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引用,巧安排,赢数点亮色

2023-07-14朱荣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关键词:妙手事理名句

朱荣芳

高考作文应尽最大努力展示自己的学识、才情与智慧。有阅卷者说,考场作文在扣题的基础上看亮点给分,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平淡无奇的文章只能得一个平淡无奇的分数。可以说:“你给我亮点,我就给你高分。”亮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到独特构思、巧妙布局,小到细节处理、个性语言等。让整篇文章有新意、有特色是有难度的,而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恰当嵌入“金句”无疑是打造议论文亮点的极佳方式。

让“金句”的光辉照亮作文,既是增加观点阐述和说服力的法宝,也是彰显语言内涵和个人素养的撒手锏。纵观每年高考的高分作文,许多优秀议论文旁征博引可圈可点,为赢得高分增加了筹码。不少学生认为“金句”只是名家、伟人所说的话,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它应该包括一些诗词名句、格言警语,以及所读文章中饱含事理的精妙语句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其实,每个学生都背诵了不少经典语句,用心考虑就一定能够运用到作文中。如何在写作中借助“金句”,使文章熠熠生辉呢?

一、以“金句”为题,亮人眼球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就考场作文而言,新奇凝练、富有特色的题目,既能让阅卷者眼睛一亮,又能帮助阅卷者窥见文章内容,从而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理想分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怎样打造“眉清目秀” 的题目,让阅卷者一见倾心、一见钟情呢?诗文名句、好听歌词、影视名言、流行广告语等经典别致,借用化用为题目,既简洁凝练,又可收到诗情画意、意蕴丰厚、幽默有趣等效果。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直接以经典诗句为题目的文章不胜枚举。如“不畏浮云遮望眼”“一蓑烟雨任平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谁言寸草心”“独上高楼”等题目,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直接点明观点态度,给人以美的感受。题目“闲敲棋子,笑看灯花”化用赵师秀的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题目“任尔雄关漫道,我们迈步赶超”化用毛泽东的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诗意盎然,自有道不尽的意趣。题目“‘妙手从来非‘偶得”改自“妙手偶得之”的诗句本意,题目“江山易改,本性可移”,改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立意上反弹琵琶,别有洞天。题目“都是贪婪惹的祸”,化用了流行歌曲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题目“生态好,才是真的好”,化用了众所周知的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化用“金句”的方式,达到了“眉目传神惹人眼”的效果。

二、以“金句”开篇,“凤头”夺目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妙语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不少学生只注重开篇引述或概述材料,然后开门见山亮出论题或中心,这当然不失为考场作文稳妥之法,但因缺少设置论题或中心的摆放缺少“技术”,致使开篇平淡无奇。灵活贴切地引用“金句”开篇,展现出悉心打造的第一缕“阳光”,使人心驰神往于一瞥之间,立刻窥见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是打造议论文亮点的“一着好棋”。具体来说,可以借“金句”引出论述话题,也可以借“金句”揭示中心论点,还可以借“金句”尤其诗词名句增添文采。以“金句”开篇,作用不同,可谓不拘一格,各尽其妙。如下面的开篇:

《诗经》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王安石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意思是说,我们需要突破既有框架,勇敢创新,开创先河。那么,借鉴和独创这两种思路,到底孰对孰错,孰优孰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究竟该如何选择和取舍呢?(2022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借鉴在左,创新在右》)

开篇引用《诗经》中的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及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对“金句”进行阐释并明确“借鉴”和“创新”的论题,然后立足“借鉴”和“创新”以两个问句提出问题,既新人耳目又自然为下文张本,别有味道。

三、以“金句”收束,“豹尾”点睛

古人说:“结尾一句之灵,顿回一篇之运。”考场作文贵在开头和结尾,因为它是阅卷者发现作文立意的“战略要地”,自然是眼光投放最多的地方。当断不断,拖泥带水,说些无关痛痒的话,甚或游离中心,画蛇添足,大喊与内容无关的口号,这是结尾的弊端。有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要力争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极具“风情”的结尾无疑等于打出的最后一记重拳。结尾方式多种多样,而以恰切的“金句”收束,“立片言以居要”,不仅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而且可以达到深化中心论点的目的,使作文锦上添花。以“金句”结尾,可再度强化,可升华拔高,可呼吁倡言,可瞻望愿景,需结合写作内容精心打造。如下面的结尾: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懵懂儿童时,惊叹过中国体育和中国国力的“跨越”;可为青年时,又震撼于中国体育和中国国力的“再跨越”;那么,我们自当以日新之思想、坚强之意志、笃实之脚步,与家国同频,与时代共振,一起向未来!(2022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卓越无止境,跨越不停歇》)

