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穆回响
——高山辰雄的心绘

2023-07-12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喻建十

国画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山色彩绘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喻建十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的个人画展相继在北京举办,在当时美术界引起的轰动是现今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于是就有了“三座大山”的说法,仿佛东山、平山、加山即当代日本画的代表。

80年代初期,先外公王颂余随文化部书法代表团访日时给我带回来刚出版的《现代日本画全集》,其中有“高山辰雄卷”,画册中所展示的是完全不同于前述三人的画境,那种神秘朦胧、虚幻幽邃的画风所引起的心灵激荡,让我深深地记住了“高山辰雄”这个名字。时隔十年,我来到日本后才知道,原来日本画界确有“三山”之说,但说的却是东山魁夷、高山辰雄、杉山宁。其实说来也容易理解,在十分讲究论资排辈的日本,平山与加山跟这个“三山”根本就不是同一辈人。

高山辰雄(1912—2007)出生在大分市的一个经营小铁作坊的家庭,起初家长是想让辰雄将来学医,但是不知哪来的灵光闪现,初中生时代的辰雄突然决意习画,得知儿子的不顺从,父母自然是一致反对,但是辰雄的执着最终说服了爹妈。第一年没有考上东京美术学校(东京艺术大学前身)的乡下青年,转年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绘画青年高山辰雄的大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不仅每年都为特等生,且在学期间就成功入选文部省主办的“帝国美术展”,毕业时又是名排首席。

可是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的辰雄,却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苦恼,那个时期他不但生活贫寒,而且在绘画创作中投入全部身心,苦心惨淡完成的作品却屡屡落选。

在他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高更传记》。后来他回忆道:“仔细一读,感到这本传记非常有意思,原来居然也有如此贫困的人啊,于是我不再纠结什么入选、落选、获奖,也可以说开始懂得了究竟什么是绘画,那就是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要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绘制。”正是高更的价值观和艺术观深深影响了辰雄,虽然贫困依旧,但是,一旦坐到画板前,他就把迎合市场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

作画时就应该是纯粹的自我表现。

作画时就不能被外界杂念左右。

被高更深深打动的辰雄经过一番师心不师迹的探索,很快就找到了画业突破口,转年《浴室》入选“日展”并获奖。透过画面那简洁到极致的构图、充满视觉张力的人物造型、平面化的形体塑造,人们着实感受到了一种鲜活水灵的生命感。

其后的辰雄真是应了那句中国的老话,“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接二连三的大展入选、获奖,使得辰雄越发感到这条路终于走对了。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辰雄并没有止步于生动的写实表现层面,而是在继续深究高更平面造型特点的同时,开始探索强烈的色块构成风格。1955年创作的《午后》就是这个时期的佳作。虽然形体塑造和色彩构成都超级简练,但是视觉张力却十分强烈,家庭悠闲午后的氛围甚至气味充斥画面。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这时的辰雄将绘画思考从如何塑形转而为如何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尤其是如何构筑一个色块彼此呼应的环境。他不再纠结于眼中所见的形体的表现,而是开始企图利用色彩捕捉内心所感受的世界。

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进入60年代后期,奠定高山辰雄在日本画界无法撼动地位的时期终于到来。此时的辰雄不但开始对画面色块对比及装饰性用起了心思,对画中内在美与外在美如何在心理色彩层面达到融合也绞尽了脑汁。可以说这时的他实现了“从个性的绘画向人性的绘画变革”,开始在画中寻求一种打动人心的无心之美,这是一种带有宗教性的美,是对生命原动力表示无上憧憬的美。

1969年创作的《行人》即开始进入这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幽深的背景、暧昧的人物将观者引入一个似曾相识的梦幻静谧的永恒世界。时间似乎在画面中凝固,浓郁的色彩与混沌的造型相结合,共同塑造出了一个羽化登仙般的梦境。这种梦境是那样的幽深玄幻,又是那样的摄人心魄,甚至还有一丝的恐惧。如果联想到那个年代正是风起云涌的日本学生运动,被政府压制下去,年轻人失去方向的迷茫时期,就可以理解这件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境界了。

55岁的辰雄在给家乡的报纸《大分合同新闻》写的文章中这样说道:“我在20岁左右时就下定决心,60岁之前都要像学生那样筑牢绘画基础。60岁后开始探究自己的方法,一旦找寻到,我就将在自己的这个地盘上不断深掘下去……”创作《坐着的人》时辰雄恰好60岁,这件作品恰似他履行诺言的写照。坐着的人那似乎与坚固岩石同质的强韧肉体和依旧神秘的空间氛围,呈现出一个诱人遐想的精神空间。这个空间无法准确解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空间绝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地盘,应该更是作者正在全身心地感受着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宇宙空间。

1.高山辰雄 午后 1955年

2.高山辰雄 林中花 1963年

3.高山辰雄 行人 1969年

纵览古今足以镇魂摄魄的经典画作,大多具有一定的神秘深邃、永恒静止之感,这种感觉仿佛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力,将观者的神思带向那没有声响、没有活动且又充满能量、无生无灭的彼岸世界。而高山辰雄成熟期以后的作品就可以让我有此感觉。

“当闭上双眼,想见大海高山时,要有一种用身体在观察的感觉。期盼着能够用眼睛去触摸,用手和身体去观察,然后用心灵之声来描绘。”可见此时辰雄追求的是心绘,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笔绘,而这种希求不正是邃古先民利用绘画手段与天地沟通的原初动机么。所以他尽可能地舍弃了既成的规则概念,重返绘画原点,以最为素朴、最为纯真、最为诚实的态度不断摸索前行。

“我并不追求只是单纯地画一幅好画,而是要画出能够从中听出回声,并想要用手伸进去抓住这个回声的作品。”这个回声是空谷回声,更是天外回声,我们追寻着这个回声,不知不觉就被作者带入那古穆幽玄的广袤世界,那里是那样的安静安然,是那样的透彻清新,是那样的凝固无垢……

这种对人本、对宇宙的溯源,正表明了作者对人性、对生命的仁爱之心。我们从其《怀抱》《朝音》《思海》等作品中再次得到印证。

“绘画之途有无数大道,但其中只有一条道是我想要前行的”,这就是高山辰雄的心绘之道。而对这个带有“古穆回响”的“心”之“绘”的感悟,正是引领我们赏析其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高山辰雄 母 1970年

高山辰雄 坐着的人 1972年

高山辰雄 怀抱 1977年

高山辰雄 少女 1979年

高山辰雄 朝音 1977年

高山辰雄 夜 1969年

高山辰雄 思海 1980年

猜你喜欢

高山色彩绘画
高山从何而来?
神奇的色彩(上)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高山台防雷实践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