观看日本人枪毙敌方战败士兵的影片时,竟然能拍掌欢呼喝彩。他们努力让自己的精神变得麻木,想要融入身边欢呼的环境中,以此达到“无我”的境界。但实际上,他们放弃的不只是国家富强起来的希望,更放弃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自我的尊严。

2.要做成一件事,先要“有我”,“有我”才能付诸行动,才能干事创业,才能有所成就,而切实行动起来,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要做到“无我”舍身,甘于奉献,而非处处想着自己的利益;功成之后也要“无我”,淡泊名利,淡看荣誉,失而不忧,得而不沾沾自喜,这样才能活得真实而坦荡。

3.佛、道皆主张“无我”出世,而儒家则倾向于“有我”入世。两者看似有所抵牾,实则又相互依存与转换。平衡好“无我”和“有我”的关系,处理好人生的这道加减法,影响人生的走向与高度。人的一生,应始终奏响“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奏。一种是《道德经》中的无身无我,与天地共生的悠远和谐,另一种是“躬身入局,挺膺负责”的高亢激越。

4.中国共产党人最讲“无我”奉献,也最重“有我”建功。《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要“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无我”与“有我”,彰显了无私奉献的宗旨情怀,也体现出建功为民的责任担当。

有我、无我与忘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评说诗词境界,又何尝不是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一任,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是一個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我,是自我意识的凸显、角色定位的确认,涵养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气魄,孕育着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勇气。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唯其如此,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才有舍我其谁的担当;面对干事创业的焦点,才有时不我待的紧迫;面对群众利益的痛点,才有存乎一心的真诚。如果承担责任时往后缩,推动发展时往后站,出了事总是先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如此不知有我,又怎能不贻误发展机会、把问题和矛盾击鼓传花?

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面对功名利禄太把自己当回事,面对荣辱得失太执着于自我,必然心为物役、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当地位、级别、待遇在价值排序上占据优先,当物质、福利、享受在人生追求中位居前列,领导干部又如何能静下心来干事谋事?功名面前无我,则有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寒波澹澹、白鸟悠悠的宁静。惟其无我,方可来去随意、心如平湖,不为利益所诱、不为物质所惑、不为金钱所动。

无我之上,更有忘我。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参禅时专心致志,每当弟子通报有人慕名拜访,禅师总是反问道:“谁是禅师?”这说的就是一种忘我之境,物我两忘、宠辱皆忘,有一种乐在其中、心无旁骛的专注,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胸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了事业,可以忘我;为了人民,可以忘私。忘记小我,是为了成就无私奉献的大我;忘记个人的自我,是为了成全千百万人的自我。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有了忘我的专注与胸襟,就能获得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脱离蝇营狗苟和斤斤计较,体会追求梦想和奉献付出的精神快乐。

有我、无我与忘我,归根结底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为政一任,是造福一方,为群众谋利益,还是利欲熏心,为个人求享乐?处在关键岗位,是秉持谦卑之心敬畏权力、敬畏群众,还是抱着自大之意盛气凌人、高高在上?懂得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真谛,明白了舟水之喻、兴衰之理,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清楚了“我”该放在什么位置。

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领导干部做到事业有我、功名无我、奉献忘我,则不仅是群众的福音,更会获得臻于化境的幸福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黄旭华,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

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

对以上提及的“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你有怎样的理解与体会?

请根据材料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以有我之心    创无我之境

蒋益佩

《杂阿合经》中讲“诸行无常,諸法无我”,曾国藩说过:“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在我看来,有我与无我并非割裂开来的两个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结的两种状态,只有将有我与无我有机结合,才能造就最好的自我。

何为有我?是“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报国之心;何为有我?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卫国之志。有我,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投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当中去。共产党员黄文秀大学毕业之后便自愿回乡发展家乡经济,在她的带领下,家乡三年便脱离了贫困,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事实证明了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便是她的有我,将故乡发展看作自己的任务,并付出全力去实现它。

何为无我?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何为无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敢为天下先。无我,就是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三十载,改变了上千名女孩子的命运却从不谋取任何钱财与名誉,她说:“哪怕只剩一口气,我也要站在讲台上直到最后一刻。”这便是她的无我,不求回报只想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如何将有我与无我有机结合?我认为戍边战士给了我们答案。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安定的时代,社会稳定繁荣,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在祖国的边疆,有这样一群人,当你围坐火炉取暖时,他们顶着严寒战岗;当你阖家团圆时,他们饱尝相思之苦。他们每日站岗巡逻,从不计较回报,当有外敌来犯时,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只为守护国家安宁。这不就是对有我和无我最好的诠释吗?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以报效社会为荣,心怀有我之心的同时保持本心,不忘初心,融入无我之境,努力造就更好的自我。

本文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思辨性强。作文先从“何为有我”切入,然后论述“何为无我”,进而阐明如何将有我与无我有机结合,论证过程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多种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本文说理透彻,思想深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适在《致毕业生》中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落空;虚耗;虚掷)。”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意大利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表示愿意做到“无我”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