以“与家國同频,与时代共振,一起向未来”作结,引用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中的诗句,以春天的幽兰和秋天的桂花两种高雅植物,创设了生机勃发、皎洁明净的氛围,承应当下美好而伟大的时代,既有绝妙意境又具诗情画意,为“豹尾”增添了亮色。

四、以“金句”架构,巧妙布局

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曾说:“布局是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组合。”布局是高分的王牌,它直接决定着阅卷者的判断。议论文阐述事理,或分论点式,或层进式,或对照式,或评述式,以“金句”架构核心语段,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不仅使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具有整体美。如2022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卓越无止境,跨越不停歇》,核心语段布局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跨越,再跨越是思想的日新、日日新”,“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跨越,再跨越是意志的坚强,再坚强”,“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跨越,再跨越是脚步的前进,前前进”。借屈原《离骚》和毛泽东七绝中的诗句,以及十四五开局报告中的名句,提领三个明确的分论点,构成全文发展脉络,呈现层进式段落关系,使文章论点明确,结构新颖。再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夯实本手避俗手,自得妙手始道高》,“壁立千仞,累于微末——扎实基础练‘本手,为水为风助前行”,“桃羞李让,自是清流——慎思明辨避‘俗手,有志有力助攀登”,“思属风云,造炬成阳——回首萧瑟得‘妙手,至善至美助飞跃”,分别为核心语段的领起句。领起句类似小标题,协调一致,贯穿全文,尤其名句化用与重组,既表明了观点,又体现出创意,给人以“金句”穿插一气呵成的感受,让人深感“金句”的无穷魅力。

五、以“金句”论证,深化事理

引用论证也叫“引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语、经典著作、历史文献等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不少同学写议论文喜欢引证,恰当加入“金句”加以论证,不仅体现出分析的厚重感,更能使事理更鲜明。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用的“金句”针对性要强,与所要阐述的观点相对接,才能真正发挥“金句”的特有功能。如下面的语段:

严歌苓说:“我们都想着拯救世界,却忘了帮妈妈洗碗。”我们不屑于久久为功的基本功,往往浮躁功利,不惜“背绳墨以工巧”。志大心高而疏于深厚的基本功,怎能行稳致远?想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无人墓碑上那段震惊世人的忏悔文字: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直到暮年,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真诚的醒悟式话语,或许道尽了大多数人的人生体验的“通感”。我们往往不屑于平淡无奇的本手,觉得凡拙平庸;人人都想万里挑一的妙手,结果最后只能沦为俗手,用败笔涂鸦不堪卒讀的人生。(2022年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本手游刃处,妙手自秀出》)

文段阐述“不屑‘本手,盲目追求‘妙手”,导致人生沦为‘俗手悲剧”的观点,引用严歌苓的话语形象表明“忘本”是有害的思想认识,化用屈原的诗句表明“取巧”的错误做法,借助教堂的忏悔文字表明人生的反思,引用角度各异、内容互补,可谓言之凿凿,事理深刻。

六、以“金句”表述,秀出文采

引用“金句”不仅能彰显事理和强化论证,还能够突显文化内涵,文采斐然。我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诗佳句层出不穷,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较多耳熟能详的诗词。在阐述事理或表述事例时,让无需踏破铁鞋的诗词“大材大用”,既能增添语言的底蕴美、厚重感,又能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彰显文学素养,可谓一举多得。如下面的语段:

再看“借鉴化用”,相较创新而言难免稍逊风骚,但借鉴有发展,有匠心,有自己的东西。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曾被历代文人墨客称赞引用。君可知,这两句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之后不仅推陈出新,自成一格,更是远远盖过原句;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化用了吴融《途见杏花》中的“一枝红杏出墙头”,一字之差,境界甚远;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用了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词之易,风韵不同。(2022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形式不一总相宜,文化彰显新魅力》)

文段阐述对“借鉴化用”的看法,在论据运用和表述方面,有王勃、叶绍翁、林逋的经典名句,还有庾信、吴融、江为的化用原句,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镶嵌其中,不仅让文章语言典雅精致、意蕴深厚,而且让人感到诗意盎然、文采斐然,大大提升了语言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妙手事理名句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