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夸张

2023-07-10徐世海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比喻手法妈妈

徐世海

名家引路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老舍《骆驼祥子》

●阅读心得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地上已经像下了火”“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晒得东西要发火”等句子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太阳的耀眼,给人形象具体的场景感与体验感,突出了祥子恶劣的工作环境,暗示了旧社会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更好地凸显了主题。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鲁迅《药》

●阅读心得

这一文段中,夸张与比喻相融:“潮一般”写出“看客”之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突出“看客”之心奇;“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极言目光之“毒辣”。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让场景可感可触,突出了封建统治下普通民众的麻木和愚昧,也使作者之悲哀愈加浓重。

去年國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见,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章中林《父亲的背影》

●阅读心得

这一文段在细节描写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一位因年龄和劳作而变得瘦骨嶙峋的父亲形象描摹得栩栩如生。如今的父亲“根根骨头清晰可见,上面只裹着一张皮”,是何等的瘦;年轻时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又是何等的壮。两者对比,让人为这样平凡辛劳的父亲感到辛酸,也让“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力透纸背。

写作借鉴

夸张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写作表现手法,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刻意的放大或缩小描写。它能让景、人、情更突出,更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李白的“诗仙”称号与他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诗句都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成为千古绝唱。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根据具体场景的需要,巧妙而合理地运用夸张手法。

1.运用夸张写景

为突出景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夸大”的手法以突出其带给人的震撼之感,如《骆驼祥子》中对天气的描写就是通过夸张来凸显其炎热,让读者如坐蒸笼,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通过“缩小”的手法来反衬,如《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则将高山大河无限“缩小”,反衬出红军英勇和乐观的精神品质。

2.运用夸张写人

成功的人物形象总是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运用夸张手法就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如《药》中,刽子手的眼光“像两把刀”,让老栓直接“缩小了一半”,比喻与夸张融合,令人震撼;又如《父亲的背影》中,父亲的脊背“上面只裹着一张皮”,极言父亲之瘦,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3.运用夸张抒情

夸张手法还可以强化作者的情感色彩。在夸张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态度,或赞叹,或嘲讽,直抒胸臆,能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夸张手法的运用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不能虚夸;且“夸”要有目的,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另外,夸张还可与比喻、排比相结合,让其表达更具画面感,更有震撼力,从而达到突出形象、抒发感情的目的。

学生习作

那一次,妈妈真生气了

◎耿秋涵

妈妈一进门,看到我正躺在沙发上,电视的声音震天响。她眼一瞪,眼中的怒火仿佛能喷出三尺远,要将我融化。“考了这么点分,你还有心思看电视?”妈妈的声音盖过了电视的声响,我感觉整个客厅都在颤抖,不由得吓呆了。妈妈抓过遥控器,一扬手,我这“宝贝”就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她又将手中的包一甩,“不幸”将听到动静后赶过来一探究竟的爸爸“砸”了个趔趄,并怒气冲冲地对我说:“今晚不把上次买的试卷做完,你就甭想合眼……”

我被妈妈这一顿“狮吼”给镇住了,半天才缓过神来。在爸爸眼神的暗示下,我灰溜溜地退回房间去了。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第二中学】

点评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声色结合,动静相融,形神兼具,将妈妈发现“我”看电视后的生气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怒火”有“三尺远”,“声音”能让客厅“颤抖”,遥控器“飞”到了“九霄云外”,而我“半天”才“缓过神”……给人别样的震撼力。

“决战”赛场

◎赵宇菲

“预备——”裁判员举起发令枪,口中发出指令。赛道上所有选手的身子顿时绷紧了,像一张张蓄势待发的弓,腿上的肌肉仿佛马上要迸出皮肤。

“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选手们瞬间仿佛给观众留下了一阵烟尘。等我们定睛看时,他们已在跑道的另一侧了。领先的那名选手更是“一骑绝尘”,他的头发极力向后飘着,仿佛想要挣脱头皮宣布独立;他的嘴因全力冲刺而不由自主地咧开,好像直接与耳朵连在了一起。只剩下几米了,他已经飞了起来,胸脯一挺,终于越过了终点线!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第二中学】

点评

此片段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选手们“决战”赛场的画面,凸显了选手们“决战”前、“决战”中和冲刺时的紧张状态,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忍不住为之紧张、欢呼。

猜你喜欢

比喻手法妈妈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比喻
七步洗手法
鸟妈妈
比喻最爱
我的妈妈是个宝
什么是比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