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引领的高职土建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3-07-11韩璐孙直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思政教学

韩璐 孙直祥

[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土建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元素体系,并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为土建类专业课思政教学的路径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课 思政教学 行动导向

课题:2022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SZX04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纲要的颁布将高校思政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对学生的培养又有了新的要求,思政课程并不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唯一途径,而是思政教育的深化和总结。从专业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出发,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如何深入每门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土建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局限性和必要性

土建类专业课程作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一大类,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课程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由于多數课程是典型的工科课程,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更重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很少融入思政教育。分析其原因,一是作为理工科的工程类专任教师政治意识淡薄,思政教育的思想认识不明确;二是土建专业的学习内容围绕着建设工程的具体过程,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导致思政元素难以挖掘;三是部分专业课教师有思政融入的意识,可是缺少思政融入的方法。因此,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的挖掘和建立,以及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顺利、有效融入,在当下的思政教学研究中十分有必要。本文结合土建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元素体系,并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开展的方法路径进行探讨研究。

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体系的形成

1.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为例

《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土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掌握、理解和应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获得建筑从业资格的必修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笔者从中国建筑和材料自身的发展、材料给建筑产品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出发,总结出了各个主要教学模块所对应的思政元素,具体如表1所示,初步构建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系。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初步构建基于思政元素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土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种现代化职教模式,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的学习而获得的,突出了行动的引导作用。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入土建类学科的思政教学当中,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做”的一体化特点,弥补课程相对枯燥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行动”中深刻体会思政教学点,避免“纸上谈兵”。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以学习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具备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和映射点,其实施流程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五个步骤来进行,那么,如何发挥《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思政教学与以上五个步骤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本课程按照建筑材料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运用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种材料从基本认识—生产制备—技术性质—实际应用—应用反馈的周期循环过程,进行教学设计重新规划。一是任务设计,也就是行动导向的“行动设计”,应按照企业在完成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设置任务,并对接建筑企业技术标准和建筑行业新材料、新规范、新设备、新技术的“四新”内容,尽可能在任务中融入思政元素,做到行云流水,润物无声。二是教学环节设计,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实施路径,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馈三个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案例分析、工作过程分析等方法融合思政元素,落实教学目标。

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

①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开设于大一下半学期,学生经过上半学期专业课的学习,已经对所学专业有了初步认识,能正确审视所学专业的职业要求、技能要求以及工作环境,因此,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对于冗繁的建筑规范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相反,对我国的建筑文化、著名景点、建筑设计、名人趣事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采用“行动导向”设置任务驱动,并结合典型案例(尤其是正面案例)、技能技巧、工匠事迹、建筑奇闻等进行思政点融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培养,而基于思政教育背景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思政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依靠其他目标去辅助实现。《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的两大主要内容,一是对材料的基本认识,二是材料性能检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操作规范,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并能适应建筑业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建筑工程企业的升级转型,实现项目新形态、新环保、新赋能。因此,本课程的思政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作为中国工匠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塑造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职业道德和遵守国家规范的职业精神。对于每个教学模块的不同内容,思政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③教学资源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更应注重“行动”的引入,注重教学资源对于工作任务的体现,设计典型生动的能够对应教学目标及思政目标的工作任务是教学资源设计的重点。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具体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教学资源包括8个模块24个子任务的电子课程内容,授课视频68个,课件资源51个,案例资源31个,此外还有习题库、试题库等。线下教学资源则主要包括教材、实体模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体模型楼、工程试验仪器设备等,在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联系与统一、结合与递进,先从线上资源引入思政案例和行业典型,再通过线下的实操教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感,使思政元素融入得更加顺利。

(2)教学实施

①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互动,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前准备阶段增加思政元素传达,让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案例及知识,可以增加思政元素和知识点的映射性,确保在后续课程实施阶段,思政元素可以和知识点自然融合。以“混凝土性能检测”教学模块中的子任务“混凝土的和易性检测”为例,课前准备任务清单如下表所示。

②课中实施

本课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任务引入、任务分析、行动实施过程、行动成果展示、行动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并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混凝土的和易性检测”为例,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a.任务引入

经过课前准备,学生已经能基本了解本课所学内容,并初步了解了任务背景。任务的设置是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点,也是引起学生共识和兴趣的主要切入点,任务应由授课教师提前准备梳理,找到能反映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任务应从一定程度上映射思政元素,并通过视频、影音、文本、角色扮演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b.任务分析

通过问答、讨论、演示、实验等方式组织学生分析任务,明确任务需要我们“做什么”,并进行逐层剖析和分解,理清思路,判定问题实质,总结重点和难点,分析我们应该“怎么做”,并指引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技术路线。从这个环节开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各自展开任务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理清完成任务的思路,开阔思维,还能感受团结友爱、协同互助的团队精神,间接培養了学生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

c.行动实施过程

本部分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任务跟实训实验一一对应,例如通过任务分析,本案例可以依据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方面性能来判定混凝土的和易性,而这三方面性能可以通过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来完成。在实训现场,教学名师或者企业技能人员首先进行检测演示,各个小组在深入理解实训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展开实验,教师或专家现场指导,潜移默化地将严谨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进行实训重点讲解,各个小组进行自检和互评,分析实验结果及产生原因,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初步推选出“最优小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混凝土和易性检测的操作流程,同时,能使学生体会一线建筑工人的工作艰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爱岗、敬业、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内化于心。

d.行动成果展示

各小组总结自己的行动成果,完成实训指导书,并将行动实施过程提炼成视频和演示文稿,在教室或者学习平台上进行总结和分享。在总结和讲解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辩证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责任感。

e.行动评价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针对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提炼共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知识回顾与知识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再接再厉,更好地完成后续任务。

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归纳后续课程中应改进之处。“混凝土和易性检测”操作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此部分的教学反思中,应深入总结学生实际操作中的技能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学评价与反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生的应试能力、临场发挥水平对期末成绩有着较大影响,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则注重对于学生行动完成情况的评价,即“过程评价”,因此,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教师、学生、企业、同行等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的几个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七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应按时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就课程思政、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等进行探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应同企业专家及时沟通新知识、新规范、新材料及应用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考评体系。

结  语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也是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土木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思政引领背景下的“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并根据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有效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为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方法和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霞.借鉴行动导向法,走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困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6-59.

[3]汪静.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3):88-91.

[4]燕学敏.我国学情分析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5):109-113.

(韩璐: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孙直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思政教学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