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塞填塞修补术与网塞联合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分析

2023-07-11曹树平赵先峰

系统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网塞平片修补术

曹树平,赵先峰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普外科,山东淄博 255120

腹股沟疝是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部前腹壁薄弱处脱出而形成的,可分为直疝、斜疝、股疝3 种类型[1]。该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行动不便、疼痛剧烈等,若无法及时治疗,很有可能造成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2]。腹股沟斜疝为腹股沟疝常见类型,占据80%以上,可分为先天性斜疝与后天性斜疝,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绞窄性、易复性疝、嵌顿性疝等,表现为明显疼痛、肠梗阻等,伴随慢性咳嗽、便秘等症状[3]。目前对于腹股沟斜疝多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为网塞填塞修补术,但其疗效不太明显,对症状、免疫功能、胃肠功能改善作用较弱,且并发症风险高[4]。而网塞填充+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逐渐被用于腹股沟斜疝治疗中[5]。本文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1 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收治的80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网塞填塞修补术与网塞填充+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4~80 岁,平均(58.79±4.27)岁;斜疝发病位置:左侧10 例、右侧21 例、双侧9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例;年龄23~77 岁,平均(58.42±4.25)岁;斜疝发病位置:左侧7 例、右侧26 例、双侧7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基本资料完善;表达、沟通能力正常;认知无障碍,意识清晰;可以遵从医护人员指导完成诊疗;已告诉家属本研究开展意义,经衡量利弊后签字确认;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未参与过其他研究;耐受性良好。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或疾病患者;存在恶性肿瘤患者;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异常患者;急性、慢性感染类病症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过敏体质患者;依从性极差,无法配合操作患者;中途转院或退出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行网塞填塞修补术:修补材料选用花瓣松型充填式网塞;对患者局麻后在患侧腹股沟处沿着疝囊行切口,切开腹横筋膜后游离疝囊,并把疝囊还纳后置入在缺损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网塞基底放置水平要与腹横筋膜平行;然后缝合固定网塞,结束手术。

观察组实行网塞+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平片补片修补材料选用UMNI 平片,把材料修剪为80 mm×120 mm 左右适应修补的尺寸。如上述手术操作方法,切开腹横筋膜之后,分离精索,把疝囊游离后送回到腹腔内,在疝环内塞入网塞,平行网塞外瓣与疝环水平,缝合固定;然后把强生平片放置在耻骨结节-疝环上方腹股沟管后壁处,在精索后部正确放置平片补片,而精索可以通过平片裂孔与周围组织固定缝合。另外,手术全程需在无菌状态下执行,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临床指标的变化,包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评估疼痛的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总分1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6]。

②记录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包括胃泌素(recombinant motilin, MTL)、胃动素(gastrin, GAS)、初次肛门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③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7]。

④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包含醛固酮(aldosterone, ALD)、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8]。

⑤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器测定CD4+、CD3+、CD8+、CD4+∕CD8+水平[9]。

⑥对比治疗有效率,显效:疼痛、呕吐、便秘等症状消失;有效:疼痛、呕吐、便秘等症状有改善;无效:疼痛、呕吐、便秘等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住院时间(d)5.24±1.38 3.06±1.09 7.840<0.001术后出血量(mL)38.73±2.89 14.15±2.06 43.803<0.001手术时间(min)65.74±4.06 35.34±2.11 42.020<0.001 NRS 评分(分)术后1 d 4.32±1.29 3.04±1.05 4.867<0.001术后7 d 3.76±1.14 2.16±0.98 6.731<0.001术后30 d 2.97±1.02 1.02±0.43 11.141<0.001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GAS、MT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MTL 高于对照组,初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初次排便时间(h)39.27±2.48 21.36±2.05 35.204<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h)19.48±1.88 10.15±2.03 21.327<0.001初次肛门排气时间(h)21.55±2.19 13.14±1.38 20.548<0.001 MTL(pg∕mL)治疗前224.59±23.78 225.88±24.96 0.237 0.814治疗后319.26±30.18 497.68±39.72 22.621<0.001 GAS(pg∕mL)治疗前90.26±4.08 90.58±4.11 0.349 0.728治疗后112.47±7.21 152.48±11.43 18.725<0.001

2.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CRP(mg∕L)治疗前19.38±2.55 19.12±2.53 0.458 0.648治疗后16.17±2.34 6.58±1.02 23.761<0.001 TNF-α(ng∕mL)治疗前81.39±4.28 81.13±4.26 0.272 0.786治疗后69.52±3.47 40.12±2.36 44.309<0.001 IL-6(pg∕mL)治疗前168.49±15.74 167.22±13.09 0.392 0.696治疗后131.55±10.49 95.24±5.06 19.718<0.001

2.4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ALD(ng∕dl)治疗前8.39±1.06 8.12±1.04 1.150 0.254治疗后21.45±2.63 11.34±2.08 19.069<0.001 Cor(nmol∕L)治疗前206.15±15.47 205.33±14.59 0.244 0.808治疗后252.48±17.58 212.56±13.55 11.375<0.001 NE(μg∕L)治疗前68.47±4.25 68.21±4.22 0.275 0.784治疗后108.57±12.64 80.46±4.36 13.296<0.001 TAC(U∕mL)治疗前14.59±1.74 14.32±1.72 0.698 0.487治疗后33.65±2.74 18.32±1.59 30.605<0.001 MDA(nmol∕mL)治疗前1.45±0.26 1.42±0.25 0.526 0.600治疗后4.96±0.52 2.98±0.41 18.911<0.001

