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2023-07-12熊学军高斌王军王勇吴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定西市种苗中药材

熊学军, 高斌, 王军, 王勇, 吴辉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2.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3.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合肥 230001;4.中山海关,广东中山 528400;5.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 10008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医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全国多个地市已经将中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

定西市位于我国甘肃省中部,又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总面积1.96 万平方公里,下辖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通渭县、彰县、岷县、临洮县等一区六县。2021 年12 月该市总人口数为304 万,总耕地面积为1 220 万亩,全市海拔在1 420 ~3 941 m。定西市以“千年药乡”著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中药材的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定西市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逐渐打造成为中药材资源富集区、人工种植主产区和仓储物流集散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2]。

1 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1.1 中药材良种繁育初见成效近年来,定西市发挥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的提纯复壮、新品种的引进选育、野生品种的驯化、种质的鉴定等系列研究。在各县区大宗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覆盖率;组建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联盟,培育陇西稷丰种业等现代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合作社,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全市各县区协调发展,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6 万亩左右。

1.2 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定西市按照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三品一标”(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及标准化生产)要求,实施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建设有机、绿色、道地的高品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019 年至2021 年这3 年中,定西市的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面积、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逐年递增,结果见表1。其中,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80.16 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0%,中药材产量为39.30 万吨,产值达45.34 亿元。当地农民中医药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 932元,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表1 2019 ~2021年定西市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面积、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情况Table 1 The area of seed and seedling breeding base,planting area,output and output value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from the year of 2019 to 2021

1.3 中药材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定西市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突出“集约集群、规模支撑、引领发展”作用,落实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加工产业链发展的措施,推进中医药加工产业精深化、现代化发展。2019 年至2021 年这3 年中,定西市的中药材各类加工企业数量见表2。其中,2021年全市已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03户,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加工企业57 户,规模以上企业33 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5 户;共有药品制剂企业6 户,获得药品批准文号339个,常年生产91种药品。

表2 2019 ~2021年定西市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情况Table 2 The number of various enterprises for processing th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from the year of 2019 to 2021

1.4 中药材仓储交易规模持续增大经过多年发展,定西市已形成陇西首阳中药材市场等5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中药仓储物流中心已落户陇西,建成的高架智能立体库、智能云仓的运营及交收遍及全国17 个中药材专业市场。2019 年至2021年这3年中,定西市的中药材仓储能力、交易量情况见表3。截至2021年,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10万吨,中药材仓储能力和仓储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中药材交易新模式得到创新,中药材平台经济和线上交易发展迅速,全市累计已开设涉及中药材的网店达1 846 家。2021 年,全市中药材交易量为105 万吨,交易额达210 亿元;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中药材及其产品4.2 亿元;20 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7.5 亿元,实现增加值3.8亿元。

表3 2019 ~2021年定西市中药材仓储能力、交易量情况Table 3 The storage capacity and transaction volume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Dingxi city from the year of 2019 to 2021

1.5 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定西市紧跟国家行业标准,严格落实四部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共同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根据定西市当地中药材实际,研究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红芪等5 个品种29 个规格92 个等级的道地药材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构建了《金银花加工技术规范》,并在各县区推广实施。依托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优势,对10 余个全市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共71 项国家、行业、甘肃省地方标准进行了整理汇总,完善修订了《定西市中药材标准汇编》,推进了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

1.6 中医药康养产业正在兴起定西市紧抓“医、药、养”三大关键点,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地方优势自然资源,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康养基地,如建立了以遮阳山为中心的康养小镇;围绕药食同源中药材,研发保健食品、煲汤料、代用茶等大健康产品,如黄芪饮料、膨化党参条、枸杞系列保健酒等;举办中医药文化旅游节,与中医药事业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以医养、药养、食养、体养、住养、游养、水养、文养等“八养”为主要内容的定西特色康养产业。

2 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1 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中药材种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种业主体缺乏,经营企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实力不强[3],非道地产区盲目引种[4],缺乏统一的市场管理,对产业带动作用不够突出。(2)中医药产业科技化程度不高。在整个定西市中医药产业链中,缺乏有效的科研管理,中药材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长期虫害等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规范化育苗、种植、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推广不够,新产品研发不足[5-6]。(3)中药材全过程溯源体系不全[7]。定西市中药材市场交易环境及运行功能不佳,经营秩序还需规范,产业链各环节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化追踪管理,质量溯源体系有待完善,中药材品质下降风险较高。(4)中医药文化塑造宣传不足。中医药产业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度不高,“中国药都”文化特色发掘不够,定西市各县区地方特色氛围不浓。

2.2 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2.1 抓标准建基地,提升产地资源优势 首先需充分发挥定西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水平;加强与大集团、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的建设,增加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8]。二是推广“企业+党支部+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设中药材溯源管理系统。三是加速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标准化,努力建设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的中药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

2.2.2 抓项目强龙头,补齐加工弱项短板 首先需积极开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组织遴选中医药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车间,逐步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二是加快推进加工产业链及项目建设。通过落实中医药加工产业链推进工作安排,组建中医药新药研发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协调发展[9]。三是持续加大名优产品培育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争取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中药特色品种。

2.2.3 改善市场环境,健全商贸流通体系 通过改善中药材交易市场环境,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对入市药材分品种、分规格、分档次上货架进行展示和交易。在中药材交易过程中,推进交易数字化发展,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同步发展集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打造仓储、物流、检测、供应链金融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数据港。同时需加强交易中药材质量监管,通过建设中医药检测资源数据库,开展大数据分析、标准制定等工作,加大检测力度。

2.2.4 通过会展与招商活动,宣传定西特色资源 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合作,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带动关联行业共同发展。通过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赴外招商,依托国内各种商务平台,搭建产销媒介。同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5G 等现代技术,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传播;支持各县区创建个性文化,全面提升定西中医药文化品牌[10]。

2.2.5 抓责任重落实,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体系建设[11],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中医药产业的作用,进一步理顺“主管市领导主抓、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统筹协调、市各相关部门配合补位,各基层政府具体落实”的产业管理机制[12]。明确企业主导作用,维护企业应得利益,充分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同时要把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做到市、县、镇、乡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发挥基层政府主体责任,使其切实担起产业发展重任。

2.2.6 抓资金强保障,建立金融支撑体系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投资机制,盘活产业资金来源,尝试设立政府引导、企业与社会资本主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市县每年从乡村振兴资金汇总统筹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中医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创新、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推行积极的税收政策[13],并可对研发创新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14]。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大保障力度,提高企业参保费用,加大合作社、农户参保比例,切实保障企业主体以及合作社、农户的稳定收入。

综上所述,中医药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商贸、金融以及科技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涉及医疗、文化、健康、旅游、互联网等多个领域[15]。政府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过程中,需主动担当、积极引导,协调多方合作,特别是需制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有效推进中医药产业链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猜你喜欢

定西市种苗中药材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亢蕾作品精选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