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传播要素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3-07-10夏可心

传媒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思想

夏可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5G的到来,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新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一些走在前列的高校和金课课程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本文利用传播过程的5W要素,从传播人员、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探讨该理论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5W 思政教学 思政金课 提升路径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設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对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思政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担负着重要的思政素质培养重任。基于5W的传播要素能够全面解析思政课传播过程,能够把传播学和思政课有效联系起来,有效解决当前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政课需要在5W传播要素的融合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5W传播要素在思政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

5W传播要素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他采用建立模型的办法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全方位论述社会传播的经过、构架和作用,把原本错综复杂的信息传播经过抽象概括成了一种简单的传播方式,直观地将社会传播过程概括为五个方面:“Who”(传播人员)、“Say What”(传播内容)“In Which Channel”(传播介质)、“To Whom”(传播对象)、“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

5W传播要素属于传播学基础框架,虽然表述的对象是传播过程,但是最终表述的对象还是人,指向的是人和人彼此之间在传播活动中的关联和表现。思政教学过程是对思想理念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也属于传播行为,这与5W传播要素在某种意义上是吻合的。因此,把5W传播要素应用在思政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其一,传播人员和思政教学教师的主体性相吻合。教师是思政课堂教学过程的传播人员,是取得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的准备者、实施者,对全部的教育教学过程具有主导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精心收集资源信息,并对这些资源信息进行严格挑选,使其能够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并借用发达的多媒体网络传播介质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传播,以期收到良好的思政知识传播效果。其二,传播内容和思政教学内容相吻合。思政教学的传播内容是全部的思政教学过程里所反映出的信息。挑选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其三,传播介质和思政课教学手段相吻合。所有的传播活动都是要借用一定的传播介质才能够完成。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传播介质就是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且伴随在课程教学整个过程。其四,传播对象和思政课学生相吻合。思政教学的传播对象与教学对象是一致的,都是大学生。最后,传播效果和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相吻合。传播效果是对全部传播活动对传播对象所产生的影响的重要评价要素,是验证传播活动是否符合预期。验证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传播效果就是要看学生在接受了思政课课堂教学之后是不是建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是不是把思政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综上,从主体、内容、手段方法与效果这五个方面的一致性分析来看,5W传播要素具备融入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二、5W传播要素融入思政教学的现状

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目前来看,在网络媒体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接受和运用教学辅助技术。但技术的应用不能只停留在技术本身,更需要从思想层面提升自己。

1.教师思政素质有待加强。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俗语背后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师父修行必然也不能差。相较于数理化的教学来说,思政教学更具挑战性,因为它的目标是影响人的思想。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政素质建设才是思政教学的根本。对教师来说,利用什么(传播介质)说什么(传播内容),以期达到什么效果(传播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传播对象)又是基本前提。这一过程是否能够较好实现,则依赖于教师这个传播人员的自身素养。为此,思政教师一定要消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自己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师与园丁实属异类”等负面思想。

2.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思政课的教材是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其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一些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拘泥于纯理论教学,使得大学生不仅无法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失去了对思政课的兴趣。事实上,思政课程涵盖面甚广,要讲好思政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需要其具有高眼界、广涉猎的素质,否则,思政课程只能是徒有其表的宣教课程,缺乏内涵、缺乏灵魂,吸引不到学生、甚至被学生所厌弃。

3.教学手段有待创新。当今的时代变革不仅巨大且快速,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照本宣科、老师上面教学生下面学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无法吸引到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理论更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甚至有不少教师在青年热衷的互联网平台例如哔哩哔哩上开设课程,分享观点,以青少年喜爱且乐意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引导学生思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甚至十几年未曾改变。陈旧与落后必将会被淘汰,因此提出这一问题,重视它、改进它才是当下最正确的事情。

4.未把握思政课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当代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从价值观到世界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与以往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用老眼光看待、用老方法培育,势必碰壁,因为讨厌教条式教学便是当下大学生的共识。反观之,湖南大学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不仅在本校广受欢迎,甚至在网络平台都成为热门课程,网页点击量高达上亿次。龙兵教授采用的“移动”思政教学方式,正是他深入了解当下学生的需求并针对性设计出来的,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5.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单一。思政课虽然在国家教育政策的驱动下,被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思政教学效果仍有待提升。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效果方面,没有对学生自身的思政水平、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这也使得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仅考核方式单一,而且考核内容也非常不全面。

三、5W传播要素融入思政教学路径分析

在5W传播要素视域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

1.增强教师思政素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中国有古语“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教授学生本就如同教小孩子,父母如何行事,孩子便会依照着做,同理,教师的思想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很多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说了什么,而是教师如何为人师表。因此,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教师言行一致,才能对学生起到正向影响。就如古语“言传身教”所云,除了身教,言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深入学习、提升自我,并将所学、所思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去。因此,一方面,提高教师群体师德师风建设,将自我建设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加强思政教学,传道受业解惑,尽到教师的职业责任,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2.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教授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政课教学内容既包括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对社会实际问题、方针政策的解读、分析,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批判、剖析。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依据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学生的情况等各种因素,引入更多与思政课有关的社会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在中国人民大学,就有一门堪称“思想盛宴”的思政课程:按照各个专题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授课。不仅如此,这门思政金课还采用了集体备课,真正在教学内容上做到问题导入、聚焦当下、力求达到“真知、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

3.线上与线下双线结合,丰富创新教学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线上教学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也可利用线上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教学形式多样,不拘泥于空间要求,既可以通过网络来教授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也可以对思政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此外,思政课也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视频APP等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沟通交流功能,引导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社会事件等思政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及时纠偏思想状态。在线下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大胆尝试。

4.加强对受传者成长规律与思政需求的分析。思政课的主要受传者就是大学生,他们是在网络环境和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这决定着他们和以前的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是不一样的,其成长规律与思政需求必然有所不同。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对当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设计一套更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仍以湖南大学的思政金课为例,正是了解到当代互联网一族早已摆脱了过去书本难求、知识难得的困境的状态,教师才会设计出更有亲和力的“移动课堂”;也正是明白新生代大学生生在国富民强的今天,对曾经那段革命历史却知之甚少,才别出心裁地将思政课堂设置在岳麓山、设置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带领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上一堂真实的“思想政治课”。由此可见,了解传播对象,才能真正地做好知识传播这件事。

5.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考核体系。考核是验证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期末考核可以验证出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在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态,因此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合理考核体系十分必要。思政课的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看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思政课的考核不能仅仅考查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还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理论知识、能力素质都非常过硬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白艳丽.5W理論视角下打造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1).

[2]吴畅畅.施拉姆的学术遗产与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神话[J].国际新闻界,2019(08).

[3]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

[4]张妍.智慧课堂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1).

[5]时伟,张慧芳.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标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