2.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对比(±s)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CD8+治疗前34.06±2.14 34.27±2.16 0.437 0.663治疗后35.07±2.28 37.98±1.74 6.417<0.001 CD3+治疗前46.28±2.55 46.47±2.57 0.332 0.741治疗后49.28±3.05 57.89±3.42 11.883<0.001 CD4+治疗前40.25±2.13 40.48±2.15 0.481 0.632治疗后41.23±2.64 44.58±2.59 5.729<0.001 CD4+∕CD8+治疗前1.12±0.14 1.14±0.16 0.595 0.554治疗后1.18±0.12 1.29±0.17 3.343 0.001

2.6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内环位置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往内下前方斜行再穿过腹股沟管外环而形成的疝块,并且能下降到阴囊部位[10]。其发生病因与解剖异常、腹股沟管发育不良、外伤、肝硬化腹水等存在联系,诱发因素包含腹内压增高、腹壁强度降低等[11];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痛、腹痛、肿块,需及时展开治疗否则会引起肠管狭窄、嵌顿情况[12]。目前多采取手术改善病情,而如何选择正确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仍是临床研究重点。

有学者认为,MTL、GAS 水平可以反映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状态[13]。MTL 是由小肠Mo 细胞分泌的消化道激素,具备促进胃肠道运动作用;GAS是由G 细胞分泌的肠胃激素,具备刺激肠道分泌功能效果[14]。临床采取的手术治疗,会出现多种创伤性操作,从而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影响术后恢复[15]。MDA 为过氧化物产物,可以反映出机体应激程度;IL-6 是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出机体炎症程度。

网塞填塞修补术所选择的修补物是花瓣型网塞,通过把网塞填充在内环并缝合固定,加强腹横筋膜,修补缺损部位,改善病情[16]。而达到上述效果需在手术期间,把不同组织结构与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但会导致局部组织与缝线组织张力过高,很有可能出现缝线断裂、组织撕裂损伤等情况,最终造成腹壁再缺损,致使疾病复发,增加患者痛苦程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简单,剥离的面积小,损伤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完成修补,不仅具备较好组织相容性,而且具备较大抗张力强度,通过刺激补片内部与周围细胞,促使其产生纤维反应形成组织层,进而修复腹壁。其可以把补片覆盖在整个腹股沟管的底部,组织接触面较广,能降低张力且不会缝合肌腱与腹股韧带,预防神经组织损伤情况。将上述两种手术对比分析得出:①网塞填塞术的网塞会形成腔隙,增加感染、积血概率,患者容易出现不适感,疼痛感随之增加。②网塞填塞术所使用的网塞比较大,术中很难完全平整,极易出现移位、变形情况,而平片无张力术不需要置入固定网塞,可以在直视状态下平铺网片。③网塞填塞术是通过内环网塞,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刺激肠管,引发疼痛。因此,相比于网塞填塞修补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不过单一应用的作用仍旧不足,可以将上述手术联合应用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

网塞+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所使用的2 种修补材料均具备良好腹壁顺应性与较高抗张力强度特点,异物反应少,效果更加理想。其先是凭借网塞固定补充破损位置,预防疝囊脱落发生,然后在手术期间用平片补片补上腹股沟后壁缺口,有效减轻修补张力,且网塞填塞物能缓解腹腔压力,针对缺口较大的患者而言优势更大。此外,网塞填充能直接修补好疝缺损处,分散腹腔内压,平片补片可以修补薄弱腹横筋膜,增强腹股沟管后壁,预防腹股沟区域出现新缺损现象,减少疾病复发。从人体解剖学方面来看,网塞+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只需要高位游离,对腹股沟区分离少,遵循了人体原有正常生理结构,避免强行缝合不同层次组织这一步骤,无局部张力;从手术难度来看,该方法更加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更轻,术后恢复快速,选择的修补材料具有一定抗感染材质,不但能弥补遗漏破损情况,还不会造成切口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指标、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手术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从而诱发应激反应,致使MDA、ALD、TAC、Cor、NE 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应激指标水平虽升高,但上升范围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网塞+平片无张力修补术能确保疝修补无张力性,缩短手术、住院时长,改善应激、免疫等状态,增强治疗效果,且患者生理疼痛小,预后更加理想,安全性更高;同时还能加快康复速度,预防疾病复发以及并发症情况,达到预期效果,且应用价值显著。

在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治疗中,不仅需要考虑治疗的效果,同时还需关注不同手术方式给患者造成的疼痛程度,从而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法。吴强等[17]学者,选取120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开腹网塞填塞修补术)和观察组(网塞填充联合平片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各60 例;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1 d、7 d、1 个月的疼痛评分为(3.94±1.59)分、(3.42±1.40)分、(2.57±1.03)分,高于观察组的值(3.02±1.01)分、(2.66±0.97)分、(1.82±0.34)分(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术后1 d(3.04±1.05)分、7 d(2.16±0.98)分、30 d(1.02±0.43)分的疼痛评分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斜疝患者,选择网塞填充+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网塞平片修补术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复杂结构疝修补网塞刚度测试方法研究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