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2023-07-14孟晓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精神

孟晓东

纪念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一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为何被传颂了大半个世纪?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总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重温他的事迹,我们依然能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的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多维解读】

1.雷锋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雷鋒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用年轻的生命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人生之问,也给国人留下永恒的精神富矿。

2.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岁月在变,精神未变;时代在变,信仰不变。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时至今日,学雷锋、做雷锋的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在新时代,我们更应思考如何才能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3.学雷锋应落实在日常小事中。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善行义举人人可做。学习雷锋,不一定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绽放光芒。因此,学雷锋,不止在三月,而是要每时每刻都学;学雷锋,也不只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雷锋日记”,由你我续写

京  平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光阴荏苒,“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如一面高扬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刻印在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激荡感人至深的时代回响。

信仰里散发光热,凡常中铸就伟大。品读雷锋事迹,能看到“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的奉献,“螺丝钉”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以及“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大爱。雷锋,以短暂岁月书写下厚重的人生篇章,浓缩着新中国蓬勃向上、热血昂扬的时代精神风貌。

六十年,一甲子,雷锋以及“学习雷锋”的种种,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存在于“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凡人善举里,闪耀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里,传承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里。翻开共和国日历,细细体味那些影响过时代和社会的一个个姓名,我们会发现:雷锋,早已不再是属于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无数个好人、模范、英雄、榜样共同的名字,成为敬业奉献、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等崇高品质的代名词。一代代建设者、奋斗者用实际行动和奉献,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鲜活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最具体、最生动的精神交集。

时代变迁何其迅疾,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回眸再看,几十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社会思潮愈发纷杂,但多元多变的时代,没有削弱真善美的价值,反而让人们对互信互爱、相善其群的渴盼愈加强烈。“雷锋没有离开,也不能离开”,作为穿越时空的价值标识,雷锋精神以其强大的张力,成为联通各个维度、弥合各个群体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所有人心底价值认同的一部分。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雷锋形象之可亲可敬,在于其强烈的“身边感”。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凭良心做事、用热心助人,社会将变得更加温暖。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也都有责任成为善举义举的守护者。尊重和回馈善意,弘扬和褒奖担当,社会整体文明水位的上升,也是所有人美好生活的基石。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的内心里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中更永恒。值此时间节点,本报推出《“锋尚——永恒的精神”纪念特刊》,就是要展现我们身边的“雷锋”风采,激励大家“当好人,做好事”,也珍惜身边的“平凡好人”。他们,是跳入冰窟舍身救人的战士,是为陌生人慷慨解囊的职工,是坚持十几年背瘫痪乘客上车的公交司机……从新时代的“雷锋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样伟大的灵魂,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笃定:雷锋精神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扎根于神州大地,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愿意燃烧自我,社会就不会冷漠。向雷锋同志学习,涵养向善向上的精神能量,新时代的“雷锋日记”,将由你我续写。“我立志成为追‘锋少年!”“听了解放军叔叔的报告,我想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这是今天孩子们的心声,也是一代一代人的传承。

(选自2023年3月3日《北京日报》)

雷锋精神 人人可学

董  竹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走过一甲子,重温雷锋的故事,我们仍然能从这位好战士好同志身上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前进的力量。

什么是雷锋精神?在一篇篇《雷锋日记》里能找到答案。

“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在观点多元、价值多样的今天,这样的“心眼”更是人们需要坚守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体现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大爱胸怀;“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蕴含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忘我精神;“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三个字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表达和精神气质里。这些是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滋养无数人的心灵,其精神涵义在新时代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0年来,从舍己救人的20世纪“80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到“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活雷锋”徐虎,再到扎根新疆的好军医、有“当代雷锋”之称的庄仕华;从苦练本领能担重任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到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再到新冠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无数学雷锋、树新风的鲜活例证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无数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征程上,更需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无数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征程上,更需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精心展出文物、设计互动体验;湖南长沙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节,在雷锋家乡讲述新时代“雷锋”故事;内蒙古、湖北等多地命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随着学雷锋纪念日临近,各地的活动更加贴近人心,让学雷锋活动更有时代感吸引力。英名因传承而不朽,丰碑在奋斗中永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雷锋,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雷锋还活着”,我们能成长为千千万万个雷锋。

(选自2023年2月2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