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苦增辛,过好夏季

2023-07-10孙茜徐静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脾土脾阳内热

孙茜 徐静

炎炎夏季,有的人喜欢躲进空调房,吃西瓜、冷饮降暑,也有人喜欢食用清火败毒的食物……回首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的年代,那时大口啃西瓜、吃清火蔬菜的人一定也不少。因此,孙思邈从养生的角度,在《千金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气”。

这短短的13个字,却蕴含着中医养生的基本医理:阳气一年四季在人体分布变化的特点。这个特点,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内涵

很多人对这8个字早就倒背如流了,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真正明白它对我们人体阳气分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简单地说,天气越热,机体大部分阳气升至体表及上部,导致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虚,所以春夏季容易出现腹泻等问题,也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病变,如上部牙痛、咽痛,同时感到小腹冷;相反,天气越冷,由于机体大部分阳气向内、向下收藏,故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足,相对来说,阴气不足,于是秋冬季易出现内热或外寒内热的病变。这里需要指出,人体的中下部是健康的根本,中下阳气越足,则身体越强健。所以,春夏季人们容易有疲劳感,而冬天越冷越精神,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夏季越热,我们的脾胃及小腹越寒,这时如果只是图个寒凉的爽快,大量进食苦寒之物,则会伤了脾阳,导致中下部阳气更虚。

脾是后天之本、运化之源泉,伤了脾阳,就好像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大炉子,“炉子”的“火”若不足,无法将这些营养物化成机体需要的能量形式,就算是再往里塞营养物也没有用。同时,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土又是肺金之母,故脾土受伤必导致肺气不足。

为何孙思邈在夏季要强调养肺气

一是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会过食寒凉性食物,结果就是伤了脾阳,“母”病及“子”,导致肺气不足。二是因为夏天过后就是秋季,秋季是肺金主令的季节,秋收冬藏,秋季收降作用的本质是把浮于体表和上部的阳热向内、向下收降,直至冬季沉降藏于肾水中,阳合水化,最终转化成肾精,为来年的生长发育、排邪祛毒孕育能量。

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夏季时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很多人重视冬季的膏方进补,殊不知秋季是收降敛藏的起始点,若是秋季收敛得不好,则会导致冬季封藏不足。而秋季的收敛之力,正是取决于肺气是否充足。

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在“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中,“苦”专指苦寒之品,其实是强调寒性之品;“辛”则专指辛温之品,强调温性之品。夏季当中,寒性食品不要吃得太多,适当增加温性食品的摄入,比如生姜、肉桂,固护脾阳,以养肺气,为秋季的阳气收敛做好准备,则人体中下部之阳根强健就有希望,来年春天,机体生长发育和排邪祛毒的能量就充足。

那么,“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大家一定也明白了:冬天越冷,人体中下部阳气较足,此时容易出现内热的表现,可以适当多吃点萝卜清内热;夏天,人体中下部阳气较不足,容易出现中下虚寒的表现,可适当多吃点生姜、肉桂之类辛温食品以温助脾阳。

总之,夏季机体大部分阳气浮于中上部和体表,是脉络最通畅的时期,养生重在疏泄腠理,也是有利于排毒散瘀的最好时机。同时,夏季“省苦增辛”,以养脾胃,有利于养肺、助收藏。

猜你喜欢

脾土脾阳内热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内热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