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嵌瓷:厝角头的斑斓艺术

2023-07-11定风波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潮汕人屋脊瓷片

定风波

我的家乡揭西县棉湖镇有一句俗语,“厝角头尽是戏出”。这是什么意思呢?

潮汕方言将“屋”称为“厝”。厝角头,一般是指屋顶的四个厝角,有时也包括屋脊。戏出,在这里指古装潮剧人物演绎的故事。这句俗语,原本是指潮汕建筑的厝角头(包括屋脊)用嵌瓷作装饰,塑像往往包含古代的潮剧人物和吉祥花鸟等元素,展现了各种民间故事和传说,人们站在地上仰视欣赏,好似站在戏台前看戏剧表演。后来,这句俗語的意思,引申为某些人经常招惹是非,给别人增添麻烦;有时也用来比喻小孩子调皮、贪玩等。

嵌瓷,是把大小不同的彩色瓷片剪裁后,镶嵌在坯胎上,塑造成不同造型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常用于建筑装饰,以祠堂、古寺、古庙和大型的传统民居较多,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有的地方也叫“粘饶”或者“扣饶”。

潮汕文化的精细不仅仅体现在美食上,还体现在屋顶装饰上。潮汕人将普通的屋脊、厝角当成“创作平台”,先制作好塑像的坯胎,接着将废弃的彩色瓷片剪裁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小块,再镶嵌在坯胎上,塑造成一件件精巧雅致的工艺美术品,进而打磨成一项手工技艺——嵌瓷。

嵌瓷技艺的历史有多久远?目前难以找到确切的记载。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嵌瓷技艺开始出现,发展到清代比较兴旺。古代潮州陶瓷业发达,笔架山宋窑遗址就是例证。生产陶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废弃的碎瓷片,那些有釉彩或花卉图案的废瓷片,经过心灵手巧的工匠的再创造加工,便变废为宝。嵌瓷工匠把瓷片一块块剪裁、一片片拼贴,塑造成人物、龙凤、鸟雀、花卉、虫鱼等造型,色彩斑斓,用来装饰美化祠堂、寺庙等建筑,使这些建筑变得鲜艳夺目、美轮美奂。

潮汕人重视传统文化,宗族观念比较浓,因此祠堂、庙宇遍布民间,人们喜欢在这类建筑的屋脊、厝角、照壁上做嵌瓷装饰。嵌瓷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根据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传说等,讲述英雄、忠臣、文人等动人故事,宣扬忠孝、仁义、正气等传统精神,有的用寓意吉祥、如意的花虫鸟兽,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比如,揭西县棉湖镇贡山村的摄南公室,屋顶嵌瓷精美雅致,造型有鹰、鸳鸯、凤凰、蜻蜓、白鹤、鱼、鸭子、螃蟹等大约50只动物,也有牡丹、木棉、松柏等花卉、树木,各呈风采,给建筑增添了秀丽雅致的韵味。揭阳市城隍庙屋顶的嵌瓷,飞鸟花卉色彩鲜丽耀眼,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汕头市存心善堂的嵌瓷无比惊艳——照壁嵌瓷画是九龙飞舞,照壁顶端是麒麟抢珠;屋顶正中为双龙抢珠,两端还有薛仁贵救主、狄青比武等戏剧故事,堪称嵌瓷艺术精品。

潮汕地区濒临南海,春夏季雨量大、气温高,嵌瓷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品,即使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也恒久耐用,是其他材质装饰品难以代替的。因此,嵌瓷技艺才会得到潮汕手工艺人的喜爱,代代相传至今。

在室外制作嵌瓷作品,往往经受风吹日晒,且大多数是高空作业,相当辛苦,如果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坚持做下去。有的人,因为家里有长辈从事嵌瓷制作,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通过“家族式”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了嵌瓷技艺,比较能吃苦,坚持从事嵌瓷工作。他们继承了嵌瓷技艺,同时传授给下一代,使嵌瓷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不过,新一代嵌瓷艺人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谋发展,将嵌瓷制作从“屋顶”延续到“屋内”——制作精美摆件,借助网络,拓展新市场。

嵌瓷技艺不仅得以绵延发展,并且传播到境外,落地生根,焕发新光彩。2012年,我到马来西亚的历史文化古城马六甲、槟城旅游,见到三宝庙、青云亭、潮州会馆等建筑,屋脊装饰着精美的嵌瓷。据导游介绍,青云亭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建筑材料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震,感到十分意外——没想到在清代初期,嵌瓷技艺已经漂洋过海,扎根南洋。

民间建筑各具特色,是一个地区的百姓在生活需求、民俗文化、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重视、热爱、学习自己家乡的文化,领悟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才会树立更强的文化自信心,积极传承家乡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嵌瓷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2008年,“嵌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管在哪个时代,潮汕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从不停息,而且在一代代工匠的薪火相传中,稳步前行。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持续迈进,更多人认识到嵌瓷的价值,领悟到嵌瓷的艺术魅力,潮汕的这一非遗文化瑰宝持续绽放独特的、迷人的艺术风采。

走进新时代,相信在新一代工匠的努力开拓下,将涌现更加秀美斑斓、独具匠心的佳作,嵌瓷技艺一定会持续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 周锦宜

猜你喜欢

潮汕人屋脊瓷片
屋脊山之春
亿年瓷片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浙西屋脊清凉峰
冰点以下的缝合
“屋脊兽”艺术之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